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法传奇人物 | 看历史上第一位留法女博士如何撩汉
提到法国留学,你想到的第一个人是谁呢?中法国两国的交流由来已久,自近代以来,中国无数的有志青年赴法留学,并在祖国的各行各业中做贡献。为了让大家了解他们的故事,感受留法人的情怀,我们的公众号开设了一个新栏目——留法传奇人物,每周为大家介绍一位留法的传奇人物,希望各位同学们能在留法前辈们的故事中有所收获,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她叫张若名,1902年出生于河北省清苑县温仁村的富裕大家庭,父亲是当地首富,用今天的话说,她就是那时候标准的白富美。成绩好,样貌出众,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先后与邓颖超,郭隆真等人组织成立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是女神级别的进步青年。
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为了男女平等,为了个人追求,她遇见了今生的初恋——周恩来,在校期间,与他一起筹建《觉悟社》,并先后赴法勤工俭学,他们之间的美好故事就这样点滴积累着。
真正的郎才女貌
青年时期的张若名,气质非凡,很是出众。她与周恩来即是校友,又是战友,甚至还因为抵制日货行动,被一同关进过牢房。就连邓颖超都对周恩来侄女周秉德回忆,“当时我曾经以为,如果你伯伯不坚持独身主义的话,和她结合可能是最合适的了。我们周围的人也都这么认为。”
张若名在天津读书期间,成绩非常优秀,几乎没有考过第二名,加上过人的语言天赋,这样聪慧而又勤勉的她,与我们会说多国语言,并且经常活跃在外交界的周恩来总理,有着非常多可以互相进步的空间。
法国留学期间的周恩来
1920年11月初,张若名不接受父母强行的婚事安排,偷偷在保定学了几个月的法语,并最终选择登报与家里断绝关系,毅然决然的与周恩来、郭隆真等一同赴法国勤工俭学,先在法国南部城市蒙彼利埃学习法文。1921年夏迁到法国中部的布卢瓦,其间与周恩来为恋人,经常在一起探讨振兴中华的问题。
他们的法兰西岁月
留学法兰西的生活是自由与束缚并存的。自由的是,他们可以接触最先进的文明与最解放的思想,同时这些事物的背后也隐藏着无数的限制。20世纪初的法国,共产主义被重点关注,法共产党员被视为赤色革命分子,当局政府密切监视着中国学生与法共成员的接触。
一方面,张若名接触马克思主义思想,并积极参与学生运动,为在法华工争取权益。1922年上半年,她与郭隆真一起加入以赵世炎、周恩来、李富春等在巴黎组建的“中国少年共产党”(旅法共产主义小组前身),之后转为正式党员。
另一方面,张若名始终努力学习法语,认真完成学业,继续保持着学霸本色。因为法文优秀,可以阅读法文版的马列主义书籍,便经常担任党内“共产主义研究会”的主讲人。
用现在的目光来看当时,入党的选择对于她来说,无疑是充满风险和转折的。
图片来源:《我的法兰西岁月》剧照
在学业上,她始终是出色的。
她以“一峰”的化名撰写的马克思主义重要文献《剩余价值》等,成为中国女性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较为系统的文章,这些文章后来由周恩来带回国内编入了介绍马列主义的通俗读本《马克思主义浅说》。
可以看出,周恩来非常看重张若名的才华和能力,在投身革命事业的一线中,他十分需要这样可以并肩战斗的伙伴。
但在政治思想上,张若名又是脆弱的。
一次党内的错误决定,让她几乎完全暴露共党身份。1924年1月21日列宁逝世,法国共产党里昂支部决定举行追悼大会,法国政府不允许外国共产党员参加。但少共主要负责人冒险行事,坚持派张若名参加大会并发言,结果张若名险些被当局驱逐出境并一直受到法国秘密警察的跟踪盘查。
同时,由于出身问题,她也不断接受着来自党内的调查。内忧外患之下,她做出了人生中一次重大命运选择——申请退出中国共产党,并得到组织批准。
依然是挚友
这一次的退出“少共”,脱离政治,专事学问,让张若名与周恩来在革命道路上分道扬镳。
曾经的她,“背叛”了自己的封建家庭选择只身奔赴法国勤工俭学,却被组织内部反复审查,加上与当时“少共”负责人任卓宣意见不合,被任卓宣故意把她暴露给法国当局,这使她非常难过。
追求理想的路上,张若名遇到了诸多无可奈何的阻碍,但是童年时代因父亲娶了二房妻子致使母亲遭受歧视和虐待的事情,她幼小的心灵被蒙上了一层阴影,对其性格形成有着重要影响。
所以,在遇到委屈与困难时,她是极其脆弱与不安的,而当时的周恩来认定的是马克思主义,誓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奋斗终生,要准备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需要的是一位志同道合的终身伴侣,经得起革命艰难险阻考验的战友。
就与张若名分手这件事,周恩来曾对周秉德说:“世界上男人与女人的关系,除了恋人,还有友情,不能当妻子,却能继续成为朋友嘛!就说张若名,我们在天津是一块坐过牢的,我了解她的人品,她自己放弃对革命的追求,但不等于她就一定站在敌人一边,我们还可以是朋友。”
留在法国专心学业的张若名,后来获得了法国里昂中法大学的文学博士学位,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留法女博士。1931年就与丈夫杨堃回国任教,起先在北京,后来到了云南大学当教授,一生都在致力于法语教学、法国文学理论研究和中法文化交流。
张若名与丈夫杨堃在法国拍摄结婚照
虽然张若名在文革期间,还是因为早期“退党”问题被打成右派,但是,她青年时期和周恩来总理并肩为劳工争取利益,为新思想传播贡献了自己宝贵的力量。
只是最后,她选择了用自杀方式了却一生,留下了无尽的遗憾与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