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野:“高考为国家选拔人才”是一个伪命题

“高考为国家选拔人才”是个伪命题命题

高考,作为全世界最大规模的考试,前无古人。由此而带来的各种应试教育的问题也引起社会的关注,废除高考声音不断,但是却都被一个声音所压倒,那就是“高考是为国家选拔人才的最公平的方式”。
这个观点几乎深植于我们的血液之中,无论是教育主管部门,教师,还是家长,无不认同。
比如中国现任国家督学、教育部考试中心(自考办)主任戴家干先生在中国高等教育2007年Z2期发表的文章《从考试到评价:教育改革的时代任务》中认为,“中华民族素有崇尚读书、信任考试的优良传统习惯,历来中国人就把读书、教育、考试和人才选拔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尤其是延续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以及由此而传承的文化基因,根深蒂固地影响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当今学校教育过程中的考试评价制度和方法也深深地刻上传统文化的烙印。”或许这正是把高考制度和选拔人才紧密联系起来的原因吧。
再比如前教育部办公厅副主任、新闻办公室主任、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现为语文出版社社长的王旭明先生在点评2015年高考作文时指出,“总之,我觉得必须承认,高考是选拔性考试,不是水平考试。在语文教育上,我认为应该选拔出更有批判精神,更有创新精神,更有思考力,更有多方面综合潜质这样的人才,而上海的题和北京题,应该说在这方面有追求,我希望今后的高考作文题目能更突出选拔性这样的一个特点。”
另外,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顾俊先生在中国教育报(2015年5月13日02版)发表的《评价自主招生不要只拿公平说事》中也谈到,“强调自主招生的首要目标在于‘为国选人’,并不等于说从此教育就不需要考虑公平问题……”
在这种高考概念的影响下,中国的家长们无不希望孩子们金榜题名进入心仪大学光宗耀祖。而此时教育的宗旨、目的和本质已经随着高考远离教育而去。
高考一面承载着为国家选拔人才的重任,一面承载着学子、家长和教师的成功和希望。这是高考在整个社会中的一种概念性的印象,但是事实上真的如此吗?
我们看着越来越让人诟病的高考,但是很少人去考虑高考的本质是什么,我们只知道高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但是却很少人去理智的分析高考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以及大规模的高考对教育带来的利弊。因为,我们整个教育都被高考为国家选拔人才而吓住了,以至于从来没有人怀疑高考存在的合理性。
当然笔者也不敢否认这种官方的而且牵涉重大的高考制度,在这里,笔者也认为高考是现阶段最公平的考试方式。但是却是有点怀疑“高考是在为国家选拔人才”的说法。
在这里笔者从两个方面对“高考是在为国家选拔人才”的观点,一个是高中生是人才吗?如果不是的话,那么这个命题自然而然是伪命题了。另外一个是高考是在为国家选拔人吗?如果不是,自然也是伪命题了。
首先,如果高考真的是为国家选拔人才,那言外之意高中生就是人才了。我想如此简单的判断,大家都应该能够得到正确的结论。如果参加高考还需要爸妈陪同的高中生都是国家需要选拔的人才,是国之栋梁,那么中国人才也未免太多了。在中共中央、国务院2010年6月6日印发《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这算是最近比较权威的关于人才的定义,由此判断,高中生距离人才还很遥远,甚至不少教授都算不上人才。
当然,我们会听到有不少人会反驳,高考不是为国家选拔立刻就可以表现出才华的人才,而是具有人才潜质的,加以培养能够成为人才的高中生。在这里我们不得不说的是,人的潜能真的是可以通过高考发现得了的吗?我们早就知道“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发现人才有这么容易吗?再说通过高考,认为高分就是人才又有什么依据呢?仅仅因为在同样时间内对考试内容掌握的比较牢固?那顶多也是学习比较快或者说记忆比较好的学生而已,距离人才还很遥远。
通过上面分析我们发现高考选拔人才之说是没有太大的道理的。
其次,高考为“国家”选拔人才是一个伪命题。
高中生既然不是人才,高考选拔人才之说已经不成立了。所以会有人把高考为国家选拔人才偷换概念变成为国家培养人才。猛一听似乎也颇有道理,但是仔细思考却是漏洞百出。高考之后的学生就变成大学生了,大学生是人才吗?很显然不是,哪怕是硕士和博士,在现有的大众化的情况下和最新的人才的定义之下,都未必是人才。看看中国学生的创新能力,就知道为国家培养人才效率之低了。最为重要的是,我们真的是在选拔人才培养给国家吗?那么我们先看看我们选拔的人才到底在哪里就知道这个命题是有多么荒唐了。

我们以现在高考生心目中的圣地,北大清华为例,其出国留学数据忌讳莫深,很难得到第一手数据,但是根据我们的印象,北大清华出国不归者不是少数,难道我们高考选拔大量的“人才”,然后经北大清华之类的高校培养之后送给外国去了?我们的高考是为国家选拔人才还是为外国选拔人才呢?从这个角度来看,高考为国家选拔人才是一个伪命题。

虹野  中华教育改进社理事

虹野
中华教育改进社理事
变换不同的视角来看教育
生态的、管理的、权力的、利益的、道德的、公平的、发展的、功利的、结构的、博弈的、技术的、伦理的、发展的、学术的、实践的、统计的、实验的、政策的、对立的、合作的、系统的、原子的、初等的、高等的、混沌的、突变的……
微信号:hongye_edu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哦
(0)

相关推荐

  • 考试是分配资源的一种方式

    我也曾骂过应试教育.像我这样骂过应试教育的人应该不在少数.骂应试教育,不论是从专业科学的角度,还是纯粹个人发泄,甚至是人云亦云,都觉得有理,振振有辞,义愤填膺,很有正义感. 仿佛教育只为应付考试,是犯 ...

