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提高思维能力的方法
/01/
马上期末考试了,家里的小朋友让帮他看看历史背的怎么样,鸦片战争部分,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其中签订了一系列的条约,每个条约的内容不一样,我记得自己当年学这个的时候就没搞太清楚。
我按照老师发的复习资料,因为已经复习过一遍,当我提问时小朋友每条都能说一些,但总是不够全面,丢三落四,而且用的语言很多是自己的语言,不够准确,估计考试的时候是很难拿到高分的。
复习资料其实已经很明确了,譬如《南京条约》的内容有一个表格,分四项:赔款(2100万)、割地(香港岛)、开放(5处通商口岸)、协定关税(具体税额需与英国商定),具体的内容小朋友到容易记住,但是难的是这四项很容易就忘掉一项。
这个背后是他的概念意识还不强,我建议他先记住这四项,这大致是每个不平等条约都有的构成要素,后面的《天津条约》甚至《马关条约》都类似。整个一章背后也有许多概念,譬如危害、结果、意义、影响等。
小朋友们对这些词缺乏敏感性,而且他们对这些概念构成的结构也没有敏感性,只是死记硬背很容易丢掉内容,而且未来考试时如果忘记了就很难想起来。但如果他们记住的是结构,这样想起来的几率就高很多。
反思一下,写教材的人们一定大脑里面是有结构的,譬如要写一个鸦片战争,应该包括几个部分,教材的编撰人员大概率是先确定这个结构,再去找具体内容。而且,结构里面的每个概念也是仔细斟酌过的,但问题在于小朋友们欠缺思维上的训练,老师也没有点破,所以他们对于描述的结构和概念就没有意识去记忆,背起来就很费力气,而且效果不好。
/02/
在金庸的小说人物中,令狐冲和韦小宝有什么异同点?《红楼梦》里面的薛宝衩与《骆驼祥子》里面的虎妞人物形象上有什么不同?
对于这样的问题,该如何回答:比较的前提是确定比较什么因素,如果没有相应背景知识的人可能要思考很长时间,也不一定能确定出合理的结构出来。
但其实高中的语文老师都会讲,文学作品里面描写人物主要是五个方面: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描写,那对比也是从这五个方面去对比,然后在概括就可以了。
描述人物的这五个方面和上面提到的赔款、割地、通商、关税等概念和结构一个方面是知识,经过总结、提炼、验证后每个人学会了就可以为己所用。但另一个方面,这些也是指导学生们学习和分析问题的思维框架,有了这些思维框架,他们可以根据需要直接采用或者根据场景去修改后应用。
其实现在基础考试也越来越向素质教育的方向走,出题的那波人水平和能力应该都是比较高的,所以他们经常会出一些看起来比较难的题目,例如孙悟空跟小兵张嘎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对于这样的问题,没有办法死记硬背,也没有明确的答案,需要小朋友们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
这个问题背后其实仍然可以从五个方面去对比,然后再概括成一些结论性的话就可以。
但能做到这些的,就要求这些孩子对于思维框架、概念有较深入的认知,有敏感性,能快速的判断出题目背后是要考核什么,将自己之前学到的知识很快用到新环境中。
问题是,大部分老师即便都会讲人物描写的方法,但没有认识到这些概念和结构的思维层面,就比较难让孩子们对于这些事情有更深入的认识。
/03/
成年人到底该如何提升思维能力?
功夫可能在思维之外,首先是要有大量的知识积累,首先是学习经典的知识,这方面的例子在《卓越密码:如何成为专家》书里面有提到过。
知识本身就是前人思维的结果!
