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李焕英》票房破38亿,第一出品方只收入6000万,什么情况?
为什么生活中的大多数人根本赚不到大钱?
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喜欢确定性,不喜欢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
举个例子,假设你现在面前有两个按钮,一个按钮是确定的100万元,另一个按钮是有20%的可能性拿到1个亿,你会选择哪一个?
事实证明,会有远超50%的人会选择100万元,只有少数人会选择1个亿的那个按钮。
只因为人们不喜欢不确定的东西,因为选择1个亿的按钮,万一不中,就连100万都没有了,这是很多人不能承受的损失。
就在刚刚过去的春节档,A股上市公司北京文化就给大家上演了一个大多数的选择。因为它是春节档爆款《你好李焕英》的第一出品方,截止目前,电影已经突破38亿,据公司公告表示,截止2月17日24时,公司来源这部影片的收入为6000-6500万之间。这就有点奇怪了,因为北京文化是电影的第一出品方,怎么着也能分几亿吧?为什么只分这么一点呢?
1
北京文化为什么分这么少?
按照39%的票房分成来看,38亿元的票房,出品方可以分到14.82亿元。北京文化作为电影的第一出品方,投资比例在20%左右,理论上可以收入2.8亿元,怎么到了公告上却只有6000多万呢?
当然,这里边存在一定的时间差问题,截止公司发布公告的时候,电影的票房在28亿元左右。短短三天时间,电影又狂揽10亿票房,来势非常凶猛。
有细心人注意到了,即使按照28亿票房来算,北京文化也应该分到2.18亿元才对呀,怎么只要6000万呢?
这就跟北京文化的选择有关了,因为北京文化选择了最稳的那一种分账方式,从而使得出品方的收入比外界预期的少。
可是在电影的上映过程中,只有出品方,没有发行方也是万万不能的。很多时候电影的出品方为了降低电影的风险,则会将风险转移到发行方,从而采用保底发行的模式。
根据现行影视行业的规则,保底发行也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买断式,另一种是阶梯式。
买断式指的是发行方直接出资买断这部电影的版权,出品方在电影上映之前就能拿到收益。无论电影票房好还是坏,都跟自己无关。
阶梯式指的是发行方兜底一部分票房,在这个票房之前,出品方拿到的钱多一点。但是在达到指定票房后,出品方拿的钱则会越来越少,而发行方则会分到更多的钱。
其实道理很简单,之所以发行方能够分到更多的钱,只因为发行方承担了更多的风险。通过北京文化的公告可知,它采用的是最常见的阶梯式分成模式。
粗略估算,目前38亿票房的《你好李焕英》的收入可能在8000万元左右,跟市场预期的2.96亿相差甚远。
在关键时刻不敢下重注,这就是我们大多数人不能暴富的原因!
2
电影投资能不能做?
在看到电影领域的种种诱惑之后,很多人的内心开始蠢蠢欲动,因为出品方不敢赌,可是自己敢赌呀,要不要去投资一下电影呢?
我的建议是不要,因为电影行业实在太乱,这也导致了电影的投资虚高。现在随随便便一部电影的投资都要在亿元以上,按照39%的票房分成来看,票房至少要达到2.56亿才能回本。
而实际上,票房能够超过2.5亿元的电影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多。更何况现在很多电影的投资都是3亿元以上,比如说:《你好李焕英》的制作成本超过了3亿,《唐人街探案3》的制作成本达到了10亿元。大家可以想一下,票房要有多高才能回本?
因此,电影投资都是富人的游戏,想要真正赚钱的电影投资除非是那种投资极小的电影,这样只要拿个几亿的票房就能赚不少钱。
而实际上真正小而美的电影是我们很难遇上的,因此最好别动这个心思了。
那么有没有比电影投资更值得参与的一种形式呢?最好是比较稳,而且是长期有惊喜的那种呢?
这个也是我过去二十年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经过数百位企业家的专访以及上千本书的阅读,我终于从中找到了答案。那就是利用自己的优势成立一家专门投资初创企业的天使投资机构。
我的操作方法跟那些大型天使投资机构不太一样,而是只专注企业的初创期。通过商业模式、人脉、资源等全方位的资源对接,从而实现企业的快速成长,最终换取股权的数十倍增长。
通过股权的变现,让机构可以有资金持续投资下去,从而实现良性循环。换句话说,想要做天使投资的人,只需要一次性投资就可以换取机构长期的收益分红。而且随着机构估值的上升,投资者还可以赚取股权的溢价。
不过我目前正在运行的天使投资机构具有一定的门槛,需要你是一个中小老板,在本地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这样我们才可以在全市乃至全国拉开一张大网,让资源流动起来,产生最大的价值!
用媒体思维全网覆盖,让产品销售慕名而来!
未来所有的商业竞争,都会聚焦在媒体传播上。一家公司或一个老板,如果媒体思维短缺,注定会提前败下阵来。
请记住:没有传播度,就没有认知度;没有认知度,就没有美誉度;没有美誉度,何来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