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安岳石刻巡礼
圆觉洞
释迦摩尼龛
毗沙门天王龛
2020年在安岳旅游期间,我游历了安岳9处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窟造像,图片、文字分别汇总记录于8篇游记之中,今天最后一篇收尾于《圆觉洞》。
圆觉洞位于安岳县城东南角1.5公里的云居山,因山上刻造有十二圆觉而得名。石刻造像分布于云居山南、北两岩,有龛窟编号76个,大小石刻造像1993尊,内容以佛教为主,兼有少量道教与佛教合龛造像。另外,还有碑刻题记25处。这里的石刻造像始凿于唐开元年间,北宋达到鼎盛时期,历400余年完成。2006年,圆觉洞和安岳的几个石窟一起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统称:安岳石窟)。
北崖造像
北崖共有22个窟龛,凡是位置较低的佛龛,包括“圆觉洞”内的头像在内,“文革”均遭严重破坏。而位置较高的“一佛二菩萨”和晚唐“舍利塔”得以幸免,保存完好。
舍利塔
舍利塔为晚唐密檐式摩岩浮图,须弥式基座,塔刹为三轮法轮。共13层,高8米,每层设小龛,供一尊小佛,塔刹由三个圆轮组成,为晚唐密檐式摩崖佛图。
圆觉洞
“圆觉洞”是造像景区的主洞窟,凿于北宋,洞窟高4.5米,宽4.75米,深10米,三面设坛,正壁佛坛上“三身佛”结跏趺坐,“法身”毗卢遮那佛居中,左为“报身”卢舍那佛,右为“应身”释迦牟尼佛。“十二圆觉菩萨”结跏趺坐于左右两壁。右壁,由内向外,分别为文殊菩萨、普眼菩萨、弥勒菩萨、威德自在菩萨、净诸业障菩萨、圆觉菩萨,壁上方镌有“圆觉洞”三字。左壁,由内向外,分别为普贤菩萨、金刚藏菩萨、清静慧菩萨、辨音菩萨、普觉菩萨、贤善首菩萨。他们在聆听佛祖说法释疑,姿态各异,气氛肃穆。文革时期窟内所有佛像头部均被损毁,现在看到的佛像是上世纪80年代新修复的。
北崖“一佛二观音”分龛造像高大雄伟,雕刻艺术精湛,是云居山摩岩造像的代表作。很多人都把这组造像称为“西方三圣”,但参照有关学者的“圆觉洞西方三圣命名探讨”和佛龛前的文字说明,可看出称为“西方三圣”是不正确的,“西方三圣”应为“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而这里的“一佛二观音”则是:“释迦摩尼”、“净瓶观音”和“莲花手观音”。这三尊雕像分别刻于三个石窟中,横排并列,洞窟面北,各窟相距10米左右。
释迦摩尼龛
居中的造像是“释迦摩尼龛”,平顶形制,窟高6.7米,宽4.2米,深2.9米。该窟主像是释迦佛说法像,不是“西方三圣”的阿弥陀佛。窟中释迦摩尼赤足站立莲座上,其身高5.1米,莲座高0.6米,头有螺髻,身微右侧,双目俯视,面容含笑,袒胸,身穿通肩袈裟,右手掌上举于肩结说法印,左手曲于胸,刻大椭圆火焰身光及火焰形头光。左右壁上部各刻飞天1身,形象生动;右壁下方站立迦叶尊者,身高1.9米,光头,双手合十,头仰望,面露微笑,目视佛,两像视线焦点相接,极为生动;左壁立供养人2身。
据该窟南宋重妆镌记载:“舍资财重妆真相寺傍岩石洞释迦佛”,说明此窟主像是释迦佛,而不是阿弥陀佛。又从造像题材,佛右手结说法印,俯视着右壁的迦叶弟子.迦叶头仰望佛,表示释迦向阿难说法。资中东岩有一窟相似该窟造像,北宋年间建造,普州文氏工匠镌刻。同样后壁刻一佛赤足立于莲座上.右手结说法印,面目左侧,俯视着左壁仰望的迦叶弟子,左右壁上部各刻一飞天。
净瓶观音龛