从20世纪末到现在,外语专业大学毕业生思维能力欠缺的研究成为一个热点。
如何在外语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成为国内外语教学界长期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许多研究者忧心忡忡,发现“外语系的学生遇到争论需要说理的时候,常常会脑子里一片空白,觉得无话可说;或者朦朦胧胧似有想法,却一片混沌,不知从何说起。“这种现象被称之为“思辨的缺席”。
现在环境下,不仅外语专业的学生缺乏思辨能力,各专业的学生都存在这样的问题。
专家的研究发现,之所以外语学院的学生在这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根本问题不在于他们的思辨能力比其他专业弱,而是因为思辨能力的基础是思辨需要具备系统知识或知识框架,只有积累了这个领域的知识体系和框架才可能真正产生思辨。
外语专业学生之所以思辨不行,核心原因在于他们所获取的知识缺乏系统性,换句话说,问题不是思维能力而是知识缺乏。
而知识缺乏问题的根源,在于我国对于外语专业的定位,以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为例: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
这是技能的定位而非知识体系的定位,譬如地球物理专业的本科生有一套专业的知识体系,但外语则没有,主要是听说读写的训练,是技能。
因为这个欠缺,所以导致外语专业毕业生看起来思维能力差!
/04/
上次在如何提升个人归纳概括能力?的讲座练习题中,我也发现,很多人之所以不能准确归纳的背后是相应概念的缺乏,其本质是知识学习的问题。
当时有一个题目是“小偷偷井盖,维护不及时,造成人员伤亡”,背后其实是“城市公共设施维护”的问题,再背后是“城市治理”的问题,但大部分人没有概括出来。
而没有概括的原因是,这些人的知识积累中根本没有“公共设施维护”和“城市治理”的概念。如果从来没有这些概念,凭空定义,这个就太难了!
所以提升思维能力的第一个前提是大量的知识积累,包括模式、方法、框架、模型等,只有你大脑里有了,在遇到问题时才可能反应出来,才可能去应用。
这里面涉及到一个学习敏感性的问题,譬如你看到的一本书、一篇文章,你要考虑写的人在最开始是如何构思的,他们最开始思考的结构是什么?
通常写出来的内容是平面的,而构思的内容是结构化的。你要具备通过平面看透结构的能力,而他们这个思考问题的结构可能对你更加重要。
举个例子,从思维角度看其实罗振宇和吴晓波他们的年终演讲的核心内容,不过是对于一些事情的归纳和概括,你感觉到了吗?
还看到一句好玩的话,国内的节日和国外的节日区别是什么?答案是凡是最后去饭店的都是国内的节日,凡是最后去开房间的都是国外的节日。
这当然是一个段子,但如果你有敏感性,其实也可以从这句话中看出来归纳思维、分类思维。
/05/
另一个提高思维能力的根本是练习,不断的在大脑中练习。
练习的前提是你知道要练习什么(这个很重要,初步具备了相应的概念,才可能有敏感性),在《卓越密码:如何成为专家》中将思维分为三个层次:基础思维能力:归纳、概括、概念、分类等等;思维模式,你对世界的基础认知;思维技术包括金字塔思维、框架思维、用户思维等等。
你可以先将这一章里面提到的概念整理一下,然后再看看自己缺什么,有意识的去练习(这里面麻烦的是,很难找到合适的练习内容,练习后的指导也欠缺,【二班】有一些练习)。
譬如我之前讲过的,你整天刷抖音,能否将抖音上的内容进行一个合理的分类?这其实是练习分类能力。你想想看,真要去做的话,发现其实还是比较困难的!
另一个最有价值的练习机会是你在解决问题、做项目的时候有敏感性,当遇到各类困难时能够反思(思维的敏感性很重要),背后是因为缺什么思维的技能或者方法。这个时候去学习、尝试、反思,不断的提升。
思维能力抽象且复杂,所以许多人将之归于“不可说”的范畴。但实际上,思维能力不是凭空而来的,它以学习(知识)、实践(解决问题)为基础,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或多或少的都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
罗素说过:“许多人宁愿死,也不愿思考,事实上他们也确实至死都没有思考。”
此言不虚,思考抽象而且困难,真的比干事务性的工作复杂、困难许多,其外在表现也不如事务性工作那样显性化,所以许多人都有意无意的去规避。
对成长有价值的事情,都不容易。而特别容易的,都价值不大。真正思考的动力来自于完成任务、来自于deadline,来自于自己跟自己较劲。
其他都可以闲着,但别让你的大脑闲着,总想着一些没弄清楚的问题,想出来后赶紧写出来、说出来,然后就会有成就感,有持续思考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