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科学还是迷信?为什么中医总说阴阳?一篇文章把阴阳说清楚

为什么中医总说阴阳?

对于“阴阳”,老百姓一般有两种态度:一些人认为这是老祖宗的精华,应该继承;还有很多人对于阴阳五行这样的词很反感,认为这是老祖宗用的东西,中医还在张口闭口的用阴阳,因此认为中医落后,甚至认为中医不科学!显然这是对中医的误解。

阴阳是一种工具,是古人认识、思考问题的一种方法,是中华文明的体现之一。它体现在天文、地理、建筑等各方面及日常的生产、生活过程中。中医学只是借用这一种说理工具,来认识、解释人体生理、病理、诊疗。所以如果你要想了解中医、认识中医、学习中医、学好中医,就要借用古人的思维,否则你就会误解中医。中医已经存在,并且确实能有效治病,所以如何看待它,就是一种认识、思维的问题。

中国人对阴阳的认识是骨子里就有的,天地相比,天属阳、地属阴;男女相比,男属阳、女属阴;夏天冬天相比,夏天属阳、冬天属阴;日月相比,日属阳、月属阴;白天晚上相比,白天属阳、晚上属阴……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但只要你是华夏子孙就会有这样的认识。

由此可见,阴阳不是“东西”,不是指某种具体的事物,它是古人将对立的事物和现象一分为二的认识方法而已,而分类的具体依据就是取“水火不容”相对立的特性,水火中“寒冷温热、宁静运动、上升下降、有形无形、光明阴暗”等对立的特性,火性属阳,水性属阴。

阴阳双方面既对立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春夏的温热之气与冬天的寒凉之气之间消长转化、对立制约,保持着春夏秋冬的轮转和四季平衡;地上部分的树干与地下部分的树根之间相互依存、相互给养,保持着整体的繁茂;男女夫妻之间既有作为两个对立的个体相互斗争制约的关系,又有相互扶持照顾的关系,这就是作为阴阳对立双方最为常见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关系。将阴阳的这种思维方式引入到中医学,可以用来阐释人体的各种现象。

人体的头与脚、背部与胸部、四肢的外侧与内侧、体表肌肤与体内脏器等对立的组织结构都可被划分阴阳。头属阳,容易受到“风、火热、暑”等阳邪的侵袭而发病,所以上火的时候容易出现“口舌生疮”“面红”等头面部的表现;脚属阴,容易受到“寒、湿”等阴邪的侵袭而发病,所以水肿的时候主要是下肢特别是脚最为严重,以及有“寒从脚下生”的说法。背部属阳,胸部属阴,来源于老百姓“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姿势。四肢(胳膊和腿)有内侧和外侧的不同,内侧属阴,外侧属阳,十二经脉的阳经都在四肢外侧走,阴经都在四肢内侧走。体表和体内划分阴阳,体表属阳,体内属阴。

但是大家从医生、各种中医书籍那里听到看到最多的词应该是“阳气”“阴气”。那么我们体内的阳气、阴气到底是什么?阳气就是人体内发挥温热、推动机体功能的部分;阴气就是人体内发挥寒凉滋润、抑制机体功能的部分。体内各个脏腑器官都有阴阳之气,只有阴阳平衡了,才能保证人体各脏腑器官的功能正常。

说白了,阳气就是体内的“火炉”“太阳”“发动机”,阴气就是体内的“冷气”“月亮”“抑制剂”,二者水平相当的情况下才能保持正常的体温和生命活动。如果你的阳气虚了,体内火少了,必然会觉得冷、不想动、没精神;阳气多了,体内火太旺了,自然就觉得热、体内能量过盛躁动不安。如果你的阴气虚了,体内冷气不足,就会出现手脚心热、心烦,中医称为“五心烦热”,特别是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阴气多了,体内冷气太足,就会觉得手脚冷、蜷缩懒动。

调理的关键就是“损其有余、补其不足”“虚补实泻”,就是老百姓所说的“多退少补”,让机体两部分功能重新回到平衡。阳气多了会热,就用寒凉的属阴药物祛热,称为“热者寒之”;阴气多了会冷,就用热性的属阳药物散寒,称之为“寒者热之”;阳气少了会冷,要用补阳的药物“添火”;阴气少了会热,要用补阴的药物“制造点冷气”。

所以,阴阳是中医的思维之本,一定要从阴阳的认识去养生、防病治病。若撇开这种认识谈中医、用中医,那就不是纯粹、真正的中医!

(0)

相关推荐

  • 【中医基础】(2)中医阴阳学说,是中医的命脉,是中医治病的根本

    尚仙玄净:"为人子女者不懂中医为之不孝,为人父母者不懂中医为之不慈" 大家好,感恩大家准时来到这里,跟我们一起学习中医文化.那么今天呢?我们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古代哲学思想的阴阳学说 ...

  • 通过手脚温度和口渴与否辨阴阳

    之前还坐诊的时候,我一般都会摸一下病人的手,感知一下手的温度.这是侦测阳气是否亏虚.寒气是否存在的最为简便而有效的方法.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四肢为阳气之末. 也就是说,人的四肢是阳气灌溉的终点. ...

