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推翻了牛顿、麦克斯韦和爱因斯坦能使中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吗?

我的观点,第一:不管哪个国家,都不能推翻牛顿、爱因斯坦、麦克斯韦的理论,第二:中国很难成为世界科学中心。

关于第一点,牛顿、爱因斯坦、麦克斯韦的力学、相对论、电磁学的理论,在其研究的领域,是正确的,是相对真理。

这里有必要温习一下,什么是相对真理。真理分为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绝对真理是不受任何限制的广义的道理;相对真理是在特定条件下成立的有局限性的道理。绝对真理只能逐步接近,但永远无法穷尽,而牛顿力学、相对论、电磁学在其对应的领域,经历无数次实验和观测,都是正确的,且从未观测到任何与其理论不符的现象,所以属于相对真理。

牛顿力学在低速世界相当精确,足以满足人类探寻低速世界奥秘的需求。相对论研究的是宇观尺度下物质、时间、空间以及能量、运动之间的关系,它与牛顿力学角度不同,但有相通之处。一个低速物体,用牛顿力学和相对论去观察,几乎没有区别!当然,随着速度加快甚至接近光速,两者的计算差异会越来越大直至天壤之别。但并不是说相对论推翻了牛顿力学,我们地球上所有正在进行的建设工程,用牛顿力学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大到发射火箭、登陆火星,建设空间站,小到雨滴落地、汽车行驶、炮弹发射,都完美适用牛顿力学。所以,我们并没有因为发现了相对论,就抛弃了牛顿力学。而量子力学创立以后,对微观世界的观测与牛顿力学以及相对论的结论完全不同,但它只适用于微观粒子世界,放在宏观世界却并不适用。所以,牛顿力学、相对论、量子力学、电磁学各有其负责的领域,谁也不能在对方的领域将其推翻。也许当今物理学家如杨振宁先生孜孜以求的大一统理论可以融会贯通这些理论,但这也是相对真理又朝着绝对真理的方向迈进了一步,并不是推翻。

第二点,中国不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我认为,大陆型国家在科技竞争上,无法与海洋型国家抗衡。中国作为典型的大陆型国家,有广阔的内陆地区,有相对较多的人口,非常适合农业发展。而农业发展需要很多大型的水利工程,从大禹治水到都江堰到京杭大运河,而且农业文明长期受游牧文明侵扰,需要大量的大型建筑工程来保卫,如秦长城和明长城、朱棣营建北京等,这些大型工程需要组织大量的人力来实施,这就需要严密、高效的组织体系,需要严格的上下服从观念和明确的分工,所以,中国的智慧基本集中到了如何管理人上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讲的主要是上位者如何对待下层民众,人与人如何相处,怎样才能建立一个稳定、和谐、有序的群体社会。正因为儒家思想日渐成熟,中华民族才能不断传承,即使被异族入侵,排斥的就被赶走,如蒙元,接受的就被同化,如满清。正是儒家思想的包容性和上下尊卑的等级性,以及完善的名教和礼乐制度,使社会的每个人都有其安身立命的位置,每个人都有符合他身份地位的行为规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不能逾雷池一步。还有宗族礼法约束着每一个人,也维系着每一个人,中国历史才能不管经历什么大乱,总能走向平稳、度过劫难。总之,正是大陆型地貌发展出农耕文明,农耕文明催生出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再衍化出大一统的体制机制,才孕育了璀璨的中华文明,这是好的一面。

但这种上下有序、尊卑有别的儒家思想,同时也催生出了不思进取、甘于保守的基因。儒家讲“子不语怪力乱神”“存而不论”,人们对稀奇古怪的现象不去探究深层次的原因,人心虽然安定了,但科学最大的动力——“好奇心”也丧失了。我们虽然凭借生产和劳动经验的总结,诞生了四大发明,但这些发明背后的力、热、电、光、磁以及化学原理,却没有人去探究,所以,四大发明永远只是四大发明,不会再进步。又如“君子不临危邦”,“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就杜绝了人们冒险的行为,富兰克林在雷雨中放风筝,在中国人看来,完全是没意义的脑残作死行为。但是科学怎能没有冒险精神?还有一个月,身价7000亿的世界首富贝索斯就要乘飞船去太空遨游了,他特意留下了遗嘱。换了马云、马化腾,冒那险干嘛?再比如“水至清则无鱼”、“过犹不及”、“和光同尘”、“难得糊涂”这些思想,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固然有其合理性,但对科学非常有害。科学要的是极端严谨,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必须锱铢必较,一定要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执著。从伽利略在400多年前用煤油灯开始测量光速,到罗莫的三角测量法,到布拉德雷的星体视差法,到菲索的旋转齿轮法,西方人硬是在“光的速度”这个在当时没有任何实际应用价值的问题上探索了几百年。换了中国人的思维,测这个又不能让粮食增产,研究这玩意不如把地种好。再比如“父母在不远游”、“父死,三年不改其道”、“山川之固,在德不在险”、“心外无物”,等等等等,无不是让人安下心来,安安分分,不要异想天开,不要东游西荡,不要没事瞎折腾。但少了不安分的心,科学又如何发展呢?