  • 明朝唯一传世状元试卷,这字迹让现代人汗颜,比书法家更胜一筹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读书人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这是一种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科举制度总共延续了1300多年,这期间经历了科举制度的发展完善,直到清末开始废除科举考试,实行现代教育.科举制度作为一种人 ...

  • 44年“高考试卷”被曝出,高中生看到笑出声,这题也太简单了吧!

    文/ 21年的高考早就已经结束了,大一新生都已经步入到大学里面,享受美好的大学生活. 不过虽然高考已经过去,可是热度还没有过去,人们总是会乐此不疲的讨论这一届高考的题型,最近1977年的高考试卷就在网 ...

  • 教育部重要通知,高中将新增一门“学科”,8月实行你准备好了吗

    近年来,我国各种教育改革政策不断在中小学推行并实施.相应地,学校老师要不断地做出教学内容上的调整,中小学生更要作出学习上的调整,尤其是在中.高考相关新模式的推行下,学生的学习压力也更大了.而为了孩子能 ...

  • 【洞庭作家】万志勇/高考改革,是生是死两茫茫

    "党在我心中"特刊征稿启事 高考改革,是生是死两茫茫 高考随想之四 作者:万志勇 年年高考都兴师动众,场面宏大,轰轰烈烈.千百万人都信奉高考是一场改变命运的公平竞争. 不可否认,高 ...

  • 本科学历不是全日制,就算读了名校研究生,也难找好工作?

    前些天看到一篇文章,文中提到一位毕业于"双一流"大学的硕士,向一个心仪岗位投递简历,却被HR告知"本科学历不是全日制,不符合公司要求,不能被录用". 在文后的数 ...

  • 学习成绩老不好,多半是废了?

    文/银崇捷   正心正举特约作者 主播/涂山 学习成绩老不好,多半是废了? 不对! 马云当年的高考成绩可是本科擦边儿被扩招进了杭州师范大学. 不对! 钱锺书当年参加民国高考数学才得了15分,照样成了一 ...

  • 虹野:大学培养杰出人才是一个伪命题

    文/虹野 10年前,这一著名的"钱学森之问"曾引发社会各界对于创新人才培养的热议.10年已过,"钱学森之问"仍未破解.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培养杰出人才, ...

  • 虹野:奥数成绩能否象征一个国家数学水平?

    虹野:奥数成绩能否象征一个国家数学水平? 文/虹野 2019罗马尼亚数学大师赛结束了,中国队最好成绩15名.消息一出引起社会一片哗然,认为奥数遭遇到了滑铁卢.不少人归因这些年在国际数学奥林匹克(IMO ...

  • 虹野:NBA告诉中国高考应该选拔有潜质的人才

    虹野:NBA用韦德给高考上了一课 文/虹野 素来喜欢NBA的自己,突然发现有消息说,韦德有意重回热火,然而热火给韦德开出的条件却是一年430万美元以及必须做替补,却为一名二轮秀开4200万. 看到此处 ...

  • 高考为什么分数越来越高,这样的高考有利于选拔人才吗?

    但近几年,高考的分数是越来越高,700分的高分也不罕见,在河北这个拥有高考神校--衡水一中,700分甚至不足于考了北清.如果象小编当年的分数只能沦为学渣,这种高考分数总体的现象已成一种趋势. 1977 ...

  • 虹野:高考数学过难,擅长数学的学生在录取中比较吃亏

    虹野:高考数学过难,擅长数学的学生在录取中比较吃亏 今年高考数学据说很难,很多人担心数学会拉分,也有很多人认为数学难易不影响录取,数学难究竟影响还是不影响录取呢?如果影响的话会影响哪些人的呢? 按照我 ...

  • 虹野:感谢高考与谢主隆恩

    虹野:感谢高考与谢主隆恩 文/虹野 日前去北京开会,谈及应试教育以及高考的弊端,有参会者非常愤慨,怼曰:我就是高考的受益者,我非常感谢高考.而后怒而离席.当时我是非常诧异的,诧异一是教育界真的有人(可 ...

  • 虹野:在高考中,为什么我们总是把富人子弟看成是笨蛋?

    虹野:在高考中,为什么我们总是把富人子弟看成是笨蛋? 文/虹野 随着英语"加权赋分"事情的发酵,大众更加倾向于全国一张试卷统一考试,按照原始分数高低进行录取.而"高考是穷 ...

  • 虹野:新高考不被接受的原因是数学太差

    虹野:新高考不被接受的原因是数学太差 文/虹野 不被接受的评价是无法落地的! 这句话再次被二次日前英语"加权赋分"风波所验证.每年两次英语考试分数能够比较的前提是两次考试都能够客观 ...

  • ​虹野:高考英语一年两次为何遭遇滑铁卢?

    虹野:高考英语一年两次为何遭遇滑铁卢? 文/虹野 高考英语近期出了一件大事情,因为两次英语试题难度不一样,第二次考试的家长投诉试题过难,考试院采用加权赋分以便难易度保持一致,结果因为程序问题和技术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