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653亿元背后的碧桂园

衡量一个企业是否强大的标准不少。

有人看公司市值,有人看流量规模,有人看榜单排名,有人看营收利润,也有人看产品口碑。

其实还有一个维度,才是衡量一家企业是否有价值的基石,那就是纳税额。“税收数据很难撒谎”。

纳税规模,这一被业界所忽略的指标,反而能够折射企业最真实的经营状况。而且,除了从营收、利润等直观的经营数据来评价企业,纳税额更适合用来衡量一家企业对整个社会的贡献价值。

在众多行业当中,房企算得上是纳税的排头兵。从最新发布的企业年报中,盘小姐发现了这样一个数据,碧桂园2020年全年纳税总额为653亿元。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粗粗算来,碧桂园每一天,纳税将近2亿。

1。

一天纳税近2亿

这个数据意味着什么?

先横向跨行业看看。

根据阿里巴巴公布的数据,2018全年,阿里巴巴集团和蚂蚁金服集团总计向国家纳税516亿元,这意味着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集团平均每天纳税为1.4亿元。难以置信,和碧桂园比纳税,阿里都输了?!(2018年碧桂园全年纳税额已超625亿元)

再纵向同行对比。

在中指研究院统计中,盘小姐发现,作为纳税大户,2020年百强房企年度纳税额均值为72.2亿元。而碧桂园全年纳税总额653亿元,是百强均值的9倍还要多。一个顶九个,这个带头大哥,做的没毛病。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同时,作为一家行业龙头、世界500强企业,除了纳税额惊人之外,2020年碧桂园直接和间接创造就业岗位就超200万个,持续为经济发展和就业稳定做出贡献。

盘小姐觉得,这也是创始人杨国强先生的一种家国情怀。作为一家土生土长的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民企,兢兢业业做好企业,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解决更多的就业,上缴更多的税收,这就是他能做的“最大的民生”,这也是“让这个社会,因为碧桂园的存在而变得更加美好”最好的背书。

2。

高额的纳税,源自强大的造血能力

2020年高达653亿元的纳税,源自企业强大的自我造血能力。

昨天,也就是3月25日,碧桂园发布最新年报显示,尽管受到新冠疫情、房地产调控政策持续、各类成本居高不下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公司业绩仍持续稳步增长,继续保持行业领先水平,继续领跑地产圈。

先看几个核心数据:

全年营收约4628.6亿元,毛利1009.1亿元,净利润541.2亿元,股东应占净利润约350.2亿元;

全年实现归属股东权益合同销售金额5706.6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权益合同销售面积6733万平方米,同比增8%;

截至2020年12月31日,碧桂园录得不含增值税的已售未结收入7851亿元,预计未来结算收入稳中有升;

有息负债总额从3696亿元下降至3265亿元,同比下降11.7%,期末平均融资成本仅5.56%,同比下降78个基点,融资成本进一步降低。

这一切,都是发生在2020年。

2020年,是风云变幻的一年。房地产市场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经历了从停摆到重启再到复苏的过程。国家对于房企的经营绩效、资本充裕,财务稳健性的要求进一步提升,监管部门出台新规控制房地产企业有息债务的增长,设置“三道红线”。

2020年上半年疫情冲击,2020年下半年“三道红线”,房企难难难。在这样的情况下,碧桂园还能“稳“字当头,业绩全面持续增长,负债总额和融资成本持续下降,交出了一个全面稳健和有序增长的高分答卷,再次展现出龙头房企的实力与韧性。

也正是因为如此,基于良好的经营状况、稳健的财务管控,碧桂园备受评级机构、资本市场的认可。目前,碧桂园已获穆迪和惠誉两家权威机构的投资级评级,这样的资本信誉,在国内民营企业中也是首屈一指。

企业要发展,需要自己寻找生存的空间,自己创造流动的“血脉”来发展自己,如果不具备自我造血功能,那么外部环境的一次次降温与升温,都有可能让企业忽上忽下、生生死死。而碧桂园显然已经在复杂的市场中,掌握了自我造血的秘密,一直优秀。

3。

三年增长计划首次公开

在此次年报发布会上,碧桂园集团总裁莫斌表示,公司有信心未来三年每年录得10%以上的权益销售额增长,并保持各项经营指标同步增长。这也是碧桂园三年增长计划首次公开。

同时,他有信心建筑机器人和机器人餐厅,在明年全面实现盈利。莫斌表示:“新业务一定会成功,而它们的成功一定会给股东和投资者带来更多的回报。”

优秀的企业都有宽大的护城河,巴菲特是价值投资的典范,他相信,选择企业最关键的因素是一个企业的竞争优势及其持久性如何。

巴菲特所谓的持久性,是指企业要能保持竞争优势到未来,获得一种自我造血,持续优秀的能力。据悉,2021年,碧桂园连续第三年将“全竞提升”作为年度主题,碧桂园业已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有机会可以专门聊聊这个。

最后说两句话,一句是:持续优秀是一种能力。

另一句是:纳税者,光荣。

不管是不是碧桂园

转载自:地产操盘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