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世界的是笑容,还是怒吼?

上卷 第三十五回 第八节:

【原文】
这里麝月等预备了碗箸来伺候吃饭.宝玉只是不吃,问玉钏儿道:“你母亲身子好?"玉钏儿满脸怒色正眼也不看宝玉,半日,方说了一个"好"字.宝玉便觉没趣,半日,只得又陪笑问道:“谁叫你给我送来的?"玉钏儿道:“不过是奶奶太太们!"宝玉见他还是这样哭丧,便知他是为金钏儿的原故,待要虚心下气磨转他,又见人多,不好下气的,因而变尽方法,将人都支出去,然后又陪笑问长问短.那玉钏儿先虽不悦,只管见宝玉一些性子没有,凭他怎么丧谤,他还是温存和气,自己倒不好意思的了,脸上方有三分喜色.宝玉便笑求他:“好姐姐,你把那汤拿了来我尝尝。”玉钏儿道:“我从不会喂人东西,等他们来了再吃。”宝玉笑道:“我不是要你喂我.我因为走不动,你递给我吃了,你好赶早儿回去交代了,你好吃饭的.我只管耽误时候,你岂不饿坏了.你要懒待动,我少不了忍了疼下去取,来。”说着便要下床来,扎挣起来,禁不住嗳哟之声.玉钏儿见他这般,忍不住起身说道:“躺下罢!那世里造了来的业,这会子现世现报.教我那一个眼睛看的上!"一面说,一面哧的一声又笑了,端过汤来.
宝玉笑道:“好姐姐,你要生气只管在这里生罢,见了老太太,太太可放和气些,若还这样,你就又捱骂了。”玉钏儿道:“吃罢,吃罢!不用和我甜嘴蜜舌的,我可不信这样话!"说着,催宝玉喝了两口汤.宝玉故意说:“不好吃,不吃了。”玉钏儿道:“阿弥陀佛!这还不好吃,什么好吃。”宝玉道:“一点味儿也没有,你不信,尝一尝就知道了。”玉钏儿真就赌气尝了一尝.宝玉笑道:“这可好吃了."玉钏儿听说,方解过意来,原是宝玉哄他吃一口,便说道:“你既说不好吃,这会子说好吃也不给你吃了。”宝玉只管央求陪笑要吃,玉钏儿又不给他,一面又叫人打发吃饭.
【端木持易见解】
大约是王夫人信佛的缘故,所以玉钏受她影响,免不了跟着讲些佛语来,比如“造业”啦,“阿弥陀佛”之类的。
今天我们来看看“造业”这个词的意思。佛教使用的“业”是梵文的意译,今译为“行为”(英译act, action, performance, business)。
“造业”也就是做一定的行为。主要包括身、语、意三个方面。身就是肢体行为,语就是语言行为,意就是思考行为。
我们常说身业、语业、意业,大家可能不太理解。但我换个说法,大家或许就知道了,那就是立功、立德、立言,大家是不是好理解了呢?儒家讲的是建功立业,修德立业,传道立业。建功、修德、传道,就是三种不同的“业”。
儒家讲的是立业,佛家讲的是“造业”,实际上是一个意思。树立和创造是不是一个意思呢?是一个意思。
佛家讲的业,按好坏标准,又可分为“善业”、“恶业”和“无记业”(非善非恶)。造业呢,要造好的,善的,而不能搞恶的,不好的东西。否则就要遭报应。
这里还要辅助讲一个“三世说”,佛家讲前世、今世、来世。究竟怎么理解呢?我说一个背景,那就是印度的气温比较高,人们干活节奏比较慢,所以印度人不看重时间,对时间概念比较淡漠。印度人常常需要干一会儿活就歇息歇息,否则容易中暑。坐那里没事儿,就思考生命问题。什么叫生命呢?我们把生命当做从出生到死亡整个阶段过程。可是印度人认为,当下之前的,都已经过去了,所以算作死了,算作前世;只有当下,才是生命本身;未来呢?只能当做来世。我觉得这也很符合生命的本质——生命不是一天长成的,也不是一天就死亡的——生就是死,死就是生。为什么说生就是死呢?因为一出生,每过一秒就死了一秒;为什么说死就是生呢?前一秒死了细胞,后一秒又长出新的细胞,不淘汰前面的,后面的就无法生,前面一秒不过去,后面一秒如何到来呢?
所以,生命就是这样,一秒秒的死去;又一秒秒的新生。它不是我们说的阶段,而是一个点。佛说,你要做的就是活在当下这个点上,把这个点做好。
由于生命是连续的,所以这一秒做的不好,就会影响下一秒。前一秒做的不好,就会影响后一秒。所以,佛说,每一秒都要做善事,下一秒才会有好报。否则,这一秒不做好事儿,下一秒就会难过,就会有恶报。身体、语言、思想,都要好,不然影响很恶劣。
那假如生命不连续呢?因果律就失灵了。同学们,概率论,测不准定律,不确定论,离散论,这些特性面前,因果律就不灵了。
实际上,个体生命往往是偶然性的方面多一些,粒子性方面多一些,只有量多以后,才显示出概率性来,才具有波动性,规律性,因果性来。所以,佛归纳的整体性规律,很多人并不能理解和认同,都是因为他们往往是从个人主义,个体经验出发的。
所以,我们可以说,从整体上的类的规律来看,人的善恶是有因果的。佛重视因,常人重视果。所以,佛要大家造善业,不造恶业,注意自己的行为、语言和思想的善恶辨别与选择。
那么,实际上怎么样呢?
实际上没几个人真正懂,更没几个人真正做到。
譬如王夫人,她虽然信佛,但她却并不慈善,不能宽容人。小事儿上她或许可以表现的慈善一点儿,但一旦涉及宝玉,涉及切身利益,她就马上变得嗜血起来,变得残酷起来。她造的业,就是逼死了金钏。
这个因,带来了玉钏的极度痛苦。自己的姐姐被逼死了,自己还得继续伺候她。你们说,玉钏的痛苦得有多深呢?难道是她前面做了什么不好的事情,得到了报应?自然不是的。
王夫人害死人,本因是王夫人,但她没有得到报应,玉钏没有害人,但却遭了报应,结果转到她都上了。她还得继续伺候王夫人,伺候宝玉。
所以玉钏信佛的结果是,她没有思考因果律失灵的问题,反而怀疑起自己来。这就是统治者为何要让下人信佛的原因——让他们把受苦的原因归纳到自己身上,而不是找到真正的原因——即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上。
佛教学说于是成为统治阶级的工具,成为消灭被压迫者独立思考能力的工具,成为消灭被统治者寻找真因的工具。
有错的不是佛,不是因果律,而是统治阶级对佛说的修正,让大家不再思考这个问题本身。实际上,一切一开始原本很好的学说,都是这样被改头换面,被用作统治阶级的工具了。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就是一句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工具!不信,你思考一下,他是不是让接受了“被割的原因是你自己”?如果你还坚信不疑,我只好呵呵,又需要多说什么呢?
马克思为什么以“怀疑一切”为自己的座右铭呢?他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醒自己,去反抗来自宗教和其他一切说教的麻痹。
从自己身上寻找一切问题的原因,固然能够让自己不再愤怒和怨恨。但也会由此放弃寻找问题的真正原因,更不会去努力改变它。这就是自怨者获得心灵安慰,却无助于改变现状的消极性。
你看,很快,玉钏又笑了。
她那里晓得,改变世界靠的不是笑容,而是怒吼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