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钢笔的故事

每个人的童年都会留下许许多多难忘的记忆。在我的童年时期,父亲给我买一支钢笔的一段往事,让我记忆犹新,每次想起这件事,都会让我感到温暖。

记得我少小之时(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期),有一年临近春节,父亲领着我去一县城办年货。该县城距离我的家乡70多华里远,中间还要坐40华里的火车。农村长大的孩子,没出过远门,也没见过大世面,进了“大城市”目不暇接,看见什么都感到新鲜。那时的老县城还没有像现在这样拆迁改建,一切都是老样子,在我心中感觉很大很大,古色古香。除了电影院和“国营百货大楼”是两层新建的楼房以外,临街还保留着一些青砖、灰筒瓦的“大瓦房”。这些古旧建筑大概是晚清、民国时期遗留下来的。房檐低垂,仿佛要触碰到地面。有些屋顶瓦片的缝隙里,还有野草生长的痕迹。窄窄的街道两边,店铺鳞次栉比。当然,这些店铺都属于“国营”或“大集体”所有制,店员拿的是国家或集体单位每月发放的工资。商家的货物有些摆放在门前的长条形案几上,种类五花八门,应有尽有。购置年货的人们熙熙攘攘、摩肩接踵,穿梭其中。远处音箱里,反复播放着诸如《翻身道情》、《五哥放羊》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等当时流行的歌曲,以及现代样板戏里的经典唱段。

父亲办完年货后,好像想起了什么,俯身微笑着问我,你想买点啥东西?我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我想买一支钢笔!父亲爽快地答应并牵着我的手,走进“国营百货大楼”,找到文具组的橱柜前让我挑选。钢笔分暗尖、半明尖和明尖三种。我挑选了一支相对比较高档的黑色“半明尖”钢笔。浅黄色铝制笔帽口沿附近还印着两只大熊猫的图案,一只熊猫正面坐在地上吃绿色竹叶,另一只熊猫是侧面走过来的形象。构图相互照应,生动传神,栩栩如生。那支钢笔的价格,好像是4.3元。按当时的价格说,算是价值不菲的。那个年代,几个人凑到一起去“国营饭店”聚顿餐,花费也不过是十几元钱。父亲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虽然没有正规读过一天书,不认识几个字,但他头脑清楚,崇尚才华学识,深知“文化水平”对一个人立足社会的重要性。所以他走到收款台前从容地付了钱,我也如愿以偿地得到了心仪的一支钢笔。

如今,虽然“钢笔”基本上已被其它书写工具所代替,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每每回想起父亲给我买“钢笔”的那段往事,有两件事值得回味:一是,作为正处在“淘气撒欢”年龄段的农村“熊孩子”,去了一趟“大城市”,没有选择诱人的美食、玩具和穿戴等,偏偏选择了钢笔;二是,一向家里经济条件并不优渥,勤俭成习的父亲,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吝啬,表达了他的开明态度。

就是那支印有两只大熊猫图案的钢笔,伴随我一起走过很长一段人生岁月,培养了一个农村孩子对文化知识的兴趣和爱好,学会做人,激励自己奋发图强,并用知识改变了命运,这其中也折射出慈父最初对我的人生定位和无限寄托。(塞外箫声寒原创 · 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