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读《古文观止》】劳则善,逸生恶?——《敬姜论劳逸》
读罢此篇,觉得敬姜是个了不起的女性,同时也会有点点不舒服的感觉。
为什么人就不能允许自己过得舒服一点。轻松自在就是犯错吗?只能在劳苦中才安心?非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才是真的活过?
公父文伯,即季悼子的孙子,公父穆伯的儿子。他下班回到家看到老母亲还在搓麻线,就说了句:“像我公父歜这样的人家还要母亲亲自搓麻线,这恐怕会让季孙恼怒。他会觉得我公父歜不愿意孝敬母亲吧?
这话听着就是儿子对母亲说得普普通通一句话,话里有关心也有牢骚。关心是老母亲年纪一把还日夜不休的劳作。牢骚可能这个老母亲很顽固听不得劝,让她休息休息,死活不肯。这样的劳苦,在外人眼里看来就是儿子不孝。
我这样的说,纯粹是从自己片面的体验出发。我们的父辈就是那样的一代人,吃了一辈子的苦,却不会享一点福,弄得晚辈享受享受就心里难受。觉得不配,没资格。
这话其实就是一句家常里短的平常话而已。这个老母亲立马上升到国之存亡这一件无比严肃认真的大事上来了。放在今天来说,天立马被聊死了。这样的一个妈妈太没温度了。但她却被孔子称赞。
那她说了什么?
昔圣王之处民也,择瘠土而处之,劳其民而用之,故长王天下。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沃土之民不材,淫也。瘠土之民,莫不向义,劳也
简单的说就是劳动开了民智,滋生善良,反之就会因逸生淫,淫而滋恶。这怎么让我联想到劳改犯了,犯了罪的人就是要接受劳动改造。那劳动是有这方面功能的。劳动人民我们也往往会说“善良的劳动人民”。
但敬姜说君王把贫瘠的土地给老百姓耕作就是发挥他们的才能。这点我倒是不能苟同。土地总是肥沃的好。种什么出什么多有成就感啊!种啥不出啥,那老百姓的日子还能过啊!这话说得特别的统治阶级。
这话说得特别的单向化和绝对化。“劳”不是一定生出“善”来,逸也不一定就会生来“恶”来。不然就没有“劳逸结合”这个说法了。万事万物都有个度。突破了“度”的极限,都会走向反面的。
接下来敬姜就说了老大一串天子,三公九卿诸侯百官一顺溜下来的为官之人直到平民老百姓如何如何的忠于职守,尽心尽职。这是一个社会的大分工,大家各在其位,尽其职。社会这个大机器正常运转。之前学习的《单子知陈必亡》会发现官员百姓都不在自己的岗位上了。那这个国家就乱了,最终亡了。
敬姜又讲了上至王后下至老百姓的老婆也是要进行劳作的。这倒让想起了曾国藩来了,他家的女眷都是在家纺织劳作的。
最后总结: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先王之训也!自上以下,谁敢淫心舍力?
又是古训!
我在想公父文伯一个为官之人,不知道这些?不会吧!他只是想让老母亲不要过度劳累而已,结果引来这么一大串的说教。真够没劲的。这番话说完之后,公父文伯是个什么反应,文章中没提。我想着一定觉得无趣,羞愧,一不小心又对不起祖宗了!这帽子够大够沉的。可能说了句:儿子知道了。就怏怏的退下了,老母亲就继续的干活了。
我转念又想了想,敬姜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忧患意识?放回到那个时代,国与国之间战争兼并几乎天天上演。而鲁国并不是那个强大的国家。存亡意识可能无形中就渗透到每一个爱国人士的血液里。这样一想,又觉出敬姜的伟大来。
系列回顾
白露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