  • 阴阳平衡是维持生命活力的根本

    阴阳平衡是维持生命活力的根本.阴阳平衡就是阴阳双方的消长转化保持协调,既不过分也不偏衰,呈现着一种协调的状态.阴阳平衡则人健康.有神:阴阳失衡人就会患病.早衰,甚至死亡. 基本介绍 1.阴阳运动是万事 ...

  • 中医养生功的津液外涌与阴阳升降之理

    在一个空间中,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这已经成为一个常识.人体内部也是一个空间.在这个空间中,同样遵循热气上升,冷气下降的原理.热气上升,它的趋势是要升到高处.冷气下降,它的特点是要降到最低处.所以, ...

  • 中医认为,人体中的精华是阴阳二气。

    ​中医认为,人体中的精华是阴阳二气.阳气的特点是上升,阴气的特点是下降.阳气上升,遇到肺,肺相当于高空的冷空气,阳气遇到肺气就会重新凝聚,还会重新降回小腹.如果肺热,起不到肃降的作用,阳气就会不停地升 ...

  • 悟道中医1:温度决定开阖

    本文导读 医理不尽在书本里 更在浩渺的自然中 学习中医 不限于在课堂.书本及临床 更为重要的是 要多去自然界.生活中 观察与感悟 自然与生活 才是中医思维的源头活水 --小熊医生 生活事件:  近日, ...

  • 结阳结阴

    ​结阳结阴 结阳: 肢浮肿的 病理之一 四肢即为 诸阳之本 四肢的 阳气凝结 不得宣通 水液停滞不行 所以出现浮肿 结阳者 肿四肢 热胜则肿 四肢为 诸阳之本 阳结于外 不得行于阴 热故为治结阳 四肢 ...

  • 《内经》中阳气的概念(转)

    气与阳气的概念是同一的,还是有区别的?阳虚是气虚还是阳气虚?这看似简单的问题,在中医理论界并没有真正认识清楚.气与阳气的概念混用,将阳虚当作气虚或气虚的发展,将"阳与气合称为阳气" ...

  • “阴阳”科学还是迷信?为何中医总说阴阳?一篇文章把阴阳说清楚

    为什么中医总说阴阳? 对于"阴阳",老百姓一般有两种态度:一些人认为这是老祖宗的精华,应该继承:还有很多人对于阴阳五行这样的词很反感,认为这是老祖宗用的东西,中医还在张口闭口的用阴 ...

  • 『中医精髓图解』第一章 阴阳五行学说

    第一节阴阳学说概述 [简介]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是古人用以观察和解释自然现象的一对基本概念.阴阳概念?源久远.<易传>即提出"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哲学论断.把阴阳交 ...

  • 全身游走性疼痛,中医称为风痹,一篇文章教你如何治疗

    最近有患者联系我反映:哎,很难过,不知道该怎么办?我主要的症状就是游走性疼痛,疼痛比较轻微,位置不固定,而且是间歇性的,睡觉的时候侧躺压着就会疼,平躺就没事,这到底是怎么了?下面就根据他的情况来解说一 ...

  • 结节、囊肿、增生会致癌吗?中医如何调理?一篇文章全看完

    "医生,我最近体检查出了甲状腺结节,怎么办我好怕啊" "我做B超说有肝囊肿,我不会得癌症了吧" "我有乳腺增生,胸部总是很胀痛" 很多人一旦 ...

  • 怕冷又怕热,中医力荐8种中成药,阴阳双补,总有一个适合你!

    肾虚相信很多人知道,也都知道肾虚分肾阴虚,肾阳虚,阴阳双虚,但是你不知道是,单纯的肾阴虚.肾阳虚人群是很少,大多数因为时间原因,知道肾虚时,已经演变成阴阳两虚 阴阳两虚属于中医辨证的名词,既是有阴虚又 ...

  • 从科学的角度入门中医:阴阳,五行

    在几千年的长河中,中医被越来越神话,也变得越来越玄,以至出现极端科学主义者攻击它为伪科学.人们这样形容中医:祖国医学,博大精深:阴阳五行,讳莫如深.因而从古至今,中医"知者众,懂者寡&quo ...

  • 让你看到中医的“气”!左右者,阴阳之道路...

    让你看到中医的"气"! 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 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 这个病人右侧舌苔厚腻,明显多于左侧. 症状:腹胀,口淡无味,大便粘腻不爽. 中医认为人的气是左升右降,该患者 ...

  • 你骂中医“迷信”,中医却救了你的命!

    来源 \ 道家轻养身 作者 \ 仰天下健康 徐老师 "通知!通知!本次列车7号车厢一位孕妇突发紧急状况,乘客中是否有妇产科的医生?急需帮忙救助--" 5月5日,在开往长春的Z386 ...

  • #你认为《易经》是科学还是迷信# 感谢邀...

    关于"<易经>是科学还是迷信"这个话题前不久曾在问答中写过,今天再重复阐述一次个人观点. 我个人对易经有一定的学习时间,大约已经二十年.在这二十年里,我放弃了一切娱乐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