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批国保--古建筑(34.流坑村古建筑群)
140.流坑村古建筑群
流坑村赣派建筑群位于江西省乐安县牛田镇东南部乌江之畔,占地面积3.61平方公里,村中现存各类赣派建筑遗址260处,其中明代19处,重要文物321件,包括高坪别墅、武当阁、环中公祠、状元楼、翰林楼、“理学名家”宅、文馆、三官殿等不少纪念性文化建筑,数目众多的匾额楹联和家藏文物。
这些传统建筑中,有古典风范的民居建筑,有宏伟壮观的宗祠建筑,有幽雅别致的庙宇建筑,有功能各异的文化建筑,如纪念性楼堂、书院、戏台、牌坊等,还有店铺、水井、桥梁、古墓、古塔遗址等,计有戏台、书屋等文化建筑14处、牌坊5座、宗祠48处,庙宇8处。另有古水井、风雨亭、码头、古桥、古墓葬、古塔、古村门等遗址32处。
村中现有明清古建筑及遗址计260余处,其中明代建筑、遗址19处,还有重要建筑组群18处、书屋等文化建筑14处、牌坊5座、宗祠48处、庙宇8处。另有古水井、风雨亭、码头、古桥、古墓葬、古塔遗址等32处。村中古建筑均为砖木结构的楼房,高一层半,格局多为二进一天井,质朴而简洁,但建筑装饰十分讲究,集木、砖、石雕(刻)及彩画、墨绘于一体,工艺精湛。
宋时,流坑以董氏科第而兴旺,成为江南大家族聚居之地,时有“一门五进士,两朝四尚书、文武两状元,秀才若繁星”和“欧(欧阳修)董(流坑董氏)名乡”之美称。元代,流坑村遇兵燹,村子遭毁。明清时,村中有识之士接续祖业,兴教办学,修谱建祠,并发展竹木贸易,使流坑村又一次繁荣兴盛。从宋初到清末,村中书塾、学馆,历朝不断,明万历时有26所,清道光年间(1821年至1850年)达28所。
环中公祠位于中巷东端,为祀奉董孕旋而建,清代建筑。有三扇大门,厅堂较阔。
理学名家
儒林发藻
文馆位于流坑村北陌兰洲之西,坐北朝南,主体为三进砖木结构的建筑,堂、庑、池、桥、楼、阁齐全,集读书、讲学、祀祖、敬贤、藏书等多种功能于一体,为典型的古学宫建筑,说明流坑先人对教育的重视和文风之鼎盛。
讲堂
翰林楼位于贤伯巷口,明代建筑,为二层砖木结构,楼平面近正方形,楼上层的前后墙有瞭望窗,楼正面檐下砖刻“翰林”横额,两侧下为“数封天子诏,当代帝王师”砖刻联。
门楣上嵌有“少司成第”砖刻横匾,为明代宰辅杨士奇所题书。
高坪别墅坐落在流坑古村西北处,龙湖的西岸,坐北朝南,东侧向湖。前面辟有门院,后面古树参天。高坪别墅的主体为一正人两进式的砖木结构建筑。
状元楼位于流坑村西棋盘街旁,坐西向东,是硬山式重楼。平面呈正方形,楼为两层,下层前后门直通,前门北侧有木梯通二楼;上层为祭堂,门楣上有“状元楼”大匾;正中有神阁,内设神台。作为楼阁建筑,具有表彰功名、藏书阅览和供文人雅会功能,是全村最高的标志性建筑,从上可俯瞰村落全貌。
仰山庙戏台为舞台、看场、四角亭和神庙为一体的建筑,反映流坑丰富的民间娱乐活动;注重装饰,内顶设置藻井,亭上的雀替、硬挑和斜撑均以木材精工雕琢,富有寓意。
2001年06月25日,流坑村古建筑群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