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中课堂】关于痔疮的治疗和思路
个人简介:张郎中,90后中医,中医学硕士,社区医院坐诊,半日临证半读书,崇尚中医经典,倡导“天人合一”的理念,致力于传播中医思维,让中医思维照亮每个人的生活。
病案一(治疗痔疮小妙招)
患者,女性,31岁,产后痔疮两年,便血,疼痛,因不耐中药之苦,故拒绝中药治疗。
于是便想到了点刺舌系带的方法。先前只是看过这个方法,并未尝试。观察其舌系带,果然有一明显白点,信心大增。
取针灸针点刺白点,但舌系带本就柔软,白点也随之而动,针灸针难以完全扎中。故取三棱针再次尝试,经过数次尝试,才将白点刺开,询问患者感觉,患者并不感觉疼痛。嘱患者每天做提肛动作,并注意观察病情。一周后患者描述,疼痛、便血均有明显减轻,再次行点刺治疗,症状得到进一步改善。
俗话说十人九痔,更有十女十痔,女性生产后,由于产前及产后特殊的作息方式,大部分都会有痔疮。好多人看到自己大便带血,怀疑自己有痔疮,但是却羞于启齿,不好意思去医院。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可以说古代人民还是比较保守的,直截了当的看菊花,貌似有点有辱斯文,于女性还关乎贞洁,还有没有其他判断痔疮的方法吗?且看下图。
如上图所示,肛门与舌系皆是督脉之循行,且前者为起点,后者为终点,如此乃是下病上治。一般痔疮患者会在舌系带有点状凸起,可用三棱针将其戳破,再配合提肛动作,痔疮症状便会随之缓解。
病案二(痔疮术后案)
患者,男性,50岁。极虚弱状,痛苦面容,由老伴搀扶进门。详询之,乃痔疮术后,难以进食,食入即泻,完谷不化。术前经药物清空肠道,至术后数天内几乎未进食。继续问询,患者心下觉满不适,心烦乱。
舌淡苔白,脉:整体浮而不敛,沉取不足,右关尤甚。
处方甘草泻心汤加用风药
炙甘草15g 黄芩6g 黄连2g 清半夏9g
干姜6g 党参9g 荆芥12g 防风12g
水煎服,两次各15分钟,日两服
又一个因为痔疮来的患者,不过这个患者可不是点刺一针能解决的,必须要上中药啦!
患者可能看我太年轻。。。本不信任,要求先抓两副药,也就是先吃吃看的意思。
两剂后,患者来电,闻其言语谈吐较前有力,欣喜告知自觉诸证减,泻止,可逐渐进食,连声道谢。嘱其照原方再服三剂,基本痊愈。
按:患者腹泻,食入即吐,本欲以理中汤合四君子汤治疗。但细问之,患者又有心下觉满及心烦乱之症。患者痔疮手术前,经药物排空肠道,本就中伤中焦,加之数天未进食,太阴脾无水谷以化生精气以布散,加以数日,太阴愈虚,而阳明之阳热浮游在外,不得入于太阴而成小小的格拒之势。人体气血本是一定数量,在外气血多则在内气血少,此患者即是此状态。若以理中汤合四君子汤,可补足太阴,但是在外之阳热仍处于浮散的状态,需用阴药(黄芩、黄连)为其指明方向,阳热入里则太阴不寒而阳明不热如此复归正常。
重用炙甘草,先守中焦,一方面补足太阴,一方面将偏苦寒之黄芩、黄连作用部位定于中上(黄芩、黄连用量较小,用意亦在于此),党参、干姜,一补一温,再加荆芥、防风两味风药,有止泻之功。
风药
若将荆芥、防风理解为单纯的辛温解表药,则谬误大矣。风药应用最为灵活者,当属李东垣。然而东垣之后,善用风药者几乎绝迹。风药应用,可随其用量大小,作用于不同的方位,而达到疏肝、升阳、理气、化湿之效。此案中荆芥、防风用量较大,欲使其作用部位偏下,而达到止泻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