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通鉴(87)卫青遇士大夫有礼,待小人物也有恩
读通鉴(87)卫青遇士丈夫有礼,待小人物也有恩
元朔三年乙卯,公元前126年
冬,匈奴军臣单于死,其弟左谷蠡王伊稚斜自立为单于,攻破军臣单于太子于单,于单亡降汉。
以公孙弘为御史大夫。是时,方通西南夷,东置苍海,北筑朔方之郡。公孙弘数谏,以为罢敝中国以奉无用之地,愿罢之。天子就让朱买臣等难以置朔方之便;发十策,公孙弘不得其一。公孙弘只好道歉:"我这山东鄙人,不知其便若是,愿罢西南夷、苍海而专奉朔方。"皇上同意,春,罢苍海郡。
公孙弘生活俭,衣服上常有补丁,饮食上也没有什么大鱼大肉。汲黯说:"公孙弘位在三公,奉禄甚多;然为布被,此心里设诈。"
皇上问公孙弘,公孙弘道歉:"有这样的情况。九卿臣善者无人比得上汲黯,然今日廷诘弘,诚中弘之病。夫以三公为布被,与小吏无差,诚饰诈,欲以钓名,如汲黯言。且无汲黯忠,陛下安得闻此言!"天子以为谦让,愈益厚之。
注:公孙弘觉得皇帝理解他,皇帝也觉得公孙弘懂他,这两个人惺惺相惜。公孙弘是新臣,他不和汲黯这些老臣搞对立,简化矛盾,不给皇帝添麻烦。司马光认为他喜欢背后搞事,当面克制都说好话。
三月,赦天下。
夏,四月,丙子,封匈奴太子于单为涉安侯,数月而卒。
初,匈奴降者说:"月氏故居敦煌、祁连间,为强国,匈奴冒顿攻破他们。老上单于杀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馀众遁逃远去,怨匈奴,没有人与他们一起共击匈奴。"
皇上招募能通使月氏国的人,汉中张骞以郎应募,出陇西,径匈奴国中;单于抓得他,留张骞十馀年。张骞得空隙逃亡,向月氏西走,数十日,至大宛。大宛国听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张骞,大喜,为其发向导和译翻抵达康居,再传致大月氏。大月氏太子为王,既击大夏,分其地而居之,地肥饶,少寇,已没有报复匈奴的意志。张骞留下一年多,竟不能得月氏要领,决定回国;并南山,欲从羌族领土上归汉,却又复为匈奴所得,留一年多。会伊稚斜逐于单,匈奴国内乱,张骞乃与堂邑氏奴甘父逃归大汉。皇上拜骞为太中大夫,甘父为奉使君。张骞初行时百馀人,离汉共十三年,唯二人得还。
注:丝绸之路的开辟,给大汉去库存带来相当多的好处,文帝时仓库里就堆积如山的粮食,景帝时也是一样,武帝喜欢开拓,需要的物资就比较繁杂,这个时候贸易的重要性就显示出来。
匈奴数万骑入塞,杀代郡太守恭,及略千馀人。
六月,庚午,皇太后崩。
秋,罢西夷,独置南夷、夜郎两县、一都尉,稍令犍为自葆就,专力城朔方。
匈奴又入雁门,杀略千馀人。
这一年,中大夫张汤为廷尉。张汤为人心计多,经常用各种心计来对付人。当时皇上方喜好文学,张汤公开表达对文学的浮慕,事拜董仲舒、公孙弘等大儒。以千乘儿宽为奏谳掾,以古法义决疑狱。所治,即皇上意所欲罪,与监、史深祸者;即皇上意所欲释,与监、史轻平者;皇上顺此而特别高兴。张汤于故人子弟调护之尤厚;其造请诸公,不避寒暑。是以张汤虽文深、意忌、不专平,然得此声誉。汲黯数质责张汤于皇上前说:"公为正卿,上不能褒先帝之功业,下不能抑天下之邪心,安国富民,使囹圄空虚,何空取高皇帝约束纷更之为!而公以此无种矣。"
汲黯时常与张汤论议,张汤辩常在文深小苛;汲黯伉厉守高,不能屈,忿发,骂道:"天下谓刀笔吏不可以为公卿,果然!必张汤,令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矣!"
