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丨开墨法风气之先者
文/一者
当今,判定一件书法作品标准有三点笔法、墨法、章法,这三点也成了书法的三要素:笔法、墨法、章法,也成了学习书法的秘钥,上升到书法艺术层面,书法家创作笔掌握的技能。
这里但谈一谈墨法。
米芾
书法创作是连续书写,墨色从湿到干,从干到枯,逐渐变化,形成一个梯度,这种梯度变化日本书法家称之为“墨继”。书写一件作品,不可能只蘸一次墨,几次蘸墨,几个墨继,每次蘸墨或多或少,每个墨继或长或短,因此会产生丰富的视觉效果。
这种效果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时间节奏,每个墨继都是一个连续的书写单元,时间上绵延不绝,而每一次重新蘸墨,都表示书写运动的间断,有意识地使每个墨继的字数不等,三字、五字、八字、十字,就会造成一种长短不同的节奏,产生音乐的感觉。
第二是深度表现,浓湿墨凸显在前面,枯淡墨退隐到后面,从湿到干,从干到枯,渐干渐枯造成渐深渐远的深度空间,平面的纸上会产生纵深的立体感觉。
第三是平面构成,每个墨继都有枯湿浓淡,不同墨继中所有的枯墨都在一个深度层次上,它们会互相呼应,组成某种图式,造成一定的视觉效果;所有的浓墨也都在个深度层次上,互相呼应,组成某种图式,造成一定的视觉效果。图式与图式的交错组合,又会极大地丰富作品的对比关系和视觉效果。
林散之《草书许瑶论怀素一首诗轴》 1974年
墨色的梯度变化能够表现平面的、立体的和连续运动的时间节奏,能够全面地表现自然界中物质的存在形式。因此,宋以后的书法家比较重视墨色问题,当今在书法赛事的评审中,墨法也是评选参考之一。当代书家中,林散之是强调用墨的书法家之一,他认为
“写字要有墨法,浓墨、淡墨、枯墨都要有”
米芾《行书虹县诗卷》局部一
米芾《行书虹县诗卷》局部二
米芾是开墨法风气之先者,《虹县诗》手卷为代表作,其中的《旧题》部分共32个字,先后蘸了四次墨,第一次连续写11个字,第二次写10个字,第三次写8个字,第四次写4个字。每次都形成个梯度变化。四次蘸墨,四个墨继。尤其是第一次从湿到干,从干到枯,枯了再枯,这种强烈反差肯定是有意识的追求,这在以前是没有的,至少我们在传世的唐人墨迹如《书谱》和《自叙帖》等作品中没有看见过。
米芾《行书虹县诗卷》纸本 纵31.2厘米 横487厘米
它表现出一种书写过程的展开,与帖学强调笔势连绵的书写方法相一致,强化了作品的时间节奏。但是,由于是手卷作品,逐渐展开的一个局部一个局部的阅读方式,使梯度变化还没有从整体角度去考虑深度表现和平面构成。
元杨维桢
杨维桢《真镜菴募缘疏卷》局部
元代《真镜菴募缘疏卷》,字与字之间萦带不多,而大小正侧、粗细方圆反差极大,章法强调空间关系。
杨维桢《真镜菴募缘疏卷》 纸本 33.3×278.4cm 上海博物馆藏
▼
▲
点击图片看链接文章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