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往昔 老家年味浓 菊里福人


忆往昔 老家年味浓
秦菊林
烟火缭绕美食味
在温饱缺失的年代,“吃几顿好的",大概是所有人对过年的首要期许。“平日稀汤汤,过年油汪汪",“身穿烂巾巾,肚里肉丁丁"更是我肑老家一一宁强人祖传的生活理念。
大多数小户人家,寻常的曰子过得很清苦。有些食材买不起、也不一定买得到,比如凭票供应的食糖。只有过年时,主妇们才舍得尽其所有,亲手制作一些传统美食,慰劳家人或招待亲友。
过年的希罕吃食本来很多,但我家做得出丶吃得起的主要有三种,渣肉(粉蒸肉)丶元宵和醪糟。我 小时候,常常看见奶奶为做这几样食品忙得团团转,有时也叫我打打下手。过年的味道,也就从那灶堂里的第一把火,大锅里的第一碗水开始,在烟雾缭绕的小家小院中氤氲升腾。
如今,数十年过去了,当所有吃食都不再稀罕时,当年奶奶制作那些美食的情景,反而常常令我怀念。仿佛过年的味道并非在于享受美食时味蕾的舒爽,而是在为了那份舒爽所经历的辛苦丶忙碌和快乐之中,在劳有所得,油然而升的“成就感"中。这种特别的“年味"悠远而绵长,时间越久,回味越香。
渣肉,这是过年必吃的一道硬菜。年景好时,家家都要在腊月杀“过年猪"。制作腊肉的同时,总要畄一些新鲜肉做渣肉。
渣肉好吃不好吃,与“渣面子(米粉)”有很大关系。制作渣面子必须选用新鲜干净的饭米(秈米),加入八角、桂皮丶花椒等调料,小火焙炒至焦黄,再加入适量生酒米(糯米),一起磨成细小粉粒待用。做渣肉时,将新鲜带膘大肉切成约半厘米厚的大片,加入葱丶姜丶酱油丶酒丶盐腌制两、三个小时,然后裹上渣面子,肉皮朝下码入蒸碗中,再盖上厚厚的渣面子上笼蒸制。中途,为了防止渣肉过干,上气后要化一碗“油开水",给每碗中适量加入,继续大火蒸约一个多小时,几大碗香味扑鼻丶肥而不腻的渣肉就做好了。
元宵。北方人大年初一吃饺子,我老家讲究吃元宵(也有些家庭不吃元宵而吃抄手,即馄饨)。寓意甜甜美美,团团圆圆。做元宵关键是芯子(也叫馅子)。将红糖放大碗里隔水蒸化,加入提前焙熟丶脱皮丶粉碎旳核桃仁搅成稠糊状,倒在铺了薄层酒米粉的案板上,压成厚约两公分的大片,切成约一公分见方的小块,将每一小块搓成圆形,元宵芯子就做好了。芯子做好开始“滚"元宵。将适量米粉铺在簸箕中,倒人元宵芯子,端起簸箕顺一个方向摇晃,让芯子滚动跳跃粘上米粉。待簸箕里米粉将尽时,将已初具形态的小元宵倒入笊篱,用干净竹刷蘸清水摔到小元宵上,稍加抖动笊篱,让每个小元宵均匀粘水,再次倒入加了米粉的簸箕中摇晃,如此反复几次,又白又圆的大元宵就滚好只等下锅了。
醪糟。那年月,它比烧酒还普及。烧酒只有能喝酒的人享用,而醪糟老老小小都能食用。醪糟的制作也较为复杂。前一晚将适量酒米淘洗干净入水浸泡,次日捞出上笼蒸约半个小时至米粒熟亮,翻倒在干净案板上,用提前准备的凉开水将米坨拌开搓散,再拌入碾细的醪糟粬子,趁余热装入干净盆中,盖几层干净白布裹严,放入装有谷壳的大纸箱或大瓦盆里,上面再盖上厚厚旳干净谷壳,待其发酵三、四天,微有洒香味发出,一盆米粒软烂,浮汁清亮,甜香扑鼻的醪糟就做成了。
