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扬州”还是“上扬州”?
杂花生树,草长莺飞,一颗春游之心开始蠢蠢欲动。
与朋友聊天,谈起最想去哪儿的话题。我忽然冒出一句诗“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朋友愕然:不是“下扬州”吗?比如,李白就有一首著名的送别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到底是“下扬州”,还是“上扬州”,这确实是个问题。
翻阅唐诗宋词,“下扬州”入诗进词,可谓俯拾皆是,试举几例:
卢僎《稍秋晓坐阁》:“归流赴淮海,征帆下扬州。”
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濯锦清江万里流,云帆龙舸下扬州。”
李白《江夏行》:“去年下扬州,相送黄鹤楼。”
杜甫《解闷》:“商胡离别下扬州,忆上西陵故驿楼。”
戴叔伦《送柳道时余北还》:“轻桡上桂水,大艑下扬州。”
杜牧《牧陪昭应卢郎中在江西》:“燕雁下扬州,凉风柳陌愁。”
姜特立《平原郡王南园诗》:“恰似隋宫千彩女,锦帆一夜下扬州。”
释道颜《颂古》:“船子下扬州,浮萍逐水流。”
王之望《贺刘侍郎》:“官满便当投劾去,一航从此下扬州。”
郑起《荆南别贾制书东归》:“回首荆南天一角,月明吹笛下扬州。”
朱继芳《扬州》:“夜半一声天上曲,锦帆天子下扬州。”
再来看看“上扬州”的用例,虽然诗词中也有不少涉及,但高度集中,只与一个意象有关:鹤。
南朝梁殷芸《小说》:“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
苏轼《有客打碑来荐福》:“有客打碑来荐福,无人骑鹤上扬州。”
范成大《白云泉》:“扪腹煮泉烹斗胯,真成骑鹤上扬州。”
辛弃疾《丙寅岁山间竞传诸将有下棘寺者》:“去年骑鹤上扬州,意气平吞万户侯。”
陈普《自哂》:“曾骑白鹤上扬州,头上花枝秉烛游。”
陈与义《答元方述怀作》:“不见圆机论九流,纷纷骑鹤上扬州。”
戴复古《见淮东制帅赵南仲侍郎》:“浪说钓鳌游瀚海,真成骑鹤上扬州。”
这很有趣。诗人遣词造句如此高度统一,其中必有说法。
细心看看,就会发现:凡是“下扬州”的,多和乘坐舟船有关,扬州在长江下游,乘船去多为顺江而下,故用“下”。如李白“烟花三月下扬州”,从武汉黄鹤楼出发到扬州,顺风顺水,顺流而下,自然用“下”。而“上扬州”,都与“骑鹤”有关,骑鹤是上天飞的,因此用“上”。
当然,也有“方位说”。古来以北为上,南为下。例如在扬州以南,去扬州可说“上扬州”,在扬州以北,则说“下扬州”。如果照此说,“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的那位先生,应该是从扬州的南面或东面出发。
不管是“上扬州”,还是“下扬州”,出发才是正道,毕竟现在交通十分发达,“说走就走的旅行”已经不是事儿了。何况,最美的风景在路上,那里还有“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