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山水】龙虎山之绝
文 / 悠悠我心
一句“龙虎天下绝”,唤醒了几年前匆匆一瞥龙虎山的记忆,勾起了对这片丹山碧水的深切向往。于是,选择一个清闲的休息日,再次走入龙虎山深处,近距离感受它的神奇与绝妙。
第一绝,当属“万壑争流丹霞山”。这片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丹霞,形成于亿万年前,在地壳运动、重力崩塌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下,千峰竞秀,万壑争流,瀑布斜飞,藤萝倒挂,一幅龙腾虎跃的场景,被誉为“神仙都会”“洞天福地”。
那惟妙惟肖的排衙峰、象鼻山,那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金枪峰、仙女岩,那秀逸超群的“十不得”景观,还有那无处不在的石柱、洞穴、峰丛、岩层、断壁、嶂谷,移步即景,举目成峰,囊括了顶平、身陡、麓缓的丹霞地貌特点,地球演变的轨迹在此清晰可寻。
登高远眺,方能领略这座山的旖旎秀丽。明成化年间,临川才子胡紫高游“旱仙岩”后写道:“千尽云崖上,仙城白莲开。徘徊临绝顶,好景胜蓬莱。”王安石《龙虎山》诗云:“湾湾苔径引青松,苍石坛高进晚风。方响乱敲云影里,琵琶高映水声中。”古往今来,多少名人雅士来到龙虎山,寻龙问虎,求道访仙,留下脍炙人口的诗章美文,为龙虎山增添了许多悠长的意韵。
第二绝,堪称“碧波荡漾泸溪河”。泸溪河源于福建光泽原始森林,汇集36股山溪后,再经龙虎山入信江。286公里的奔腾涓流,有七分之一在龙虎山国家地质公园内穿山过峡,婀娜多姿,跳跃流动,好似一条玉带,在荡气回肠中让山水草木充满灵气。
感受泸溪河的性情与灵动,必须坐上竹筏。竹篙轻轻在水中一点,竹筏便滑开了岸,阳光扑洒在碧波粼粼的水面上,折射出点点金光。水从山间穿过,山从水边流淌,人随竹筏而动,筏从水流而行。放眼望向四周,只见樟树依依,翠竹漪漪,稻田菜地零星散落其间,崖壁上盛开着不知名的野花,有鸟儿悠闲地立于礁岩之上。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坐在这千年流淌的泸溪河上,望着随时间幻化而来的丹山碧水,思想可以停顿,心思完全放空,烦恼已然随风,任凭这竹篙撑得山移水转、日月变幻。不知不觉,已经融入泸溪河的美景之中,真切感受到“行尽江南最远山,却寻千越上溪滩”的独有意境。
如果说仅仅只有山之奇、水之秀,龙虎山之绝还是浅层次的、大众化的。加上人文与历史文化之绝,才真正显出与众不同。
“千年难解悬棺谜”,为龙虎山之绝增添了许多神秘的色彩。丹霞地貌的千仞石壁上,错落有致地分布着一个个大小不一的洞穴。紫色岩石的罅隙里,灰黑色的悬棺隐约可见。这些崖墓悬棺镶嵌在陡峭的石壁岩洞里,星罗棋布,高低错落,宛如一颗颗灿烂的文化珍珠,陈列在天然的历史长廊中。
2600多年前,聚居于此的古越人为何要把逝者安放在山洞之中?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又是如何将几百斤重的棺木放置上去?每个悬棺,都是一个千古之谜。
那些神秘的“悬棺”,既像打开了一本难以读懂的“天书”,字里行间诉说着过去;又像展开了历史画卷中的一个个亮点,日月星辰中照耀着未来。当它们一一呈现在我们面前时,历史烟云也随着龙虎山水扑面而来。
终极之绝,是“道教文续千年”。说起道教,也许因为武侠小说的缘故,世人更知晓王重阳开创的全真一派,殊不知龙虎山的正一派历史更为悠久。
东汉末年,第一代天师张道陵和弟子王长上云锦山,潜心炼制九龙神丹。“丹成而龙虎现,山因以名”。张道陵创立了龙虎山道教,历经63代经久不衰,获得中国文化史上传承世袭、与孔子齐名的“南张北孔”称誉。
古朴典雅、气势雄伟的正一观、上清宫、天师府,仙乐回环,仙骨傲然。在1900多年的沧海桑田变换中,这些道踪仙迹虽几经损建,却顽强挺立,隐没在玄幻缥缈的岁月光阴里。位于上清古镇的天师府,因其宫内有一口镇妖井,经典名著《水浒》里将其描写为一百零八将的“出生地”,更显虚幻与传奇。
风雨剥蚀的印痕,造就了独具一格的灵山秀水;岁月磨砺的传承,积淀了血脉相连的道法自然。这,也许就是龙虎山的绝妙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