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穷尽一生收藏“皇宫珍品”,临走时却一件不留!
外国的收藏家对中国器物感兴趣的不在少数,
但是有一位以“清宫旧藏”为最低标准的藏家,
收藏了1400余件中国瓷器,
包括仅次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汝窑收藏,
以及以他名字命名的元青花标准器。
他的藏品品味之高,质量之精,
其他人也许只能望其项背,
这就是珀西瓦尔·戴维德爵士。

1892年戴维德出生在当时被英国殖民的印度,
父亲是印度银行的创始人。

19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
优越的家庭环境并没有让他贪图享乐,
反而为他日后不惜豪掷千金也要获得喜爱藏品的毅力埋下了伏笔。

晚年的戴维德爵士
1914年,戴维德在英国频繁地购买中国瓷器,
在所有收藏门类中,
他深陷于对中国瓷器的痴迷。

元代龙泉窑多棱瓶 戴维德基金会藏
1918年,一次偶然的机会
戴维德购得一件刻有乾隆御题诗的定窑碗,
不认得中文的他想弄明白,
这位皇帝究竟在碗上写了什么。
此时他突然开始意识到,
要想真正理解中国瓷器,
就必须先从理解中国文化开始。

清乾隆 御题诗定窑碗
当时的英国,基本没有书籍或学校,
能系统地教授中文或是中国艺术。
但是凭着对喜爱事物的追求,
经过六年的时光,戴维德爵士最终自学成才,
把自己变成了一个“中国通”。
越来越沉迷于此的戴维德,
终于不能满足于从英国古董商手中收货。
于是,1924年,他决定独自前往遥远的中国。

在20世纪乘坐这样的邮轮前往中国需要耗费几周时间
作为收藏家的戴维德确实交了好运。

20世纪初的紫禁城
1924年,正值末代皇帝溥仪离开皇宫,
故宫得以第一次向公众开放的时候。
看到故宫里的皇家珍宝被凌乱地堆在地上,
戴维德心痛不已。

他认为这些珍宝应该用于开拓民众的视野,
满足他们对于两朝皇宫禁地的好奇。
于是他向管理故宫的官员提出这一建议
并且还出资修缮了用于展览的宫殿,最终使展览大获成功。

此后几年里,戴维德爵士作为故宫博物院的展览顾问,多次往返中英之间,为故宫珍藏的展出呕心沥血。
正是这段经历,
让他的审美要求再也无法低于“清宫旧藏”。
1927年,摩拳擦掌的戴维德,
终于获得了一次自己拥有它们的机会。

1920年代北京盐业银行
当时,正值银行业危机,
盐业银行准备出售溥仪抵押的一批藏品,
戴维德经过一年多的谈判,几经波折,
顶住“如果将藏品带离北京,人身安全可能没有保障”的压力,戴维德最终买下了其中40多件清宫旧藏。

元霁蓝釉白龙纹碟 戴维德基金会藏

永乐甜白釉僧帽壶 戴维德基金会藏

南宋官窑花口碗 戴维德基金会藏

北宋定窑盘 戴维德基金会藏
这40多件器物中,大部分为宋代名窑瓷器,
构成了戴维德收藏中最有代表性的部分。
这批精品的获得,
在英国的中国文物收藏界引起了轰动,
戴维德也因此获得同行的认同,
进入了英国的中国文物收藏群体。

戴维德爵士(左一)与古董商
无巧不成书,
戴维德收藏了一幅由宫廷画家绘制的,
反映雍正皇帝收藏的《古玩图》。

清雍正《古玩图》局部

《古玩图》汝窑碗特写
图中的乾隆御题汝窑碗恰好被戴维德收藏。

汝窑碗 戴维德基金会藏
还有一只琮式瓶。


是不是很眼熟?
能够同时拥有《古玩图》
和所绘的皇家收藏,
可见戴维德对中国瓷器的喜爱之深。
1941年,戴维德夫妇在去印度途中取道上海,
当时正值珍珠港事件爆发,
他们夫妇被日本兵关押了9个月,
在关押期间,
他患上了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
也就是俗称的“渐冻症”。

戴维德夫妇
病魔逐渐侵蚀他的身体,
每况愈下的戴维德,
知道自己即将抵达极限,
开始思考这批藏品的未来。
三思之后,他决定建立一所博物馆。
回归最初的事业。
1952年,在他病症的最后时间,
他将毕生收藏捐献给伦敦大学并成立了戴维德基金会。

戴维德基金会
基金会便由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管理,
成为了英国的中国艺术研究中心。
此后不久,戴维德爵士与世长辞。
2007年,因亚非学院的经济问题,
戴维德的所有藏品转移到大英博物馆。
在大英博物馆的95号展厅中,
戴维德爵士所藏精品,
在这片异国的土地上,
诉说着中国皇帝对瓷器的巅峰追求。

戴维德基金会所藏成化斗彩藏品

元青花至正大瓶 戴维德基金会藏

宋代汝窑一组 戴维德基金会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