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治泻九法

樊大夫中医工作室2021-03-20 20:48:19

泄泻,现代医学称腹泻,指排便次数增多(每天>3次粪便量增加(每天>200g),粪质稀薄(含水量>85%)。本证《内经》中称为泄,有“濡泄”、“洞泄”、“飧泄”、“注泄”等称谓,汉唐时期称为“下利”,宋代以后统称“泄泻”。祖国医学认为其病机在“湿”,病位在“脾”,几千年来治疗泄泻方法颇多,散见各种书籍,尤以李中梓治泻九法记载最为详尽,倍受后世推崇。所谓九法见于李中梓《医宗必读·泄泻》篇:治泻有淡渗、升提、清凉、疏利、甘缓、酸收、燥脾、温肾、固涩”。九法之意,基本涵盖中医治疗泄泻的大法,审证变通使用可获良效,但观《伤寒论》之治泻方法,九法似乎已尽在其中,现试比较之。

1、淡渗:泄泻病机首重于“湿”,水湿偏渗大肠,清浊不分而致,淡渗之法利其水湿,分清浊而实大便。《伤寒论》159条,赤石脂禹余粮汤证后提及淡渗治泻的治则“利复不止者,当利其小便。”虽未给出明确方药,临床可依法予以五苓散淡渗利湿以止泻。这也是后世“'利小便以实大便。”之说的源头。

2、升提∶泄泻根本为清阳不升,故升提之法为治泄泻之重要原则。《伤寒论》32条“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此条太阳、阳明合病,邪犯胃肠。葛根发汗解表,又可升提通阳而起阴气,升提之法寓于其中。《伤寒论》34条葛根黄芩黄连汤证,亦使用葛根解肌祛邪升提止泻,不选择其他辛涼解表药物作为止泻剂的君药,有其深意。

3、清凉:湿热泄泻需用清凉之剂,上条所讲葛根芩连汤证即为清涼之代表剂,葛根辛凉解肌表之邪,黄连、黄芩苦寒,清里热以止利,甘草和胃。四药相合,共治表不解而邪内陷,表里俱热之“协热利”。另外,《伤寒论》提岀“热结旁流”的下利证,此下利因为肠中糟屎阻结,邪热逼迫津液从旁而下,不夹渣滓,臭秽难闻,并指出此种下利需用承气汤苦寒泄热通滞,里实去,利始能止。如321条“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可下之,宜大承气汤。

4、疏利: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肝郁则气不畅,脾虚则运失健,肝郁易克脾土,致清阳被遏,脾运失职,故下利。《伤寒论》318条“少阴病,四逆,…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此条肝气乘脾、阳郁致厥,治以疏肝理脾,透达郁阳以止利是疏利止泻在《伤寒论》中的具体表现。

5、甘缓:甘以建中,缓以止泻,甘缓之法是中医治泻又一大法。《伤寒论》163条“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桂枝人参汤主之。”此条为误下之后,表邪不去,反伤脾阳,脾气虚寒而利,为表里皆寒的“协热利”。仲景使用桂枝、人参等甘缓温健之品散寒缓急止利。

6、酸收:泄泻以健脾利湿为主要治疗大法,不主张滥用酸收、固涩之品,以防“闭门留寇”,但久泻滑脱不禁之人则须考虑使用,有标本兼治的意味。《伤寒论》338条乌梅丸证除治“岖呕吐、蛔厥”外,“有主久利”,乌梅酸收为君药,是酸收止泻法的代表。

7、燥脾:泄泻之病,湿为主因,脾为主位,脾为湿困是主要病机,燥脾法当然是治疗泄泻的传统大法。《伤寒论》277条“自利不渴者,属太阴当温之,宜服四逆辈。”此为太阴虚寒下利,“四逆辈”如理中汤、四逆汤之类,温之燥之以散寒止利,燥脾法彰显其中。

8、温肾:肾主水液,为胃之关。《素问·逆调论》“肾者水脏,主津液。”其与水液代谢关系密切,与内湿产生有关;另外,肾主前后二阴、司二便。二便通利有度是肾脏正常功能使然,若肾功能失调,必致二便通利无度。温肾法即为此证所设。《伤寒论》316条“少阴病三日不已,至四五日,下利者,此为有水气或下利真武汤主之。”少阴肾阳虚寒盛,水气不化,水寒下趋大肠,肾失其司而下利,采用真武汤温肾利水止泻,肾阳复、其职司而水气去,利止。另外325条少阴病,下利,必数更衣,反少者,当温其上,灸之。”灸法多是温其虚寒的治疗方法,少阴病中岀现,以温灸温肾止泻是温肾法在《伤寒论》中另体现。

