干与支的奥秘
此前,我们一起认识了公历、阴历和农历之间的不同(戳 元旦快乐|农历就是阴历吗? 看详情),不少读者留言询问,让小编又巩固了一番知识
这回,我们来简单看看万年历中常见的干支。
先把天干地支拉出来溜溜吧,小编可是背得滚瓜烂熟
十天干
十二地支
那么,为什么是十天干、十二地支呢?
据小编了解到的说法,有来自古代十进制计数的,也有说是分别观察日月而来的,还有从《山海经》中得到依据的,因为《山海经》中记载,帝俊的妻子羲和生了十个太阳,另一位妻子常羲生了十二个月亮。
另外一种说法,来自神农架地区流传的汉族神话历史叙事长诗《黑暗传》(已收入国家第三批非遗名录),其中说,某天,玄黄遇见了女娲,只见女娲身边跟着两个大肉球,大肉球里有十个男子,小肉球里有十二个女子,玄黄说他们是天干革命地支神,来世间治理乾坤的,因此把他们配做夫妻,男称为干,女称为支,统称阴阳。
▲马昌仪《古本山海经图说》中的【常羲浴月】插图
(选自清代汪绂本)
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相配,阳干对阳支,阴干对阴支,总共得到60个干支,即以60年为一周期的甲子回圈,称为“六十甲子”。
天干中,顺序为奇数的干(甲、丙、戊、庚、壬)为阳干;
顺序为偶数的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
地支中,顺序为奇数的支(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
顺序为偶数的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因此,永远都不会出现甲丑年、乙子年这类干支性质相反的搭配!
▲六十甲子表
大约在殷商时期,古人就开始用干支纪日了,到了春秋战国,干支便成了史官纪日的传统方法。东汉元和二年(公元85年),政府颁布命令,自此,干支纪年法在全国范围内施行。如今,用干支来纪年在生活中还是比较常见的(例如,今年为辛丑年)。
干支除了纪年,还用来纪月、日、时哦!
// 干支纪月 //
古人把冬至所在的十一月,配“子”,称为“建子之月”;把十二月配“丑”,称为“建丑之月”;正月配“寅”,称为“建寅之月”……以此类推,直至来到十月,最后一支“亥”,然后再从十一月子月开始。
纪月时,地支是固定的,天干则不固定。依“年的天干”来看,逢甲己年,正月天干为丙;逢乙庚年,正月天干为戊;逢丙辛年,正月天干为庚;逢丁壬年,正月天干为壬;逢戊癸年,正月天干为甲。正月的地支皆为寅。后面的月的干支就按照顺序推下去即可。今年是辛丑年,正月即为“庚寅月”。
甲/己年 | 乙/庚年 | 丙/辛年 | 丁/壬年 | 戊/癸年 | |
正月干支 | 丙寅 | 戊寅 | 庚寅 | 壬寅 | 甲寅 |
▲不同年干对应的正月月干
▲十天干甲骨文
// 干支纪日 //
从殷商时期出土的甲骨文可知,干支纪日早在那时就出现了,只是现在的我们很少用这个方法来说日期了。而在命理中,一个人出生那天以及出生时辰的干支是非常重要的,八字八字,出生日和出生时的干支就占了四个字呢。
干支纪日的推算方法比较复杂,一般都是确定当年元旦的干支后,再根据月干支应加减数来推算。
// 干支纪时 //
古人将一天一夜等分,每两小时为一个时辰,每个时辰用地支命名。例如,子时就是23时至凌晨1时。纪时的地支固定,而天干要根据“日的天干”来推算,如图,甲己日的子时为甲子,乙庚日的子时为丙子,等等。
▲不同日干对应的时辰干支(支固定,干变化)
关于干支纪时,引申开去,还和十二生肖的各个地支有关,先来看看下面这个表,你能一一对应吗?
十二生肖的起源和排序众说纷纭,其中,它们和这些地支一一对应的一个说法,来自民间智慧。这和古时人们在一天内各个时段观察到的具有代表性的动物有关,比如半夜是老鼠出来偷吃食物的时候,凌晨一到三点,牛在反刍,三到五点,老虎在山间游荡……晚上七到九点,狗狗正在看门,九到十一点,猪们睡得正香。
有记载的完整的十二生肖与地支之间的对应关系,来自东汉王充所著《论衡》,也就是说,最迟在东汉,人们就已经形成这套说法了。
在术数中,干支和五行、阴阳对应,有新的属性
直接上图
▼
干支在四时和方位中也被赋予了意义
天干:
甲乙木为东方
丙丁火为南方
戊己土为中央
庚辛金为西方
壬癸水为北方
地支:
寅卯辰,司春,为东方
巳午未,司夏,为南方
申酉戌,司秋,为西方
亥子丑,司冬,为北方
此外,在中医里,干支还对应着脏腑和经络,比如戊土对应胃,己土对应脾,甲乙木分别对应胆和肝等,不同的时辰对应着不同经络的运行时间(如下图)。这里面深究下去,又是一门学问,小编就不展开了,感兴趣的伙伴可以自行查询。
▲时辰对应的人体经络
子时对应胆经,肝脏开始排毒,且阴气最重,阳气始生
所以,千叮咛万嘱咐,11点前必须入睡养生的道理就在这里
小编这里只抛砖引玉说了点皮毛
更多知识还是得啃经典著作啊
参考资料:
1.杨笑编著. 新编万年历 第4版[M]. 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6.01.
2.(清)袁树珊撰;谢路军主编;润德堂丛书全编 新命理探原2[M]. 北京:华龄出版社, 2019.03.
3.马昌仪著. 古本山海经图说[M]. 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1.07.
4.其他网络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