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欲式精致:月薪5000,消费2万,一直“精致”一直“穷”
每一个睿智的灵魂
月薪五千买两万的包,买的不是包是更好的人生;
你什么都嫌贵,别人就嫌你便宜;
越会花钱的人越会赚钱;
这些话看着是不是很熟悉。
工资两千,却用信用卡分期付款买了一万的iPhone 12;
衣柜里全是衣服,仍觉得没衣服穿,去年的衣服配不上今年的自己;
口红买了用了不到三次,看见李佳琦直播又开始剁手;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
就像詹青云所说:“我们不是在为喜欢的东西买单,而是为'精致’这个概念买单,是因为有一个声音不断地在用流量和网红告诉我们,这就叫做精致。”
1
网上说,现在年轻人信奉的是:“想要的东西一定要早买,越早买,到你死之前用的就越久,平摊到每天就越便宜。”
十一长假刚过,同事小李就天天吃泡面,哭喊着没钱。
月薪五千的她,在十一前买了众多明星同款衣服配饰,找了一家高档的拍摄公司,打卡了很多网红推荐的景点,为自己拍了套写真集。
看着朋友圈里的赞,小李吃着泡面痴痴地笑了。
她坚持这样“打卡”已经两年了,花呗、借呗、信用卡,能提前支取的她都办理过。
这不禁让我想起网上的热搜词语 #纵欲式精致#
拿着5000元的工资,过着2万元的生活。看似光鲜亮丽,其实背后全是靠着信用卡和各种借贷平台的支撑。
他们沉溺在别人羡慕的眼光之中,早已忘掉了自己负债累累!
根据香港汇丰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90后的人均负债高达12.79万,早已超过了他们月收入的18.5倍。
还有一个数据说:90后群体负债率高达1850%,在消费贷款的群体中占比达43.48%。其中冲动消费成了生活的重要支出。
什么时候购买这些东西,让我们觉得自己距离“精致”很近?
下单的那一瞬间。
很穷,但是偏偏要精致,于是这精致就多了几丝虚假。
因为,精致穷最关键的字眼,不是精致,而是穷。
2
朋友丽丽最近换了份不错的工作,大公司待遇高环境好。
为了让自己快速融入环境,看起来是“圈内人”,她特意买了一个三万的包包。
本就积蓄不多的她,更是穷上加穷,为了尽快拿到钱,她在网上找到了快速借贷的平台,承担着高额的利息。
她一边向我倾诉还债好难,一边又准备入手一套大牌化妆品。
《乌合之众》中说:“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倍感安全的归属感。”
很多年轻人也是这样的心理,为了追求别人的认同,明明月薪五千,却要活出五万的模样。
其实,这就是消费主义的陷阱。
《圆桌派》里蒋方舟说:“本来并不焦急,可一打开朋友圈,大家都过得比自己好,紧迫感就油然而生。”
别人出行飞机,我不能坐硬座啊?别人爱马仕香奈儿,我不能用大宝啊?就这样,不少人就花钱买下了自己根本不需要的东西。
年轻小伙子因为虚荣心卖肾买手机;漂亮姑娘为了买奢侈品卖卵;裸贷、轻生、自杀,这几年来,这些新闻不止一件。
朋友圈里岁月静好,现实生活中一地鸡毛。
我们表面上过着光鲜亮丽的生活,靠透支未来、借贷消费、分期付款的方式,维系表面的精致,可是我们每一天醒来,头脑中带着一串串的数字,带着焦虑醒来时,我们真的开心吗?
就像詹青云说的:“我一天也不敢离开我的工作,一天也不敢不健康,穷就是这样一种感觉,它是一种对于未来的不确定,和一种窘迫感、一种紧张感。
就是我一旦停下来我所拥有的一切,就会迅速没有。我们表面上过着自己喜欢的光鲜亮丽的生活,实际却是每天在焦虑中醒来。”
3
和“纵欲式精致”一同登上热搜的还有条新闻“美国超三成家庭积蓄已见底”。
美国46%的家庭面临严重的财务问题,其中31%的家庭用光或几乎用光了他们的积蓄。
一场疫情,让我们明白了存钱的重要性。
成年人的底气,大多是钱给的。
你要知道,靠外物才能营造出来的“精致”,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只是一种虚幻的“伪精致”,总有一天会显出原形。
为了不让自己被所谓的“精致生活”毁掉,你应该试着让自己过上理性消费的生活。
曾经刷到过一个博主,她在小县城工作,每天朝九晚五,穿着朴素但整个人看起来非常精致。
屋内随处可见的是书籍和绿植,餐具依次排列,家具干净整洁。
她每天早起为自己准备一份健康的早餐,中午喝一杯蜂蜜水,晚上听着音乐沐浴,睡前读半小时书。
周末在家练习瑜伽,看一部好片子或者在书桌前练练字。
亦舒在《圆舞》里写:真正有气质的淑女,从不炫耀她所拥有的一切,她不告诉人她读过什么书,去过什么地方,有多少件衣服,买过什么珠宝,因为她没有自卑感。
控制自己的欲望而理性消费,是过好自己生活的基本能力。
当你生活拮据,面临失业,你买的衣服、口红、包包,你拍的写真、打卡并不能拯救你于水火。
精致并没有错,但不要用透支未来的方式。拥有掌控未来的能力,比超前消费满足一时的欲望,更让你安心。
文 | 毒哥&星与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