9、固涩:常用于病久不愈,下利滑脱之证,为对症治标之法。《伤寒论》306条“少阴病,下利,……桃花汤主之。”所用赤石脂禹余粮汤即为固涩止泻之剂。

可见《伤寒论》中后世所谓治泻九法已悉数齐备,并且灸药并用,寓于各种方证之间,而李中梓的见解其实可看作是结合自己经验对其的概括总结,由治法生化为治则。但九法在使用中并不可独立,往往需要多种方法相合使用,如清凉加以升提,有时可辅以固涩;甘缓加以疏利,又可辅以酸收方可收效。随病程不同、病情演变法又须及时调整,或早用清涼淡渗,中用温肾燥脾后期则寒热备用加以酸收、固涩。总之,兵无常法,水无常形,临床诊治须变通以为权,总要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方可得心应手、如桴应鼓。

(0)

相关推荐

  • 治泄泻,名医张锡纯有妙法专方

    小编导读 夏秋之交是腹泻高发的季节,这个时候经常发生的是急性腹泻.名医张锡纯对于治疗这类腹泻特别创立了专方,而李静教授在此基础上发挥拓展,进一步总结出了治疗急慢性腹泻的治法和方药,来文中一起学习下吧! ...

  • 高人的临床证治经验!泻

    久泻 泄泻初起,多因饮食不节.受寒.疲劳所致.此时由于病程短暂,病在肠胃,治之较易:如治不及时或反复发作,以致脾不健运,湿从内生而成久泻.黄氏治久泻大法如下: (一)脾气主升,脾虚健运失职,清气不能上 ...

  • 学习方剂:熟悉一下“真人养脏汤”,它的“固涩”如何理解?

    学习方剂:熟悉一下"真人养脏汤",它的"固涩"如何理解? 在中医方剂里,有"固涩剂"这样一个分类,以用于各种滑脱之证.当然,广义上的固涩剂, ...

  • 李中梓的治泻九法李中梓(1588~165...

    李中梓的治泻九法 李中梓(1588-1655),字士材,号念莪,明代医家 <内经>之论泄泻,或言风,或言湿,或言热,或言寒,此明四气皆能为泄也.又言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此明脾虚下陷之泄也. ...

  • 大便稀薄如水泻,小便短少:治泻九法—渗利法

    腹泻是一种常见病,有时又是一种较难治愈的病,尤其是慢性腹泻.但只要辨证准确,用药针对性强,取得佳效也是不难的,下面举例说明之. 男,50岁.1982年初夏就诊.患者腹泻频繁,日数十次,持续半年余.不敢 ...

  • 【肝火证治有九法】1、苦泻肝火法——淋闭...

    [肝火证治有九法] 1.苦泻肝火法--淋闭,暴发火眼--龙胆泻肝汤. 2.滋阴降火法--虚劳--六味地黄丸,一贯煎. 3.清散肝火法--瘰疬.结核--柴胡清肝散,升阳散火汤. 4.清金制木法--咳嗽, ...

  • 治湿九法

    湿邪,有内外之分.外湿为六淫之一,常先伤于下,多由于气候潮湿.涉水淋雨.居处潮湿等外在湿邪侵袭人体所致.内湿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多由脾失健运,水湿停聚而生.湿的本义跟水有关.<说文解字& ...

  • 陈瑞春:治痰九法

    中医书友会第1547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温故而知新,本文与下两文同参.(编辑/王超) 大师风范:刘渡舟讲痰饮病(中医课堂竟如此精彩), 傅青主治痰全法 化痰九法 作者/陈瑞春 一.燥 ...

  • 治眼九法(明目保健操)

    治眼九法(明目保健操) 来源:<陆地仙经> 作者:马齐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年-1911年  1.梳∶将两手之指 开梳,自眉际至眼下,九次.  2.擂∶屈两大指骨,自大眼角 ...

  • 国医大师颜正华:治咳九法

    一.概述 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发出咳声,或咳吐痰液的一种肺系病证.咳嗽既是肺系疾病的一个主要症状,又是一种独立性的疾患.通常将有声无痰称为咳,有痰无声称为嗽,但临床上多声痰并见,很难截然分开, ...

  • 身躯“雍正”必有治雍九法,且看大承气汤证九条

    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硬耳.宜大承气汤下之.伤寒胃热而虚者.能食.胃寒而实者.则不能食.而阳明病有燥屎者.可攻.无燥屎者.则不可攻.谵语潮热.胃之热也.是当 ...

  • 从头到脚话中医:感悟天地之道——在南方你不可不知的治湿九法

    请问湿疹要怎么治疗? 答,在南方不可不明治湿之道,不会治湿的医生在南方做不开,治湿有九种方法,可以在天地之间得到启发. 第一湿在胸背,譬如阴晦,非雨不晴.好像一片阴天,下场大雨,它就晴空万里,用二陈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