醪糟的食用方法很多。蛋花醪糟、醪糟煮元宵丶醪糟煮柿饼等等。我最喜欢的是醪糟泡锅巴。把做米饭剩下旳锅巴在木炭火上烤的两面金黄,放入大碗中,将烧得滚烫的醪糟汤浇在锅巴上,只听“哧啦"一声,一股甜香味直窜鼻孔。趁着锅巴还沒泡软,赶紧捉起筷子夹起一片放在嘴里,齿间顿时酥脆喷香。那感觉,简直是无法形容地舒爽。
记忆中,奶奶为了做渣肉、元宵和醪糟,常常起早睡晚,费心费力,累得浑身疼痛。但当看到全家老小享用这些美味时的高兴和满足,奶奶脸上的笑容把一切疲累都赶跑了。
走家串户亲情味
我老家把走亲戚叫“走人户"。按习俗,一般情况下,正月初一不出门,正月初二才开始。每当那时,大街小巷,城里城外,到处可见穿着时新,提着糖果点心包包的中青年人和小娃儿。洋溢在他们脸上的喜悦,让新春的空气格外清甜,过年的风景别具一般。
我家在县城住,初二去乡下看舅舅,多年不变。我也最为喜欢。因为去舅舅家好吃好玩。舅舅家粮食是自已种的,比我家在粮站买的新鲜。腊肉是红艳艳的,比我家的腊肉膘厚味浓。舅舅家还有宽阔的院子,可以和表哥一起打地牯牛(陀螺)。更好玩的是,有一年遇上下大雪,院子里一片白皑皑。舅舅找出一只竹筛,用一根竹棍支撑,将竹筛倒扣在院子远处,畄出一道钭口。竹棍上绑一根细长绳子。筛子下边撒一把黄澄澄旳稻谷。舅舅拉着长绳的另一头。我们紧张而兴奋地静静注视筛子下的动静。开始,飞进去一只麻雀,探头探脑,啄了几粒谷子,可能觉得挺美,抬起小脑壳叽叽喳喳招呼同伴。于是,又来一只麻雀。就这样,陸续进去四丶五只麻雀时,舅舅将绳子猛地一拉,竹棍倒下,筛子扣地。虽然有几只麻雀瞬间逃脱,筛子下还是有两只被俘了。舅舅小心翼翼地抓出麻雀,用一根细麻线拴住其一条腿,将麻线另一端绑在窗棂上。麻雀不时扑楞欲飞,急得直跳。我们高兴地哈哈大笑。因知道小麻雀不咬人,就在手掌心放几粒谷子去逗它,它们却生气不吃,只是不停地扭着小脑壳,惊恐地望着我们。仿佛担心这些"坏人"又会给它们施什么圈套。我们玩了半天后,看着它们的可怜样,舅舅解开绳,给放了。
春节“走人户",凡亲戚正式上门拜年的,都要“吃晌午",即招待饭。若朋友之间随便串串门,一般呆时不长,也不吃饭。但每走一家,必喝一碗醪糟。这是老家的习俗。年景丶家境好时,醪糟里要加鸡蛋。年景丶家境一般时,就是白水醪糟。即使在三年困难时期,沒有酒米,许多人家也想尽办法,用包谷糁,碎大米头做醪糟过瘾。对于老家这种醪糟待客的礼俗,有些人招架不住。如果遇到“劲"大的醪糟,一碗就能让你喝得面红耳赤,晕头转向,被主人的高度热情撂倒。
耍灯看灯娱乐味
我老家把春节闹社火叫"耍灯",观众看表演叫“看灯"。对我们当时的小孩来说,这是过春节最为企盼的年味。
记得文革前,每年正月初三开始,狮子、龙灯,彩莲船。各村各社轮番进城,给县上的党政机关和大单位拜年。我家住县城北街,对门是武装部,旁边是公安局,因此,站在家门口就能看灯。有时一晚看十几场,乐此不疲。每天晚饭后,只要一听见咚咚锵锵的锣鼓声,立马往门外跑,去占个好位置。这时,武装部和公安局门口早已摆好迊客的礼桌。上边点着焟烛,放着糖果丶香烟等慰问品。每场表演结束时,送给耍灯队伍以致答谢。
