幺魔小丑,岂堪一击,胜之不武。
阅读前文:
第一节:高一:半江瑟瑟半江红
第二节:高二:亦无风雨亦无晴
其实高二下学期后期,我的猛攻狂潮以悄然开始了。由于已具备了数学基础,其他科目就势如破竹了。这段时间我做了两件事,一个是语文现代文大阅读,另一个是政治大题。先说语文,我首先还是拿出近5年的高考现代文阅读,当时对我来说这些题难度挺大,但高考题的答案相当规范,可操作性强。(注:高考题是试题中的精品,有时间者可提前下手。)我的弱点在高考题面前暴露无遗,有些散文读完了不知所云,有些虽然读懂了,可答问题不知从何说起。于是我就硬者头皮反复读那些不懂的文章,试着提炼每段的大概意思,把每段的大概意思综合起来揣摩文章的中心思想,然后弄清楚段落之间的层次关系,慢慢地就不难理解作者为什么要写每一段了。散文的每一个角落几乎都可以设题,那些看似没用的话都与作者意图有关。可光是这样,问题还是答不好,于是我就细细琢磨答案的来源,思考是如何从文中得出的,将自己琢磨的答案的层次、语言方面的技巧写下来,不管是否看起来很幼稚。(注:做现代文阅读一定要自己体会,那些别人总结的技巧用处不大,只有你自己弄出的东西才是你自己的。)做题贵精不贵多,精做完高考题后,感觉现代文阅读也“不过如此”了。后来我做模拟题时还会遇到一些很“诡异”的答案,很难想全,就不必在意了。
攻政治时,按照辛雷老师给我的方案,我先是“背题”,因为政治热点大题不积累一些语言和观点是不可能答出答案的话的。我找了一些典型的、综合性大的高考题,将其答案记准、记牢,遇到相似的题目就往上套,并不断积累新的题目,更新原来的题目。这在一开始起了很大的作用,我的政治也进步飞速了。但到高级阶段后,还要学会围绕问题思考,并练习不断。
专攻一门的好处,我这时感觉得最明显,这和压强的道理一样,受力面积越小,越容易突破。所以大家在平常的学习中,切忌“全面进步”,否则其结果可能是“全面退步”。期末成绩出来后,同学说我的成绩是“bug”,因为我的语文和政治突然考了第一,而且分数很高,这在他们眼中是难以想象的。
高三开始了,我对其他部分又开始了“轮番轰炸”,丝毫不给他们喘息机会。首先是历史主观题,文科毕竟主观题是难点。我先读了一遍课本,大约要花几天时间,然后开始形成知识体系,把课本的目录在头脑中回忆再现,把每个章节中的内容尽可能的回忆再现。(注:历史课本要反复读,争取记住每一个知识点。)有了这个基础,材料题的一些问题就可以一试了,不过还不够,另一个难点在材料本身,这需要做一定的题。要练习分析材料,按照问题从材料中提炼要点,对比材料观点,分清材料层次。此处和语文的现代文阅读有些类似,不自己弄而只记一些别人总结的技巧是没有效果的。训练一段时间后,就能快速地从材料中找到要点了。开始我的话和答案的话差得十万八千里,后来逐渐地和答案越发相似了,即使不能和答案一模一样,但拿分是没问题了。(注:文科的主观题目不求和答案一字不差,因为你不太可能和出题人想的一样,但求要点要全,所以平时要练习把思路放开阔。)个人感觉历史这一科还是最不好把握的,简直是“难得没有道理”。后来我就反复回忆这些已做过的综合性强的题,回忆都用了什么技巧,从哪几个角度分析,时间长了,你就要学会迁移,比如你知道唐朝文化繁荣的原因,你就应该也能答出其他朝代、其他国家文化繁荣的原因。再以今年高考为例,我们没有学过英国文官制度,但我们学过科举制,用科举制的知识来推英国文官制度问题的答案,就可以了。
感觉历史弄得差不多了,就转为训练文言文阅读。 因为我小时侯读过的古文较多,理解文章的大概意思问题不大,但答题中的一些技巧,你不学习,是很难将题做对的。(注:集中力量攻一门要首先攻最薄弱的地方,按从弱到强的顺序进行。)我把高考范围内的18个文言虚词的所有意思都背得纯熟,再记住一些例句,然后又大致浏览了几遍120个实词的意思,至于什么“定语后置”之类的语法,我用语感即可解决之。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把记住的这些东西用于实战,练习一定的题,就可以了。