“净瓶观音龛”位于释迦摩尼龛之左,平顶形制,窟高7.7米,宽4.8米,深3.3米,观音手持宝瓶赤足站立莲座上,站身高6米,莲座高0.6米,头戴立佛天冠,容貌丰满,胸饰璎珞,身着天衣,右手上举右肩旁握柳枝,左手曲腹部执净瓶,有大椭圆火焰身光及火焰形头光。左右壁上方及中部各刻飞天1身,乘云高翔,姿态生动。右壁下部立供养人4身,左壁立供养人3身,各像头部旁均有刻名。
莲花手观音龛
“莲花手观音龛”位于释迦摩尼龛右侧,平顶形制,窟高7米,宽3.9米。深3.7米.后壁刻一菩萨赤足站立莲座上,身高5.7米.莲座高0.6米.头戴坐佛天冠,面颊丰腴,胸饰璎珞,身穿天衣,左手握右手腕于胸部,右手握莲花。刻大椭圆火焰身光,头后有火焰形。左壁上部刻飞天1身,跃跃欲飞,姿态美丽;下部立供养人2身,左壁窟门立献珠龙女1身;右壁上部残缺,飞天不存;下部立供养人4身;后壁左面立石碑一块,高1.5米,宽0.9米,碑额横刻篆书“普州真相院石观音记”。
龟鶴池,为众善放生池。
南崖造像
南崖石刻区有国内最集中的五代石刻造像,其中有千手观音、佛道造像合龛、地狱变相、药师佛造像、千佛窟、十六罗汉、地藏十王龛、毗沙门天王龛等40余个龛窟,题材多达27种,造像艺术风格趋于平实,雕刻手法精致细腻。
安岳石刻留存的五代石刻造像,创造了三个国内之最:一是五代时期的石刻造像在国内最多;二是圆觉洞五代时期的“地藏菩萨”在我国南方最早;三是圆觉洞五代时期的“地狱变”龛在国内最早。
千佛窟
千佛窟为唐代石刻。内三壁底部有一高0.98米的台基。坛基上刻三世佛,背光上刻有菩提树和金翅鸟。三世佛之间刻有两弟子立像,两侧各刻有一供养人立像。正壁两侧和左右壁分十四层刻有1002个尊千佛坐于莲台上。窟顶左右各刻一飞天,正中圈内刻有“六拿具”图案。内刻左沿上部云朵之上刻有骑象普贤,旁有一象奴,右沿上部云朵之上刻骑狮文殊,狮奴像已毁。窟楣中部刻有坐于仰莲台上的十方佛。
毗沙门天王龛
毗沙门天王龛是五代作品,双层龛。正壁正中刻毗沙门天王。密宗的毗沙门天王是守护财富的。他双足各踏一地鬼,右侧一武士穿战袍,右手握剑扛于肩,右侧一武士头戴风帽,穿胡服,右手执长矛。左右侧壁各刻一文官、一武将立像。内龛左外侧刻两供养人立像。
地狱变相龛
地狱变相龛主要反映目莲救母的故事,龛正中主像为地藏王——目莲,半结跏趺坐在金刚座上,龛正中中层右边有一狱卒揪住一双手反缚、上身半裸、坐在地上的妇人头,作殴打状;中间为一“业镜”,镜中显现妇人所造的恶业—杀羊;左侧还有一小吏,双手捧一长卷。下层中间左右各有一鬼卒,它们之间有流水似的阴刻线条,在底部是涡漩状,表示罪人将堕地狱,右边鬼卒的旁边还有铁蛇铁狗。这些雕刻是根据佛教《盂兰盆经》中因果报应的故事而造,其内容是目莲尊者之母青提夫人,在生时滥杀猪羊,不敬三宝,死后在地狱受报,最后堕入阿鼻地狱的情景。
龛正壁上下还刻了阴间“十殿阎王”,故称“十王经变相”,他们的名号是:秦广王、初江王、宋帝王、五官王、阎罗王、变成王、泰山王、平等王、都齐王、转轮王。
东方三圣龛
东方三圣龛为五代时期造像,龛内正壁正中刻药师琉璃光佛、日光菩萨和月光菩萨,上半身已毁,两旁各刻一飞天。佛、菩萨像之间刻有两弟子站像。正壁上部及两侧分二层刻有200尊千佛像,风化严重。行书题刻:“图南仙迹”。大概意思是说陈抟曾在此修炼,留下胜迹。
聂公龛
此龛为聂公像,像高2.1米,刻于五代广政四年。聂公为普州诸军事守刺史,其身着圆领宽袖官服,双手持笏板(已毁)。 据传此南崖五代造像系由他主持开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