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做一名快乐明哲的班主任

姚文娟

——学习《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心得体会

从教正好十载,除去产假一年,九年都担当班主任工作。对于这个班主任职务,用同行们一致所理解的来说就是“天下官职中最小的一个,但却是最繁忙的。”说心里话,对于这职务有些厌倦,因为这个职务要扮演的角色太多太多,加上教学任务及其每学期未知的协助任务,感觉如同一台机器盲目地转着,转到极限就有了埋怨,有了抵触:什么时候能不用当这班主任了?看到同事因不用当班主任欣喜般的解脱,好生羡慕!

然而,当我用心地拜读着著名教育专家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这本书时,才发现自己对班主任的认识是多么的肤浅,正因为缺乏对班主任这一职务专业性认识才搞得如此终日忙忙碌碌、急急挠挠、焦头烂额,我们离做个专业班主任相差甚远啊!这本书中涉及到班主任工作的方方面面:班主任的角色要求,班主任影响学生的手段,班主任的类型,班主任工作的重点和边界,班风建设,班级日常管理,问题学生诊疗,涉及面非常广。王老师特别强调班主任工作要讲究艺术,更要讲究科学,他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又通过班主任以及普通老师在工作中常遇到的案例进行细致地分析,探究事情的根源,提出更有效的方法,可以说对我们所有一线老师都是很好的参考价值。读完整本书,有几点特别深有体会:

1、做一名专业班主任首先要把工作重点和边界搞清楚。“班主任不要把'校园无小事’这种鼓动口号挂在嘴边,要老老实实承认,校园有大事,也有小事,班级有大事,也有小事,我们的任务是重点抓大事、兼顾小事。这才是正确的工作方针。”“要树立边界意识,这对于教育管理的科学化,教师工作的专业化,教师的心理健康都有很大的意义。”这些话语犹如明灯指引了我们心路。有了边界意识,我们就会很清醒,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能做到什么,不能做到什么,什么是重点,什么不是重点,什么事我们能应对,什么事我们只能交给别人去办,分清了相信我们会微笑面对班主任工作。

2、做一名专业班主任教师应该是持续的学习者。“教师这种职业对人最大的害处之一,是使他习惯于教训别人而不是提高自己,不断强化'教育者’的身份而淡化'学习者’的身份,最后使'活到老,学到老’沦为一句谦辞。”王老师真是见地鲜明,一针见血。我们都有同感“怎么越教自己越来越像小学生,特别经常教低年级的老师。”知识不断在更新的今天是知识爆炸的时代,而我们老处于“非学习状态”,根本行不通!“非学习的状态”会让我们的面孔固定成了令人生厌的“教育脸”,使自己“机器化”,失去生机。在班主任的各种角色中,“学习者”是基础角色,是底色,班主任工作面对的是一个个拥有鲜明个性的个体,事情的发展有很多种预设,有很多可能,因此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充电。作为一个班主任,我们应成为真正的学习者,这样我们的心会越来越充实,心态才会越来越轻松、坦然。

3、做一名专业班主任教师应该是研究者。教育有三种方式:管孩子,哄孩子,帮孩子。管孩子时,教师是指挥者;哄孩子时,教师是鼓动者;帮孩子时,教师是研究者。管孩子与哄孩子二者都主要诉诸感情,比较情绪化。帮孩子则不然,帮孩子时,教师希望孩子冷静、清醒,动力是智慧。帮孩子是一种平静的、理性的交流。什么是真正教育?真正教育是活人与活人的交流。教育是生活,不能以一个模式操作。人的智慧也不是管出来的。教育的意义是从孩子的现实出发,帮他实现自我。单靠简单的“管”和“哄”是实现不了教育的真正价值的。因此,作为今天的我们这些为师者应该像王晓春老师所说的从“管”和“哄”的教育方式转变到逐渐更多采用“帮”的办法上来,让教育方式更有科学性,做一名具有专业知识的研究者,让我们的教育更“现代化”。

孔夫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是说作为班主任不只是要明确班主任工作的意义职责、工作原则和方法。而应该把它作为一件有趣的事情,一门专业知识来学习从中学有所得,超越自我,从中得到真正的乐趣。也许现在说读了这本书就能让自己成为专业性的班主任,那是夸大其词了,但是有了这本书的引领,我们不断的努力学习研究,相信我们能做一名快乐明哲的班主任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