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凝式《韭花帖》好在哪? 2024-06-13 18:05:04 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 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栏。- 黄庭坚评杨凝式 -乌丝栏,即纸素上画成或织成的朱墨界行。对于这一点,人们没有什么疑问,但是如何理解“下笔便到乌丝栏”?很多人认为,诗中“乌丝栏”借指《兰亭序》,“下笔便到乌丝栏”指一落笔便达到了王羲之的境界。这是对杨凝式《韭花帖》的高度肯定。原帖: 杨凝式厌世恶俗,又不喜作尺牍,故其流传墨迹甚少,存世仅四帖为著名。四帖之中,《韭花帖》在书法史上的地位尤重,为千古不朽之作。信札内容大概是述其午睡醒来,腹味舒适,恰逢友人送来食品,美味可口,遂执笔回信以致谢意。书作技巧上的无懈可击,取决于他向二王的回归,今就其技法,略陈己见。一、疏朗而散淡的章法从视觉上讲,书法作品中字距、行距对章法的整体感影响极大。字距、行距大则黑白对比度大,黑少白多,视觉效果疏朗,反之则茂密。《韭花帖》字距、行距之大是历代墨迹中少有的。布白极多而气不散,格调甚为淡雅。宋之林逋、明之董其昌多效此法。杨凝式以信札之有限空间,随笔拈来,错落有致,复归自然,似江南水乡之黑瓦白墙,星星点点。似晨星之寥落天际,深远空灵。又似信步于闲庭,不激不历。通篇七行,前三行较后四行字距、行距稍密,特别是首行最为密集,而五、六、七行空间最为疏阔,构成了通篇前密后疏的自然变化。而二、三、五、七行呈底部齐平状,一、四、六行则呈上走之势,既统一又富变化,妙不可言。 二、欹侧而不失平衡的结构结构,原指建筑及机械的部件关系,书法中的结构是指字的偏旁、点画、内外关系的构成。解读结构,既离不开赖以生存的背景,即章法环境,又离不开对单字结构的全方位剖析。《韭花帖》结字中宫内敛,与欧阳询字略有相似。中宫收紧式与通篇字距、行距拉开的处理极为协调,营造出更加疏阔的氛围,这是明显的文人士大夫痕迹,不放纵,不恣肆,追求一种内在的、文雅的精神气质。 纵览帖中诸字,结构或长或扁、或收或放、或疏或密,呼应揖让一任自然,如“乍、报、韭、切”等字之极收与“秋、伏、察”等字之极放形成鲜明对比,特别是“实”字宝盖头下留出大量空间,与下部之密集点画形成强烈视觉反差,这就是杨凝式分间布白的过人之处,邓石如曰:“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此帖已是表露无遗。若细察单字结构的微妙变化,则各字欹侧对比,而又复归平正。如帖中第六行“伏、惟”呈纵向关系,“伏”字有明显左倾之势,而“惟”字三个竖画的支撑又使这组关系最终取得平衡,这是在欹侧对比中产生的平衡,是在不正中求正的深远的美感。 三、精凝入微顿挫有致的用笔笔法的最高法则是以中锋为核心,以侧锋为变化,由中化侧,由侧化中,中锋为常,侧锋为变。中国书法以用笔为上,核心在于线条,只有通过精准入微的笔法才能表达出准确的线质。临《韭花帖》之难就在于其细致精凝的用笔,杨凝式将点画细部刻画得丝丝入扣,无懈可击,深得“二王”精髓。行笔或轻或重,或将笔毫猛然下压或迅速提起,笔势迅疾,若鹰啄小鸡。起笔稍重较为含蓄,顶锋入纸,点画收放自然,力贯点画始末。寥寥数字,用笔却虚活而厚实,含蓄而利落,顿挫有致,神完气足。对《韭花帖》心摹手追,进行一番精确临摹,或许能对我们草率行事的创作产生某些启示吧! 《韭花帖》是写在素纸上的行楷信札,原作尺寸为26cm×28cm,临习时尤其要注意工具材料的选择。是帖线质凝练细劲,灵动多变,质如屈铁,故宜选用锋颖锐度高的兼毫或狼毫,纸张宜用平整,偏熟略涩的纸,蘸墨不宜过多,以中等量为宜。临摹时字以略大于原作字即可,太大则很难把握此帖精致入微的细节。帖置案头,应多参悟,细体察,所谓“察之者贵精,拟之者贵似”。下笔前必先将时间回溯到五代,假想杨凝式书写这封信札时的状态,捕捉其运笔手势的变化,入纸角度的变化,提按顿挫使转的交替,然后下笔,欲使临作再现原作八、九成为要,而后再以自身经验、学养、审美作下一步的分析临摹、写意临摹、印象临摹。先从笔法说起。 上图是在帖中选了一些非常有代表性的字。每个字起笔重。 上图勾选这些字基本上是左边比右边要重一些,上边比下边要重一些。 从左边起笔是汉字的书写顺序,杨师利用这一点,把左边的部分索性写大:或长、或肥、或宽,对右边形成了挤压和侵占。 戴高帽子,或者大长脖子就是上面酱紫的。然后再来聊聊章法。 这些圈圈就是字距。圈圈的大小呈现螺旋式变大。也就意味着字距呈现一个不断变大变疏散的过程。不是直线,是曲折回旋式。