高三的第一次模拟,我考了第一,这是真真正正的第一,确实是学习进步了,我几乎每一科都是第一了,其他人再想超过我那是难上加难了。至于刚用学习方法时产生退步的情况大家不必在意,此皆正常,你最后一定是第一名,这是不容置疑的。
大约还有半年就要高考了,到这时我基本把各个专项都攻完了,但还有些零碎的部分,像诗歌鉴赏,于是我又查缺补漏,终于是完成了。但出现了另一个问题,从前学习的那些部分由于时间已久,有些生疏了。这时辛雷老师告诉我要“全面复习”了,使会的东西熟练无比。于是我便开始做大量的模拟题,把会的题练到不假思索的程度。(注:如果你一开始就做许多模拟题,等于是把力量分散在各个部分了,是不会有什么突破的。)
后来的几次模拟,我依旧是第一,我也感觉理所当然了,只是有时会因没能拉第二很远而懊丧。有时,每个科目大概能考第几我也有感觉了,是不是第一我也感觉到了。
高三以来,我对数学就不投入太多的时间了,因为一个人能在一段时间内做好一件事就不容易了。我采用“随意练”的方法,偶尔能遇到些“有意思”的题目,做这些题目是我最大的乐趣了。做其他事情的快乐,真的不如学习的快乐。王散同学说过“通过做题时超越极点后产生“狂喜”,而不是拉美女的手而感到狂喜,本人认为,此为《辛雷学习方法》的真谛。”斯言是矣!鄙人认为,《辛雷学习方法》把你和古往今来的“奇才”合为一体了,你的悲喜是古今最纯净的,远胜于纸醉金迷,远胜于醉生梦死,它并不使人变得毫无感情,而让你感受到常人没有的最感人的“感情”,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这是鄙人认为的《辛雷学习方法》的真谛所在。又扯远了,接着说数学。已是高级阶段了,我就更加注意“灵”,这极其重要。有时我的思维像游鱼一样上下游走,无论多么古怪的题,我总能又快又灵活的做出来,有时方法很诡异甚至有些“无赖”,那也没关系,我渐渐理解了,有方法就是没方法,无招胜有招。数学哪里有什么“题型”啊,题目千变万化,我把这个技巧拆开来,反着用,再混进些别的技巧,你说这是什么“型”。此时我经常自创一些技巧,答案里没有,老师也不知道,做题却可以受到奇效,算是“奇兵”吧。同学经常对我说“这你怎么能想出来呢?” 单论灵活题,那是谁也及不上我了,可我的准确性尚有问题,于是这一长一短便相抵了,准确性的问题也一直跟我到了高考,差点要了我的命。
随着我成绩的提高,老师也逐渐对我改变了态度,(注:你只要把自己搞强了,其他人就主动来学你了。)但我的“万人阻挡”的感觉并没有消失,因为我总能明显感觉到有许多人在试图超过我,但我没有丝毫畏惧,我曾经学得很差,那时我都没有畏惧,这时还有何担心呢,“学习者无惧!”同学们想起这句话时,应该感到力量和痛快。其他班有个学习很好的女生曾经对别人说,不知为什么,她见到我就害怕。大家狠到让别人害怕这种程度,就很厉害了。
为了保持一个好的学习状态,我经常逃课出去跑步,这时运动强度不必太大。我的校区在郊区,我一边慢跑一边欣赏着郊外野景,感受着微风吹拂,阳光沐浴,感到大脑无比空灵。有时我就停下来走,想了一段作文,兴奋得又跑起来,时快时慢,没有节奏,没有规律,我感到“我就是要上天入地,谁又能拦得住我”。此时还有几十天就要高考了,可我丝毫没有什么感觉,好象没有高考这回事似的。
终于高考了,我的最大感觉是大家的炁的碰撞得很厉害,几百万人同时玩命做一件事,其程度可想而知。这也是老师要我做题熟练的原因,只有真正会的,才能在高考时做对。剩下的,就是按照程序完成考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