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精品陶瓷欣赏(第1期)
清 乾隆 青花釉里红花蝶纹直颈瓶
高39 cm、口径8 cm、足径12.6 cm
瓶敞口,直颈,溜肩,鼓腹,圈足。瓶内壁施白釉,外壁于白地之上满饰青花釉里红花蝶纹,釉面莹润细腻,青花釉里红色泽纯正,纹饰绘众蝶纷飞于百花丛中,颇富自然情趣。口沿及底边饰青花下垂如意云头纹和焦叶纹各一周。圈足刮釉露胎,底部无款。
青花和釉里红虽均属于高温釉下彩,但二者性质不同,对窑内气氛的要求也有差异。将两者施于一器之上,并且要求红、蓝二色呈色纯正稳定,决非易事。青花釉里红始烧于元代,明代早中期均有生产,但色泽纯正的制品并不多见,直到清代雍正时,这一品种的烧制技术才趋于成熟,乾隆时期的青花釉里红器物呈色都很稳定,深浅浓淡互为补充,和谐统一,所绘花鸟和青叶红花更具写实性。
清 乾隆 青花竹石纹玉壶春瓶
高29 cm、口径8.5 cm、足径12 cm
瓶撇口、短颈、垂腹、圈足,青花装饰。外壁颈部自上而下饰蕉叶纹、卷草纹、倒垂如意云头纹三层纹饰带。腹部描绘有竹石、芭蕉及栏杆,主题似乎为庭院一景。底部近足处及圈足外墙绘两组不同形态的莲瓣纹。外底署青花篆体“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款。
玉壶春瓶为酒器,原本都有盖,但在流传过程中瓶盖大多流失。器型创烧于北宋,一般认为由诗句“玉壶先春”而得名。该器型深受人们喜爱,自创烧起历数代长盛不衰。这件乾隆时期的玉壶春瓶为官窑作品,以青花装饰,这时期青花使用国产上等浙料烧制,色泽沉着。加之器型颈部粗短,腹部重心较低,整体显得敦厚稳重。
清 光绪 粉彩九龙瓶
高 29.5 cm、口径 9.5 cm、足径 10 cm
瓶外壁饰多层粉彩装饰,口沿饰回纹及下垂如意云头纹一周,颈部为黄地缠枝花纹,颈肩相接处饰变形蕉叶纹,腹部绘黄地粉彩九龙纹作为主题纹饰,腹底饰海水浪花纹一周。足内署青花楷体“乾隆御制”四字双行款,外围双方栏。此瓶应为清末仿乾隆之作,胎制细白而轻。
清 道光 釉里红子孙万代葫芦瓶
高 34.5 cm、口径 5 cm、足径 10 cm
瓶呈葫芦形,为上、下二节。口微撇,短颈,束腰,造型匀称秀美。口沿下二道青花弦纹,其下通饰釉里红葫芦纹,葫芦大小不一,叶蔓相连。葫芦,因其藤蔓绵延,结实累累,籽粒繁多而被视为子孙万代的吉祥物。此瓶造型与纹饰均为葫芦形,更加突出了长寿吉祥的主题思想。
清 乾隆 豆青釉青花釉里红双耳方瓶
高 27 cm、口边长 10 cm、足边长 7.4 cm
瓶平口,长束颈,两侧饰双螭耳,溜肩,方腹,高圈足。通体施豆青釉为地,颈部的长方形开光内饰青花釉里红花卉纹,腹部的方形开光内饰青花釉里红山水纹。清乾隆时期的豆青釉青花釉里红主要见于民窑的产品,纹饰喜用开光,以大瓶最为多见。
清 乾隆 釉里红海兽蒜头瓶
高 25.4 cm、口径 5.4 cm、足径 10.3 cm
瓶口、颈有凸棱,蒜头形口、圆唇、细长颈、溜肩、扁圆形腹,浅圈足。通体施透明釉及釉里红图案,口沿为荷花瓣纹及三角纹;颈上、中部各有一条宽带纹;肩腹分界是一弦纹。此类器型始见于秦代青铜蒜头瓶,宋元时开始仿制。
清 雍正 釉里红龙纹油锤瓶
高42.5 cm、口径4 cm、足径11 cm
油锤瓶是瓶的一种式样。器型大多小口,细长颈,圆腹,圈足,形似榨油作坊用的油锤,故名。此油锤瓶通体饰淡青釉,颈口及器身局部釉面有细开片,釉色莹润。腹部以釉里红描绘一四爪蛟龙,周围饰以云气及火焰,图案充满动势。主体图案之外,器身无过多装饰,简练明快,整体配色柔和。圈足刮釉露胎,外底白釉无款。
釉里红以氧化铜为着色剂,在瓷胚上描绘纹饰然后罩透明釉,在高温还原气氛中一次烧成。这种高温釉下彩瓷烧造难度极大,初创于元代,历明清长盛不衰,但各个时期的表现良莠不齐。有清一代,雍正、乾隆时期釉里红烧制最为成功。这件雍正朝釉里红油锤瓶发色纯正,品相极佳。
清 宣统 粉彩万蝠赏瓶
高 39.8 cm、口径 9.5 cm、足径 12.5 cm
瓶撇口,长颈,圆腹,圈足。此瓶形制,为清代雍正所创,一直延续至清末宣统朝,成为官窑传统器型。此瓶器身布满飞舞的红色蝙蝠,此种纹饰称为“洪福齐天”,是清代典型的吉祥纹样之一。瓶足内署青花楷体“大清宣统年制”六字双行款。
清 康熙 五彩花鸟纹半截瓶
高 25 cm、口径 12.5 cm、足径 14 cm
器平口,鼓腹,股部渐收,圈足外撇。外壁绘花卉、山石和鸟纹等。五彩为釉上彩的主要品种之一,俗称“古彩”。康熙五彩常用红、绿、黄、褐、紫等彩,一般颜色都很鲜艳,光泽明亮。
清 康熙 五彩人物棒槌瓶
高 24.5 cm、口径 4.5 cm、足径 7 cm
器形端庄修长,因其形似棒槌,故名“棒槌瓶”。瓶颈口部以黑彩绘墨竹二丛,笔触清晰,笔锋隐现。瓶肩部以红、绿彩饰锦地团花装饰纹带。瓶身一面墨线勾勒、绿彩填染洞石芭蕉;另一面则描绘出书案绣墩旁,一对少年夫妇相依而立、嗫嚅低语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