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合掌
合掌,指对偶句中出句与对句的意思相同或相似,犹如两掌相合。律诗要以有限的字词表达更多的情景意蕴,故“合掌”乃作诗之忌。合掌有三种情况:
其一,一联内用同义字、同一字相对。
如:普天皆灭焰,匝地尽藏烟。’'皆、尽’合掌。”其它同义字如“犹、尚”、“因、为”、“听、闻”、“知、觉”、“如、似”等等常会构成合掌。如:“谁闻陇水回肠后,更听巴猿掩袂时。”
其二,对偶句中出句与对句部分词语意思相同。
如:“仙人洞里怀先哲,会议厅中忆昔贤”“怀先哲、忆昔贤”合掌。“古迹高昌遗址破,交河故地旧城残”“遗址破,旧城残”合掌。“不尽沙丘一抹绿,无边瀚海水盈潭”“沙丘、瀚海”合掌。
其三,“事异意同”即对偶句中的出句与对句所用辞藻典故虽不同,但两句含义一样或相近。
如:“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虽写两种动物,两种神态,但含义均是思乡。“力锤顽石方逢玉,尽拨寒沙始见金。”二句亦合掌。再如:“抗日军民驱虎豹,歼敌劲旅战熊罴”、“每借浮云遮丽日,常生迷雾蔽晴天”、“千山披素裹,万壑挂银装”、“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拳打南山猛虎,脚踢北海蛟龙”、“跃浪震山川,推波昏世界”、“凶如太岁撞幢幡,恶似丧门掀宝盖”。
如何避免合掌呢
一、从创作的始阶段避免合掌。不要只注意字面而忽视意义的审视,在构思阶段就要尽量避免合掌问题。
二、在检查阶段将创作时出现的合掌消灭掉。在修改时先从大处着眼,先是看意的表达如何,随后在检查句子时就要看有无合掌问题,最后才是炼字。
三、建立起高标准的参照系。多读李白、杜甫、李商隐等律诗大家的作品,有助于从潜意识和不自觉中清除合掌的地盘。
四、注重技巧的学习,提高驾驭语言文字的功夫。
尽量少用正对。“正对”最容易出现合掌,“正对”要求上下联互相补充,稍不注意,语意就重复了。
尽量避免同义词的使用,如“青丝”、“黑发”,实践证明,“同义词似工实拙”!
注意颔联、颈联的各有侧重,若前者主写景,则后者重抒情。两联侧重点明确以后,对于避免合掌大有益处。
尽量拉开出句和对句的时空、种类等的距离。如,对句着眼空间,出句则着眼时间。对句和出句的一静一动、一山一川、一明一暗、一天一地、一中一外、一今一古、一文一武、一植物一动物等等。
在一句中尽可能选用不相类的事物,以动词撮合,使“不类为类”。
想象力的培养,正面避不开,则采取迂回战术。同时储备更多的词汇待用。当然,合掌也不是完全不可用。有时为了渲染气氛,加深印象,重复一下也是必要的;只要诗句精练,能思之入境,或引发共鸣,或勾起深思,或耐人寻味,读来上口,也是可以的。杜甫、毛主席、鲁迅诗中有时也有“合掌”的。如“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等。
本文转载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