各家表演中,耍狮子丶舞龙灯的比较少,表演时间也短。最普及的是彩船,队队都有。用各种颜色和金丶银铂纸扎成的彩船五光十色,非常好看。伴着彩船的是举得高高的各种造型的灯笼,五角星,金魚丶小羊等,把漆黑的夜空照得通明透亮。我后来才悟出,为什么老家人把看社火叫看灯,可能就源于“灯笼"的重要。每个社火队都制作了大量的灯笼,既壮声势,又照亮场子。那时候没有电,如果没有点着蜡烛的灯笼烘托,什么狮子丶龙灯丶彩船都无法表演。
人们普遍爱看的是彩船。那一套表演虽然程式化,但颇有戏剧味。特别是驾船姑娘,都是当地百里挑一的漂亮女娃子,个个都美如天仙,最引人注目。为了看那些"船姑娘",我们总想凑到彩船跟前去,心中羡幕不已。
耍彩船的一组三个人。前边是装扮成白胡子老头的哨公,中间是坐在彩船里的驾船姑娘,后边跟一个划浆的,也是姑娘。
彩船入场时,先有专人负责摔“火蛋"打场子。一个碗大的球形钢絲网,里边装着烧红的木炭,叫“火蛋"。火蛋上拴着一根长铁练,摔火蛋人抓住铁练另一端,摔起抡圆。观众怕火星溅到身上,自然后退,表演的场子就打开了。
场子一开,在一阵急锵锵的锣鼓声中,老哨公牵引彩船沿场边先跑一圈,随后进入场中央。摇船姑娘将船左转三圈,右转三圈,前仰跳两下,后伏跳两下,寓意遭到风浪。然后停下,作搁浅卧沙状。这时老哨公捋着胡须左看看,右看看,招呼划浆女子相互配合,在锣鼓家什配合下做几个掏沙推船动作,船姑娘遂将船驾起,在舒缓的鼓乐中平稳摇动,表示重新启航,一帆风顺。这时,三个人开始轮番唱拜年小调。老哨公打头,一边做摇浆状一边唱:
喜连天那个笑连嘞天哪哈!
白胡子老汉来呀拜年嘞。
今年农业收呀成好呀哈!
感谢那党的好领导哇!
老哨公唱罢,船姑娘唱,曲调一样,歌词都是自编的,内容不外乎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之类。三人轮唱完毕,彩船缓缓退场。后边接着上演舞蹈丶小演唱丶独唱,快板等小节目。
那时,参加耍灯丶表演节目的主要是寒假回乡的中、小学生和乡村文艺骨干。学生们把回乡参加当地春节文娱活动,当作一项光荣的寒假学业,积极认真。他们把在学校排演的《荷花舞》、《花儿与少年》、《掐菜苔》丶《夫妻观灯》等节目帶回乡,组织排练,配合彩船演出。宣传党的政策,歌颂人民幸福生活。既丰富了家乡春节文娱活动,也展示了自已的学识才华。收假时,每个乡社要给参加活动的学生写出鑑定,以向学校汇报。
那年月,耍灯,看灯,群众参与性极强。就是在这浓浓的乡土娱乐中,让我们觉得年味十足,春节过得特别开心快乐。那滋味,我辈没齿不忘,后辈难以想像。
2021年2月8日
作者简介:秦菊林,女,微信名:菊里福人,陕西宁强县人。老三届知青。咸阳市作协会员。退休前曾任咸阳市台办副主任丶市直机关党委副书记、市政协综合办公室主任等职。热爱业余写作,一九八O年始发作品。曾在《人民日报》丶《陕西日报》丶《咸阳报》丶《秦都》等报刋发表散文、小说丶诗歌丶随笔等百余篇。2012年出版长篇小说《月明千里心》,2016年出版文集《山菊淡淡》。
社长 主编:风云  淡然于心
编辑:花倾城   雪儿  江南月
法律顾问:关中毅
平台主播:伟先森 笑春风 阳光
编委成员:
随遇而安 惟吾德馨 火凤凰
蓝天白云 冷暖风 海鹰
星落雨夏 寒冰 解语花红
清风明月 学韬 柳暗花明
麻雀   张军朝   诗和远方
古风悠悠 沣渭庶人 野鹤闲云
古今詩詞天地编辑部
投稿公告
古今诗词天地欢迎您
作品题材
(0)