一句话,前紧后松。 点击看完整视频哦. . ☝ 点击上图看完整视频☝ 起首的几行明显墨色也重于后方。空间也要挤一些。 搞来搞去,就出现了一个整体的辐射式章法构成。以右上为根据地,向左向下发散辐射。 通过临摹,将技法化为己有,才是上乘的学古之法。 赞 (0) 相关推荐 晋唐小草章法的基本处理方式 草书之难,章法是最难的,难于笔法.笔法有规则,章法无定则.章法比笔法也更重要.一幅作品,给人的印象首先是章法,也就是整体作品印象,然后才会再细看字法.笔法的精妙. 章法就如人的姿态.气质,而笔点画如同 ... 杨凝式“杨疯子”的《韭花帖》,妙在哪些地方? <韭花帖>内容是作者午睡醒来,"輖饥正甚"之时,得到友人送来的"盘飧",以为"实谓珍羞",于是"谨修状陈谢" ... 午睡醒来,腹中甚饥,恰逢友人送来美味韭花,信手写下这几行字 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 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栏. 上面这首宋代黄庭坚写的绝句,提到的"杨风子"是我国五代时期一位最著名的书法家.五代短祚,承唐启宋,似乎只有杨凝式 ... 沃兴华|把点画放到结体中去写,把结体放到章法中去写,把章法放到展示环境中去处理 上面介绍了什么叫形式构成,它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形式,强调任何情感都必须通过一定的形式来表现,具体来说就是通过点画结体和章法中的各种对比关系.根据这个道理,得到一个基本的创作原则:一是作品内容的丰富性 ... 手机字帖 | 杨凝式《韭花帖》高清大图、58个单字帖、赏析和学习建议 - 书 法 思 考 出 品 - <韭花帖>是唐末五代书法家杨凝式创作的墨迹本行书作品 [1] ,有"天下第五行书"之称 ,现存3个藏本,分别藏于无锡博 ... 杨凝式的《卢鸿草堂十志图跋》不输《韭花帖》,也是一座高峰 杨凝式在书法历史上历来被视为承唐启宋的重要人物. 黄庭坚有诗赞曰:"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栏." 其书法受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怀素等人影响 ... 高清经典|杨凝式《韭花帖》 <韭花帖>行楷书,墨迹麻纸本,高26厘米,宽28厘米,为杨凝式的代表作.是杨凝式在昼寝乍起,腹中甚饥之时,得以珍馐充腹之后,为答谢友人馈赠美味韭花而信笔写下的几行字.凡七行,六十三字.通篇 ... 经典碑帖 —— 杨凝式《韭花帖》高清全文(附释文) 碑帖简介 <韭花帖>是唐末五代书法家杨凝式创作的墨迹本行书作品 ,有"天下第五行书"之称 ,现存3个藏本,分别藏于无锡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罗振玉藏本不知去向. & ... 书法欣赏|杨凝式的《卢鸿草堂十志图跋》不输《韭花帖》 05-03 09:53经房娱乐 杨凝式<卢鸿草堂十志图跋>,纸本,行书.后汉天福十二年丁未(947)七月书.原件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馆. 此帖释文如下: 右览前晋留书记左郎中家旧传卢浩然隐君 ... 杨凝式《韭花帖》,越放大越美! <杨凝式韭花帖>罗振玉藏本 [释文]昼寝乍兴, 輖饥正甚 忽蒙简翰 猥赐盘飧 当一叶报秋之初 乃韭花逞味之始 助其肥羜 实谓珍羞 充腹之馀 铭肌载切 谨修状陈谢 伏惟鉴察 谨状 七月十一日 ... 杨凝式《韭花帖》赏析 <韭花帖>是唐末五代书法家杨凝式创作的墨迹本行书作品 ,有"天下第五行书"之称 ,现存3个藏本,分别藏于无锡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罗振玉藏本不知去向. <韭花 ... 唐末五代时期宰相、书法家-杨凝式《韭花帖》 (2021-06-07 18:04:08) 转载▼标签: 书法艺术图片绘画文化分类: 古今名家书法长卷 唐末五代 杨凝式<韭花帖>是写在素纸上的行楷信札,尺寸为26cm×28cm, &l ... 杨凝式的《韭花帖》还有哪些地方是学颜真卿欧和欧阳询的 谢谢您的邀请和提问."杨凝式的<韭花帖>是学欧阳询的多?还是学颜真卿的多?你是怎么看的?"这个问题确实觉得有点意思.不过,我感觉到这个提法值得我们考虑一下,杨凝式他是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