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几岁,对成功的7点感悟
年纪大了以后,开始有人来问人生经验。
该死,我明明没那么老。
前几天一个20岁出头的小孩儿问我,说“成功”有没有什么要点?
我说市面上的成功学书籍很多啊,大同小异,你随便买一本翻翻就能看到了。
他还是不满足,觉得那是骗人的,因为如果写的真是要点,岂不是所有人“随便看一本”,只要去做的,都能取得成功?
是啊,这从逻辑上说不通。
看这小孩儿挺机灵,我就抛开市面上的书,从我自己和我周围人的经历上,聊了我对“成功”的些许感悟,大概整理了7点,希望对你们也有帮助。
细细回顾我这10年,做成过一些小事儿,但每次都不是以我当初想象中的方式,甚至我做某事本是冲着A目的去的,结果做着做着,在B路上越走越远,反而取得了一些成绩。
人生非常神奇,这秒不知下秒事,充满着未知。
而人是非常渺小的,就算我们眼中那些非常伟大的成功,其实一开始的设想也不是后来的样子,马化腾也好,马云也罢,肯定想不到腾讯和阿里的今天。
成功者都是先被命运选中以后,抓住了那个阶段的小时机,然后一步一步被时代推着走到了那里,他们并不可能知道时代会将他们推向何方。靠什么?靠运气。
有人说,那为什么抓住小时机的是他,而不是别人?
当然,当一次成功的机会出现时,不会仅仅眷顾那几个人,它会眷顾一大批人。这中间肯冒险的,进入了第二关;肯吃苦的,进入了第三关;遇到问题能解决问题的,进入了第四关;碰到时代的大低谷了,能比别人多撑一段日子的,等到了曙光,就进入了第五关。
嘿,那还不是超越了其他人的能力?
是,能过五关的有运气也有能力,但这个能力更多的是一种“性格”,而不是我们经常在说的“能力”,且大部分即使已经过完了五关的人,也不会被时代眷顾,反而比那些早放弃早调头的过得更差。
那就是方向有问题,格局和眼光不行?
也不全是,你从现在看,好像你在00年前后也能看到互联网将会是未来的趋势,每当回顾历史,人们都会有这种“把当初的各种可能性合理化成当前一条时间线”的倾向。
可事实并非如此,你一定不知道,当时互联网在中国差点在一个会议室里被彻底否决的事情,如果这件事的决策稍微往另一边偏一点点,你今天听到的不是马爸爸,可能是什么李爸爸、王爸爸,但你依然会合理化李爸爸、王爸爸和他们的新企业。
所以每一个成功背后的最大原因是什么?是被命运眷顾的偶然,然后才是五花八门的其他因素。
所有的领域、所有的行业都有周期性,所谓周期性就是有好光景,也有差年头。
我以周期性最明显的数字货币挖矿领域为例。
关于挖矿,现在活得好的公司都是什么时候开始做的?全是上一个周期就在了的。
而上一个周期它们无一不是经历了“差点倒闭”的考验,什么时候光景会好,谁也不知道,等到周期又起来的时候,自然它们都享受到了,那有没有刚进来就是好光景的呢?几乎没有,且这并不是“方法论”的范畴,因为你不能每次都这样。
所以“偶然”是需要用足够长的时间去“接”的,那些没接到的年头,不是浪费,也是算在接到时获取的利润付出的总成本里的。
很多人觉得成功者都很聪明,要不怎么能成功呢?
但事实上成功是一件极度“复合”的事,智力上也不需要特别优于常人,普通就够用,90%的事情并不需要什么高智力。
没底线一点、脸皮厚一点、对从事的事情兴趣浓一点、会来事一点、嘴甜一点、肯跑一点、做事习惯好一点等等,都有机会抵消智力上的差距。
而看似跟智力相关性更大的“格局”或者是“创造力”,其实也跟行业认知和行业积累更为相关。
很多的灵光一现时刻并不属于高智力者,属于天天在做天天在思考的那部分人。创造力也好,格局也好,本质上都是有相关性的素材积累到一定程度以后爆发出来的产物。
这种叫“敏感度”,比智力重要得多。
很简单,就算你的智力比牛顿更高,苹果掉你头上也没用,是吧。
我在家人眼里的标签是“好骗”。这是真的,我常常被嘲笑,说又白花了什么钱,但他们也常常奇怪我的点子都是哪里来的,我告诉他们,是“白花”出来的。
找到好的商业模式的其中一个有效办法——被人赚钱。
如果你没有被人赚钱,你就想不到人家可以这样赚钱;如果你没有被人赚钱,你就不会想试着用同样的方式赚钱。
有些东西,在外面看是看不会的,听别人说是听不会的。我常花钱进入一些地方,不图什么,只是看看人家怎么玩,让我获得了什么,对我有没有什么启示,如果他还有什么不足,我来做是不是会好?
我想到做蚂蚁私塾,是由于先进入了另一个解读书籍的产品,我觉得它的服务让我非常受益,但书籍解读的质量很低,我觉得我可以做得更好,就做了蚂蚁私塾,我不付钱,也就想不到。
但学费是不是什么时候交都一样呢?
