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奉周祀:一句话道尽周平王东迁的悲凉|史记周次元050
周平王姬宜臼东迁洛邑这件事,《史记》次元一直都在努力强调,这都是因为犬戎那帮野蛮人的威胁太大,在秦、郑、晋三国的保护下,他选择了迁都洛邑。这事变得很有意思。
犬戎是在姬宜臼夺权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他们攻进镐京,杀掉了周幽王。甚至可以说,在这次暴力夺权中,犬戎才是姬宜臼真正的友军。
郑国不是姬宜臼的友军,秦国也不是。他们倒是在阻止姬宜臼争夺王位这件事上,是出了大力的。晋国像是一直都在一旁冷眼旁观。
《史记》次元有意模糊了那段历史,又像是在有意强调,谁才是这场变乱真正的受益者。反正不是周平王姬宜臼。
050
犬戎真的那么强大吗?
或者说,这件事仅仅是表现出周王室的孱弱而已。事实上的种种迹象表明,周王朝从来都没有强大过。这个被历史描述得异常伟大的王朝被历代推崇,好像从未被超越过。
回头仔细看一下,我们也许会发现,从周武王周成王之后,号称延续八百年的周王朝连一次像样的中兴都没有过。仅仅从时间存续上算,把这个一团糟的王朝看作伟大,实在是给足了他们面子。
后来,到了周平王这一代,犬戎倒像是成了周王室最大的威胁,好像他们强大到周王朝举全国之力,都不可战胜。
事实上呢?我们还可以从《史记》次元的很多细节中会发现,仅凭一个刚刚受到分封的秦国,就可以抵挡西方犬戎的侵犯。在周平王姬宜臼迁都洛邑之后,受到分封的秦国力量还不算特别强大,但是经过一番努力,还是成功地收回了被犬戎占领的土地。
这说明什么呢?自己创业要比打工时卖力多了。
犬戎更像是那个时代众多的利益争夺者之一,和那些心怀鬼胎的诸侯们也没什么区别。在姬宜臼和他父亲的权力争夺中,犬戎作为一个外族,选择了站在姬宜臼的一边,赢得了一次关键性战役的胜利。
这给姬宜臼登上了王位提供了机会。按说,他们才是周平王姬宜臼最大的功臣。但是他们很快就被抛弃了。
这更像是意味着,犬戎只是在一次战役中取得了重大的胜利,但最终还是在整个战争中失败了。
他们的盟友背叛了他们,道理向谁说去呢?登上王位的周平王姬宜臼也并不意味着就是一个胜利者,他很快就要在诸侯的保护下,迁都洛邑,连镐京都没有办法呆下去了。
这是一段被讲得非常有趣的历史,尽管它很简略。
“平王立,东迁于雒邑,辟戎寇。”
都是谁在协助他东迁呢?周王朝的那些诸侯,具体一些说,主要是秦国、郑国和晋国。这些曾经阻挠他发动政变,从他父亲周幽王手中夺位的诸侯们摇身一边,成了保护他的最大功臣。曾经为他攻进镐京完成任务的犬戎,此时成了他最大的敌人。历史倾向于认为,那些外族人不仅野蛮,而且贪财好利,哪有什么道义。
就在记录这个关键历史点的时候,有一句话在《史记》次元里不断被重复。
“秦始列为诸侯。”
这句话出现在记录齐、鲁、晋、郑、宋、楚等等一系列诸侯历史的各个《世家》的故事。为什么会这样呢?
司马迁大概是在强调一件事,对于秦国的兴起,这是一个关键性的起点,属于他们的时代即将到来。
同时,也更像是在强调,这个曾经阻止周平王姬宜臼的秦国摇身一变,在姬宜臼成为新一代的周天子之后,变成了最大的功臣之一。秦国也是这次纷争之后,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而秦襄公将兵救周,战甚力,有功。周避犬戎难,东徙雒邑,襄公以兵送周平王。平王封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
按照《秦本纪》里的这段记录,似乎从逻辑上看一点毛病都没有。它有意回避了秦襄公出兵所救的对象,很像是帮了周平王姬宜臼的大忙。后来,周平王东迁,秦襄公派兵护送,也像是出了大力。
在《史记》次元的记录里,周平王东迁,显然是被迫的。这种被迫来自于野蛮的犬戎的威胁,镐京那个危险的地方他是呆不下去了。是否还有一种可能呢?周平王就是被赶出镐京的。
“襄公以兵送周平王”,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委婉的表达。
我们再看一下一种可能性,可能会让这件事变得更为合理。
周平王姬宜臼借助申侯和犬戎的力量,攻进了镐京,杀死了他爸爸,成为了新一代的周天子。
对他来说,这是一次关键性的胜利。我们还知道,在这场战斗中,站在他们反面的一个重要角色郑桓公姬友也死了。这个一直都在挖周王室墙角的重臣很像是为了周王室的利益,英勇战死的。但无论如何,他都不是姬宜臼的支持者。
但战争并没有结束。打着维护周王朝利益旗号的诸侯联军很快就来了。核心力量是郑国、秦国和晋国,我们很快就会发现,这三个诸侯是周平王时代最大的获益者。他们不仅取得的更高的政治地位,还得到了原来属于周王室的土地。也正是在他们的“保护”和“支持”下,周平王姬宜臼完成了东迁。
局面在接下来的战斗中翻盘了。很有可能,随后的战斗对支持姬宜臼的势力的打击是致命的,至少,周平王姬宜臼曾经的反对派完全控制了局面。尽管他还是做了周天子。
有一个事实是,曾经把控着全局的申侯好像从此以后就彻底衰落了。两派势力最终达成了一致意见,既然已经都这样了,那就接受姬宜臼成为新一代周天子这个事实好了。反正立谁都一样,再说,好像也找到更合适的人选。
“於是诸侯乃即申侯而共立故幽王太子宜臼,是为平王,以奉周祀。”
这很像是达成了一个妥协,那就立姬宜臼为周天子吧。条件呢?周平王姬宜臼不能继续在镐京呆下去了,就搬到洛邑去吧。让出原来属于周王室的大片土地,这应该是停战协议的一部分。
还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以奉周祀”这句话。这很像是说,周平王姬宜臼以及以后的周天子,不过是被保留下来,延续周王室的香火而已。没有谁再把他们当回事了。
这样看,周平王姬宜臼像不像是在战败之后,被押送去往保留地的亡国之君呢?大家非常礼貌地给他保留了那么一点尊严,显得大家还都是讲规矩的人。
在即将前往洛邑的时候,秦襄公派兵护送他。周平王姬宜臼对秦襄公说:
“戎无道,侵夺我岐、丰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
他说这话的时候,心中是不是特别凄凉呢?那些不讲道理的野蛮人占领的土地,如果你们能拿回来,就是你们的了。
这句话是不是也特别亏心呢?他口中所谓的无道的犬戎当初还不是为了帮他姬宜臼而来的?
好像在整个事件中,他才是那个最委屈的受害者,所有的事他都没有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