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饮食”的几则短医话
【一】对于饮食,我建议吃本季节和本地自然出产的。为什么呢?人在本地生活,即得本地的土气,自然健康。本地的农作物最能养本地的人。四时变化,人处其间,必然受其时的天地气机影响,比如春则生,夏则长,秋则收,冬则藏……本季出产的食物即禀本季天地之气,能养此时之人。有人反问,那中药怎么办?中药用于治病纠偏,并不在此列!
【二】我们春天吃芦笋、竹笋、茵陈蒿、槐花、香椿芽、荠菜……吃的都是嫩芽和鲜花之类;夏天吃丝瓜、黄瓜、豆角、豇豆、西红柿……都是生长迅速,在高处结果的蔬菜;秋天我们吃茄子、冬瓜、莴笋、卷心菜、大白菜……这些都是生长比较慢,挂果位置低,甚至直接长在地上的;冬天,我们吃山药、土豆、洋葱、红薯……都是从地里挖出来的,长在地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怎么样?你有没有什么感觉?那么梨子、苹果、柿子这一类性味甘寒的水果,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最好要经霜”,也就是秋叶落尽,经霜以后再采收,才是味道最好的时候。
【三】饮食入胃,经过脾胃的运化,一方面变成饮食精微,进而濡养五脏六腑和四肢百骸;另一方面,也把饮食运化之后身体不需要的残渣排出。由此说,脾阳健旺,气化功能正常,这是饮食代谢的关键。越是脾阳虚的人,越要少吃肉,因为气化功能下降,肉食不易运化,残渣也不易排出,郁积于体内,即成浊毒痰湿。为什么人的大小便是偏于黄色的?从中医来分析,黄为土之色。饮食入胃,经过脾土的运化散精,才能化成精微并输布于五脏六腑和四肢百骸。也就是说,大便和小便所排出的是经过脾阳运化后的饮食残渣,其自然会带上脾土的颜色。观察大小便颜色亦可判断脾的运化功能强弱。小便偏清或偏浊,即是脾阳虚惫之象。
【四】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我们吃进去的任何东西,不管是日常饮食,还是滋补类食药,都必须经过脾胃运化吸收。饮食自倍,脾胃乃伤!吃进去被消化了就是营养,吃进去没有消化就是垃圾。我认为,脾虚首先和饮食不节有关,吃饭没规律,都可能导致脾虚。此外,过多食用寒凉、生冷或肥甘厚味、难以消化的食物(如油腻的食物、甜食等),也都容易伤脾。因此,睡觉时爱流口水的成人,饮食上要有规律,要多吃健脾食物,比如薏米、莲子、粳米、芡实、山药、扁豆、豇豆、香菇、大枣、栗子,或是坚持用陈皮泡水喝。
【五】《黄帝内经》有云:“脾主运化,饮食入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由此可见,脾能运化饮食,饮食亦影响着脾的功能,所以,养脾要从日常饮食中做起。建议平时定时定量吃饭,并少吃辣椒等辛辣食物,这有利于养脾。日常生活中可以多吃些有健脾功能的食物,常见的有红薯、小米、山药、红枣、姜等温补食材,不可过吃寒凉食物,以免损伤脾阳,比如苦瓜、柿子、香蕉、西瓜等。另外,脾最不喜欢冰淇淋、冰啤酒等各种冷饮,这些最耗脾阳,最让脾不愉快。即使是在炎热的夏天,尽量不要饮用这些伤脾阳的东西。至于患病之人,更要远离生冷食物,以免伤损脾阳,导致正气内虚,以至于病情缠绵难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