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世读书笔记之“读懂一本书”
绪论
虽然一直断断续续地在读书,但是真的读进去的的确不多。很多都是读过一遍,刚开始还有点印象,过了一段时间基本都忘得差不多了。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这本书,告诉了我们原因。是因为我们没有真正地读懂这本书!
那么到底该如何真正意义上的读懂一本书呢?让我们一起来畅读这本《如何读懂一本书》吧。
正文
第一章、要学会读书,更要会讲书
主要说了以下几点:
1、阅读是大众反脆弱的武器,所以我们要读书。
2、阅读有两个特点。主动性、针对性
3、阅读使我们从“单向度的人”变成“多向度的人”。“多向度的人”思维又有三大支柱。事实、逻辑、批判思维.
4、讲书的方式有两种
一、观光式学习(和老年旅游团一样,上车睡觉下车尿尿和拍照)
二、沉浸式学习(是以目标为导向)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架构是什么?
开篇说了什么?
这里面最动人的故事有哪几个?
最有价值的点在哪里?
第二章、说的是'工科男’的讲书之路
1、从参加大学辩论队,开始的蜕变。
文工团老太太的“腹式发声法”
辩论队锻炼的“时间节奏掌控”
2、从电视台工作过程中,开始的蜕变。
崔老师指导下,从辩论选手--》主持人--》学会幽默感的转变(建立自己的幽默档案)。
三本书撑起我到企业讲课从“危机公关”开始(提升内容提炼和价值的挖掘的能力)
3、刻意练习=时间*积累。逼自己在工作生活中学习,积累知识。
4、走出阅读的舒适区,学会讲书。
4.1、阅读过程常三问自己
我能不能准确地把握这本书真正的含义,理解这本书?
我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这本书真正的含义,且表达清楚?
我表达出来的内容能不能让没有读过这本书的人无障碍地理解?我的语言风格是否通俗易懂,能否被二次传播?
4.2、讲书人需要具备的能力
一、逻辑思维能力
1、归纳法---看到N个正确的案例,得到n+1,也是正确的。
2、演绎法---就是大前提、小前提、结论,三段论。
二、大局观:
1、这本书要解决什么问题?
2、 它的使命到底是什么?
3、它是怎么论证这个使命的?
4、它提出了一个什么样的假设?
5、 怎么验证这个假设?
6、推理的过程是什么?
7、怎么获得这个证据?
8、 最后我们能得出一个什么样的结论?
9、这个结论对我们每个人有什么意义?
三、语言能力
第一个是简洁,——返璞归真
第二个是幽默,——随其自然不刻意
第三个是说服力,——多看好电影多读文学书
四、同理心,感同身受,换位思考
五、爱,不要在乎一时得失。坚持下去哪怕现在学到的知识好像没啥用。
4.3、要有“将然”的心,与瑞士军刀的作用
不要抱怨自己的讲书没人听、很糟糕。找到自己的市场慢慢讲,坚持讲。
PS:“瑞士军刀”特点:有自己的主业,同时别的能力也不能太差。
第三章、一年选52本书
一年读52本书,小编个人是很认同的,也是一直想要坚持的。但是真的很难~很难!!
