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折腾之后的不折腾
在家花了两天时间,读完了毛姆的《刀锋》。
工作以后,我就很少读虚构类的书了。我习惯把读过的书都记下来,于是特意翻了一下记录:自己上一次读小说,是2015年4月读东野圭吾的《解忧杂货铺》;上上一次,是2015年1月读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
这才突然发现,从2014年开始工作到今天,自己只读了三本小说,而其中两本都是毛姆写的。说不清为什么。
《刀锋》的主人公拉里,是一个空军飞行员。在战争中,他的好友因救他而死去,这件事引发了他对生死以及人生的思考。
退役后,原本可以从事一份不错的工作,安顿下来;但他选择放弃工作机会,解除了婚约,离开美国。身边人都无法理解他的行为。
之后,他用十年时间游历欧洲、在印度生活五年,最终找到了自己对人生的答案;在离开十年后回到故土,过上了内心平和的生活。
一部小说,不同的人总能读出不同的理解。而我读出来的,就是今天想说的:人生是折腾之后的不折腾。
这里并没有严密的“论证”,也绝对不是对每个人都适用的道理;只是我自己的感受。
我总觉得,人就活这一辈子,总得曾经勇敢地折腾那么一下。如果你有特别想做的事,总得勇敢地尝试一把。否则人生漫长,回头看时岂不索然无味?
2014年我外派去非洲,当时很多人都不能理解。但我那时的想法却是:如果不是这个机会,恐怕这辈子也不会到非洲生活几年吧?
现在回头看,这三年成了一辈子难忘的记忆。
前段时间还跟一个小伙伴开玩笑,我说,人一辈子怎么也得裸辞一回。
当初在华为时,每每想到裸辞,就觉得好像天大的事情,充满对不确定性的恐惧。但真正踏出一步才发现,自己也活得好好的嘛!
现在回头看,我发现2018年的裸辞旅行——泰国、日本、大西北,寺院、禅修、茶道、沙漠……这些经历变成了自己心底一个充满力量的源头,每每想起都能够充满勇气。
前几个月,有个小伙伴从美团离职,约我喝咖啡。我和他说:去旅行吧!你一定会有所收获。
结果这货在尼泊尔待了两个月,经历了各种有趣的故事。
我发现,自己认识的小伙伴里,有挺多这样的人。
有人年入百万却保持着精致的单身生活,每年旅行很多地方;有人抱着吉他做一个潇洒的导游;有人在西藏开民宿;有人放着“好工作”不要,选择自己创业……后来我甚至发现一件有意思的事:为数不多的几个现在还和我关系不错的高中小伙伴,也都是些“放荡不羁爱自由”的人。
也许是物以类聚?
其实有人完全可以跳出来,说他们都是些任性之徒。但实际上,每一种选择其实都没有什么对错。
在《刀锋》里,拉里对未婚妻说:
“我真想能够使你懂得,我向你建议的生活要比你想象的任何生活都要充实得多。我真希望能够使你懂得精神的生活多么令人兴奋,经验多么丰富……”
但对方的回应却是:
“拉里,我的确非常爱你。所有这些全都是无聊的玩意儿,不会使你有什么出息的。为了你自己,我求求你放弃它。人家都在分秒必争地做事,你却在浪费宝贵光阴……”
你说谁对谁错呢?其实都没有对错。
经常会有小伙伴和我说,羡慕我活得“自由潇洒”。我好像生活得确实和“正常人”有点不太一样。但我确实也挺折腾,折腾得很多时候家人也不理解,折腾得很多时候朋友们说我是个“没长大的孩子”。
每一种选择都有对应的收获,但也都有对应的代价。
我从来不觉得每个人都要折腾;但我想说,如果你是那种内心里有某些火苗在燃烧的人,那就不妨趁年轻折腾一把;因为你不折腾,可能永远都不会甘心。
折腾之后呢?你会有所成长,你会有所收获。你选择这条道路,因为你是这样的人。
然后,最终你会获得历练之后的平静。
就像书的结尾,毛姆和主人公拉里的对话:
“你现在有什么打算?”
“我有一件事要做完,然后回美国去。”
“回去干什么?”
“生活。”
“怎样生活?”
上一篇:毛姆的「并行读书法」
我在MetLife的团队正在招募。如果你对保险行业感兴趣,愿意加入我的团队,欢迎加微信:gyw1105m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