肯定不一样,越早交,能够错过的机会越少,越早交,往往交得越少。
在看到一个好的赚钱模式的时候,很多人都会在贪婪的驱使下用力过猛,投入过多,却忘了“赚钱模式再好,自己也是新人”这回事,于是第一次学费交得过多这件事,就可能让他们翻不过身,从而彻底远离了这个赚钱模式。
所以,如果你是新人,你的目的是学习,就记住“学习”,而不是赶着去赚钱。
在成功这件事上,很多做法都是有争议的,比如走捷径可取不可取?有时候欲速则不达,但有时候确实能走不走就显得很蠢;比如该不该花时间去交际?这个我在《认知突围》这本书里讲得够多了,不再赘述。
这些都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但在达成“成功”的路上,“偷懒”一定错。
这像是老生常谈,但其实很多人并没有真正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很多人都会在偷懒这件事上有各种小聪明,例如拉带薪屎、开个视频小窗,或者以办事的名义出去溜个野等,这些小事加起来,其实是一大笔时间。“时间=金钱”不仅仅是鸡汤,因为你能获取到的成就从宏观角度基本是由你的有效时间来定义的。
我自己深有感触的是,当我的时间使用度非常密集的时候,两个阶段分别得到了两种更好的结果:
►1.我在从0开始做一件事的时候,这个阶段让我跑赢了同时起步甚至比我早起步的人,为后续对别人应用马太效应而不是“被”马太效应打下了基础;
►2.我在一件事进入上升期的时候,这个阶段让我远远甩开了同时期的竞争者,达到了吃红利的阶段。
而当我吃了一段时间红利,从而将时间使用度松下来的时候,人明显感受到了焦虑感——这和很多人的认知不相符,很多人以为一个人拼命努力的样子看起来过于焦虑,其实那个时候没有焦虑,焦虑是意识到自己走下坡路或即将走下坡路才有的。
所以一旦一个人将时间的使用度松下来,每松一下,就有一下的坏处,只是有时候量级小,影响又滞后,并没有在短期内让你从大的结果方向上看到显眼的变化。
年纪越大,对“人生是公平的”这句话有越多感触。
越是显而易见的赚钱机会,就冒了越大的风险,一定要牢牢记住这句话。最后可能你依然赚钱了,但那不是你的眼光有多好,是运气好,风险在你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没有爆。
每个赚钱模式、每个行业,都是一座冰山,只有你沉下去,才能看到巨大的隐藏部分,而这部分和行业外所有人的理解都截然不同。
罗永浩以一个手机爱好者的身份进入了手机行业,进去后才发现,自己除了在“哪款手机更好看和更好用”上有发言权外,什么也不懂。
这种情况下也就是罗永浩还能撑这几年,换多数人,倒闭100次了。
我们都以为,APP嘛,产品经理、设计、web前端、后端、IOS、安卓,6个人组个团队两个月就能搞定,最多加上市场、运营、客服、社群管理、内容……等等,怎么做个APP的最小团队变成了10几个人了?那不是光工资就要10几、20几万一个月?我只有20万的创业预算啊,占最大头的推广费用还一分钱没算……
我们以为挖比特币嘛,买台矿机让它自动跑就行。什么,要3个月发货?跳票?电怎么走得这么快?这挖一天亏一天啊,人家怎么在挖?那我托管到别人的矿场吧,什么,算力怎么降了,他是不是给我搞猫腻啊,他们家矿场的散热系统怎么分布的,为啥达不到额定算力?
啊,挖了一个月我的矿机就成淘汰款了?二手卖出去价格不到30%?回本周期从9个月变2年了,跟矿机厂商的广告宣传怎么差这么多?
不要总觉得别人做的事很简单,再简单的事也没有你看起来的那么简单。
前几天不是有个170万年薪的阿里P8的小伙子征婚么?170万年薪是个什么水平?小伙子33岁,如果同期去对比的话,他几乎比我们现在能数得出的所有大佬的那个年纪都要更有“前途”,是的,包括身价上千亿的那些。
但是他征婚的时候,你会按照这样的前途去计算他的身家吗?不会,你只会按6年可以不吃不喝达到千万身家这样去计算。
正因为这样的计算方式,很多现在拿5000月薪的就会焦虑,因为看起来就算他从秦始皇时候开始拿工资也追不上另一些人。
人要有紧迫感,但没有必要焦虑,我实习期的工资是500块,刚毕业的时候是1500,你可能说10年前的物价也低,但那也不是什么高的工资,大概是最低收入吧,基本能让我每餐吃一顿砂锅,就啥也不剩了。
那个时候我的同学有没毕业就拿了15000的,你说我该有多焦虑?后来我一天都不止15000的时候,他失业在家了。
成功是这样的一件事情,只要你在收入上限更高甚至没有的地方持续努力,后面赚到的钱的多少跟你前面的收入几乎没有任何联系,所以重点是你在做什么,而不是你现在拿到了多少钱。
我知道要很多人不关注后者非常困难,也很不合情理,毕竟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体验都跟钱挂钩。
但可以试着让自己多专注在前者上,这样可以适当减少交际时间,减少物欲,对后者的焦虑感就会减少,能够不知不觉地阻止自己做一些短视的事情。
我可能还有一些感悟可以分享,但面对面即时交流,就差不多只想到这么多。其实成功者的初期画像都是很像的,例如知道自己在做什么,非常拼,拼到没时间花钱,物欲减少,焦虑减少,做长远更有意义的事。
但这样的人是不是都能成功呢?不是,一切成功,皆为偶然,但有些人总能被“偶然”给覆盖到,有些人不能。例如在100张牌里有一张成功牌,有些人隔三差五能去这个有成功牌的池子里抽一张,概率也很低,但抽多了至少中一次的概率就高了。
有些人一年才能去抽一次,且第一年里面有成功牌,第二年没有,第三年又有。那你说他一定不能成功吧?也不能这么说,就是祖坟得给点力。但这样的,基本上就算给了力,后期也得败完。
所以,如果这些感悟对你的成功有概率上的些许帮助,我今天就满足了。
--------------------------------------------
►►你可能还想看
其他热文 | 认知突围 | 快速读书 | 👉 戳菜单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