1、对于读书的五大误区
1、读书无用论---读的书在生活中根本用不到;
2.读书只追求有用。——善用邓宁-克鲁格效应
邓宁-克鲁格效应的核心就是:你经常不知道自己该知道些什么,不知道自身的不足之处。
3.有的书我读不懂。——这本不懂可以找相似的书来读,或者等一段时间后来读。
4.读书是一件私事。——交流才能突破舒适圈
举例:孔子在《论语》开篇的第一句就讲“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第二句就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第一句是自修,第二句是共修。
5.自己读的效果最好?——把书讲给别人,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2、选书“TIPS原则”
● T(Tools)是工具:教给大家一种方法
● I(Ideas)是新的理念。新发现,新想法
● P(Practicability)是实用性:可以应用在生活中
● S(Scientificity)是科学性:
一、科学性是选书的第一标准,它有科学论证过程。
二、科学是开放的:(陨石、催眠、针灸)伪科学是封闭的,永远在自证。
3.3、科学性和建设性是选书的基本逻辑。
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新的意义。
使我们产生强烈的动力。
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改变。
3.4、如何买书的秘诀
看出版机构、
看作者背景、
看推荐人、
看好书中的推荐书单
看书后的参考书目
看翻译和图书印制质量
看内容,主要看这本书解决什么问题。
举例:《思辨与立场》这本书开篇就给读者提出了一个假设——如果一个人没有批判性思维会怎样?这就是思维的三重境界:
1、 底层的人从来不反思,永远觉得自己是对的。
2、中间那层人虽然反思,但老觉得是别人不对。
3、顶级的那层人会反思自己,让自己的思维不断进步。
第四章、如何读懂一本书
1、增大理解力的池子
经济学知识《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心理学知识《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
国学常识《论语》 《道德经》 《庄子》《孟子》,
管理学知识《非暴力沟通》《关键对话》《掌控谈话》《可复制的领导力》
逻辑学知识。《思辨与立场》
哲学知识《生活的哲学》《学会提问》《思辨与立场》《哲学起步》
人生经验
2、知识的自我反刍。
阅读时尽量少画重点。
读完后给自己一段时间间隔。
挑战大脑,回忆全书,构思思维导图。
把自己当作传播者,加深理解。
第五章、把书读薄,如何解构一本书
“把书读薄”,经常读书的同学应该不陌生吧,这句话在很多书中都出现过。这个章节说的主要内容如下:
1、阅读坏习惯
字不认识,停下来;
一边看书边玩手机;
2、带着目的看书VS自由阅读
带着目的读书,你就需要了解一本书的框架和脉络。|
知道问题是什么?
研究现状是什么?
怎么解决问题?
书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是什么?
最有力的案例是什么?
怎么论证的?
最后对对方有什么好处?
这就是我们学习读书的方法!
3、如何解构一本书
这本书提出了什么问题?
写作背景是什么?
书中提供了哪些解决方案?
一句话总结升华!
4、读书笔记有学问,8类文字提升阅读质量。
1.当你感觉概念被清晰界定的时候,一定要记下来。
2.当你感觉问题很严重的时候,要记住它。
《谷物大脑》一书。书里的一个观点是,面食吃得太多,就容易导致阿尔茨海默病。
3.当你感觉某种解释,令你很意外的时候。
4.当你看出递进关系的时候,这部分很重要,值得记录。
5.当你看出转折关系的时候,要留意转折后的内容。举例: 苏东坡人生转折点:乌台诗案。
6.从不同侧面彰显书籍的内在价值。
7.当阅读的时候感受到心灵的冲击。
8.书中的奇闻逸事,增添讲书的趣味性。
第六章、如何组织一个讲稿
1.任何知识传播都不能跑偏,以“一手”知识为指导原则。
2.优秀的老师都要二次创作,而不是单纯摘要。
3.知识输出的时候,照搬原文的表达不要超过10%。
4.能用故事说清楚,就不要枯燥地讲道理。
5.解读一本书,重中之重是构建你的认知坡道。
6.构建坡道的几个关键步骤。
建坡道的时候,你可以用书中最打动人的一个点入手
一上来就抓住别人的注意力
从哪里找到坡道?
7.选取重要章节,陈述整体结构。
8.锻炼自己不要写讲稿,只画思维导图就可以了,有助于记忆。
第七章、开口讲书还需要做的准备
1.复盘思维导图,拯救人类记忆曲线。
2.去除私心,沟通的控场能力从调整心态开始。
讲书不为取悦听众和听众互动。
3.善用“知识的诅咒”,给比你厉害的人讲课。
每个人都有知识盲区,所以你讲的内容是能够弥补他们的某些不足的
4.语言能力靠积累,多看电影、演讲和相声。
5.小心存量技能,不断丰富自己的书单,拓展认知的边界。
第八章、学会绘制思维导图掌握知识输出方法
1.根据书本的章节结构进行划分。
2.根据自己读完后所理解的内容进行重新解构思维导图。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有自己的解读逻辑
总结
这本书还是有很多亮点的。比如:告诉我们选书的方法,构建一本书的步骤,阅读中一些坏习惯、记读书笔记应该注意的事项,阅读后要画思维导图帮助记忆,等等。
诚然有很多读书习惯,不说作者的对错,只是一般人很难做到。第一是没时间,第二还是没时间, 哈哈.......比如:读过的书,整理后讲给别人听。
多读书总是不会错的,希望这本书能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