相关推荐

  • 元宵惊喜不断,潘天寿的“牛”,“犇”你而来

    诗文/木子叶寒 元宵忆思情   喜闹元宵又一年,独坐楼台忆春妍. 忽闻月下萧声起,恍若梵音入梦阑. 今日元宵,意为辛丑牛年 第一个月圆之夜, 当新年的第一轮圆月渐渐升起, 除夕的年味仍在,灯火尚未阑珊 ...

  • 从春节到元宵,史上最完整年俗,终于找全了,人手一份!

    大年三十,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大年初一,金鸡报晓.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压岁钱,压住邪祟. 大年初二,金吠报春.亲眷人家去拜年,东家留吃饭.西家排酒筵. 大年初三,肥猪拱 ...

  • 元宵赋

    元宵赋 文/周家良 图/网  络 自古偏重三五,从来俱乐元宵.或源于汉平诸吕之乱,文帝感太平盛世之不易,遂定是日以庆犒:或源于道教三元之节,天帝以上元为首之开端,遂设佳节以通晓.张灯结彩而狂欢,飞龙舞 ...

  • 年味浓啦

    卖粽叶啦,年味浓啦.视频提供@四姐

  • 正月十五闹元宵,怎么闹才有味?要注意些什么?

    明天就是正月十五了,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日子,既代表着春节即将结束,年过完了,正月十五是新的一年诞生,又是新的一年崭新的开始,按照民间的老传统,正月十五是要闹元宵,怎么闹,要注意些什么,怎么做最好? 一 ...

  • 月半粑

    现在不管大江南北,都流行元宵节吃汤圆.据说吃汤圆跟袁世凯有关,汤圆以前叫元宵,元宵节吃元宵,一直都是这么叫的,但到了袁世凯当上大总统,就遇到麻烦了,吃汤圆,不就是含沙射影吃掉他袁大头吗?这对袁大总统来 ...

  • 年味浓

    春徽书馆

  • 老家的菜豆腐 菊里福人

    老家的菜豆腐 秦菊林 在川陕交界的大巴山中,有一个山明水清.风光秀美的小县一一宁强,她是我的故乡. 四十多年前,我离开时,宁强还是一个偏僻.贫穷,鲜为人知的小县.如今,经过时代变迁的宁强,高速丶高铁四 ...

  • 年味浓忆更香

    作者:陈建辉 儿时最兴奋的事,莫过于过年前的大采购.可以买新鞋服从头扮到脚,又能满足这张吃货的嘴.一到腊月中旬,我多会在废旧的练习本上做上倒计时的记号. 过年前一个星期,大部分人都会去虹桥购买年货,我 ...

  • 唐亚红:犹忆儿时年味浓

    "寒君意未尽,冰封何时了?窗外轻风吹欲暖,不觉春来到".当看到大街上已满是川流不息的办年人群的时候,当大街两边被商家摆满各式各样的年货的时候,我才感觉年的脚步已经近了,待到大路两侧 ...

  • 北海三月三美食之旅 | 恰同学少年,故地重游忆往昔

    说说这次旅行 随着忙碌的工作告一段落,雄鹰也愈发的想要趁着周末空闲时间出去旅游两天.周五的时候特意查了下机票, 上海 到 北海 正好有特价机票,就约上两个朋友,打算周六一起去 北海玩两天,周日回来,周 ...

  • 美食食谱:青山学20道味浓家常菜,简单易学,好吃下饭全家称赞

      竹笋烧鸭 材料:鸭胸肉300克,竹笋150克. 姜末.蒜末各少许,精盐.胡椒粉.白糖各1/3小匙,味精.酱油各1/2小匙,鸡精.绍酒.蚝油各1小匙,水淀粉适量,鲜汤80克,色拉油3大匙. 准备: ...

  • 忆往昔,正青春!最美芳华闪耀江淮大地

    安徽学习平台2021-05-05订阅作者:方彭依梦 任梦雅在中国近现代史的进程中,不计其数的"启明星"闪耀在江淮大地上.他们,以蓬勃的朝气呐喊出一个时代的觉醒:他们,以革命的鲜血浇 ...

  • 柳子谷与启功,谁画的竹味浓?

    启功竹 启功(1912--2005),自称"姓启名功", 字元白,也作元伯,号苑北居士,北京市满人.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孙. 启功先生是当代著名学者.画家和书法家.他著作丰富,通晓语言 ...

  • 散文天地‖忆往昔重游大雁塔 文/杨瑞雪

    忆往昔重游大雁塔               文/杨瑞雪 作者简介:杨瑞雪,女,山东莒南县人,1963年5月出生,大专文化,现退休在家.本人爱好写作多次在相关杂志发表文章,平时以阅读写作为乐趣,偶尔也 ...

  • 70后打工族忆往昔:那时背着化肥袋下广东,流行公用电话

    70后们算是打工族里面比较早期的一批人了,如今一晃都是知天命之年,对比曾经的和现在的打工生活,不得不感慨,时间过得快,变化也真大.70后们渐渐地都退出了打工群体,都在帮年轻一代带娃了,但曾经打工的那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