元朔四年丙辰,公元前125年
冬,皇上行幸甘泉。
夏,匈奴入代郡、定襄、上郡,各三万骑,杀略数千人。
世宗孝武皇帝中元朔五年丁巳,公元前124年
冬,十一月,乙丑,薛泽免。以公孙弘为丞相,封平津侯。丞相封侯自公孙弘开始。
这时皇上方兴功业,公孙弘于是开东阁以延贤人,与参谋议。每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皇上亦使左右文学之臣与之论难。公孙弘曾奏说:"十贼彍弩,百吏不敢前。请禁民毋得挟弓弩,便。"皇上下其议。
侍中吾丘寿王对答:"臣闻古者作五兵,非以相害,以禁暴讨邪也。秦兼天下,销甲兵,折锋刃;其后民以耰鉏、棰梃相挞击,犯法滋众,盗贼不胜,卒以乱亡。故圣王务教化而省禁防,知其不足恃也。礼曰:'男子生,桑弧、蓬矢以举之,'明示有事也。大射之礼,自天子降及庶人。三代之道也。愚闻圣王合射以明教矣,未闻弓矢之为禁也。且所为禁者,为盗贼之以攻夺也;攻夺之罪死,然而不止者,大奸之于重诛,固不避也。臣恐邪人挟之而吏不能止,良民以自备而抵法禁,是擅贼威而夺民救也。窃以为大不便。"书奏,皇上以这个难题让公孙弘解答,公孙弘诎言而服。
公孙弘性意忌,外宽内深。诸尝与公孙弘有隙,无近远,虽表面与其善,后竟报其过。董仲舒为人廉直,以公孙弘为从谀,公孙弘嫉恨在心。胶西王端骄恣,数犯法,所杀伤二千石甚众。公孙弘于是荐董仲舒为胶西相;董仲舒以病免职。汲黯常毁儒生,面触公孙弘,公孙弘想要诛之以报心头之恨,乃言于皇上说:"右内史界部中多贵臣、宗室,难治,非素重臣不能任,请徙汲黯为右内史。"皇上听从之。
注:史家在写书的时候,猜测公孙弘的心里想法,这段说公孙弘想要杀汲黯,故意让汲黯做右内史,后面汲黯并没有因为自己在什么位置上而有所改正自己的性格,他从开始到最后都是保持着自己做人做事的选择,不趋利避害,公孙弘迁他做右内史是否为了除掉他,这是一件无头公案。司马光根据公孙弘一向喜欢报仇的特征推测的。
春,大旱。
匈奴右贤王数侵扰朔方。天子令车骑将军卫青将三万骑兵出高阙,卫尉苏建为游击将军,左内史李沮为高弩将军,太仆公孙贺为骑将军,代相李蔡为轻车将军,皆领属车骑将军,俱出朔方;大行李息、岸头侯张次公为将军,俱出右北平;凡十馀万人,击匈奴。右贤王以为汉兵远,不能马上就到,放松而饮酒,以至喝醉。卫青等领兵出塞六七百里,夜至,围右贤王。右贤王惊醒,连夜逃奔,独与壮骑数百驰,冲出包围向北逃去。得右贤裨王十馀人,众男女万五千馀人,畜数几百万,于是引兵而还。
至塞,天子使使者持大将军印,即军中拜卫青为大将军,诸将皆属焉。夏,四月,乙未,复益封卫青八千七百户,封卫青三子卫伉、卫不疑、卫登皆为列侯。卫青坚决推辞说:"臣幸得待罪行间,赖陛下神灵,汉军大捷,皆诸校尉力战之功也。陛下幸已益封臣卫青;臣卫青子在襁褓中,未有勤劳,上列地封为三侯,非臣待罪行间所以劝士力战之意也。"
天子说:"我非忘诸校尉功也。"乃封护军都尉公孙敖为合骑侯,都尉韩说为龙頟侯,公孙贺为南窌侯,李察为乐安侯,校尉李朔为涉轵侯,赵不虞为随成侯,公孙戎奴为从平侯,李沮、李息及校尉豆如意皆赐爵关内侯。
于是卫青尊宠,于群臣无二,公卿以下皆卑奉之,独汲黯与亢礼。人或劝汲黯说:"自天子欲群臣下大将军,大将军尊重,君不可以不拜。"
汲黯说:"夫以大将军有揖客,反不重邪!"大将军知道后,愈贤肖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汲黯加于平日。
注:卫青这个人厉害哪里?他身上没有关羽、张飞等这些武将那种任性偏狭,也没有田蚡这类得势小人的骄横贪暴,他对自己非常克制,认识到成功其实都是运气好,是问下的拼死作战带来的,也是朝廷硬实力使然,这点非常厉害。人很多成功都是时代造就的,不是真的自己就高人一等,如孙正义,赌对了互联网的大时代,他成为风光无限的资本人物,然而在中美之间站队,远离中国的孙正义,错过发展的中国他的日子却越来越难,原来把自己当成时代的骄子的都要认知时代给的运气,也要珍惜之。
大将军卫青虽贵,有时侍中,皇上踞厕而视之;丞相公孙弘燕见,皇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皇上尝坐武帐中,汲黯前奏事,皇上不冠,望见汲黯,避帐中,使人可其奏。其见敬礼如此。
夏,六月,下诏曰:"盖闻导民以礼,风之以乐。今礼坏、乐崩,朕甚闵焉。其令礼官劝学兴礼以为天下先!"
于是丞相公孙弘等上奏:"请为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复其身;第其高下,以补郎中、文学、掌故;即有秀才异等,辄以名闻;其不事学若下材,辄罢之。又,吏通一艺以上者,请皆选择以补右职。"皇上同意。
自此公卿、大夫、士、吏彬彬多文学之士矣。
秋,匈奴万骑入代,杀都尉朱英,略千馀人。
注:汉武帝之前官吏一向不任用文学之士,这也是汉初的习惯,大概看到了战国时喜欢文学之人的齐国衰败得很快,大家都在搞无用的诡辩,反而秦国去文重质,统一了天下。汉初就把光说不练的这些人当成败家败国的害虫防着。汉武帝任用了一批这样的人,慢慢将这些人拉回政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