反观西方海洋文明,生存环境主要是岛屿和沿地中海地区,人与人接触较少,更多的是与海洋、风暴、潮汐打交道,西方人的注意力不可避免的要集中到自然界的种种现象上,为了生存,为了航海,为了更好的生活,他们才会对自然现象探究不已,从而发展出领先的科学思想和科技水平。

也许有人说,我们现在科技水平也很高了,为什么你断言中国不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呢?这里要说的,是科学,而非科技。西方科学金字塔的基石,首先是培根、笛卡尔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他们通过《新工具》和《正确思维和发现科学真理的方法论》告诉世人,什么是科学,研究科学要遵循的原则、标准、方法和思维工具等,这才是科学最重要的基石。其次是高斯、牛顿、莱布尼茨、欧拉、黎曼、拉普拉斯、图灵、明可夫斯基、庞加莱的数学,只有数学强大,才能辅佐和支撑重大的科学理论,比如牛顿力学、相对论、量子力学、电磁学、热力学等,并不是简单抛出一个观点就完事,而要有精密的数学计算和自洽的公式表达,没有数学参与的物理学理论,都是民科行为。再次是物理、化学、材料学等应用科学,最后才是飞机、火车、电视、电脑、手机等各种各样具体的科技发明。

而我之所以悲观地认为,中国不能成为科学中心,主要是因为有两大致命伤。一是中国缺少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虽然我们不再背诵四书五经,不再遵循儒家思想,但这种文化已经沉淀、浸润进中国人的基因和血脉,你从小到大都在受这种思维的潜移默化,不要冒险、不要较真、过得去就行、模棱两可最好、好奇会害死猫,所以要安分守己、随遇而安、知足常乐,这种性格特征的民族,要在科学上有很大作为,是不现实的。也许会有一两个不合群的“天才”(常被视为怪胎)出现,但要象英、法、德那样大批的井喷式涌现,可以说是绝对不可能的。

二是中国人太过注重实际而导致的数学的薄弱。中国科学最大的短板就是数学,因为中国根本没有数学的氛围,中国拥有的数学家屈指可数,尤其与庞大的人口基数相比,简直少到了荒谬的程度。一个研究数学的人,都不好意思跟亲戚朋友说,否则人家会用同情怜悯的目光看你,小伙子干点啥不好去研究数学,还不如隔壁淘宝卖货的有出息。因为中国人太讲究实际,历史上我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饥不能食、寒不能衣”,只要不符合这两个标准的东西,我们向来不感兴趣。而数学,只要有小学水平,基本就可以满足生活需要,什么线性代数、群论、域论,什么向量和张量分析、微分几何,什么点集拓扑学、同调论、维数论,什么组合数学、量子数学、模糊数学,要这些有什么用?又不能来钱。但是,没有强大的数学,就永远无法在基础理论上有突破,就永远只能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

比如当下,全民都在热议中国什么时候造出自己的光刻机,且不说光刻机是众多应用科学顶级成果的集大成者,单凭一国之力完全自主研制,难度很大。就算中国耗时耗力研制出自己的高制程光刻机,人家也很有可能改变生产工艺,不再遵循光刻、刻蚀、薄膜、扩散的思路,换一种新的生产工艺和设备,难道我们又去跟着研发?好比上世纪的传统照相机和胶卷技术,可以说相当成熟了,但是数码相机一经问世,就像降维打击一样,传统照相技术一夜之间土崩瓦解,烟消云散。现在除了专业摄影人士,还有几个人会去用传统相机呢?当然,我不是反对研制光刻机,在当下绝对有必要解决这个卡脖子问题,我想说的是,基础理论如果不掌握,只在科技发明上打转转,刷存在感,就永远也不能摆脱落后、被动、追赶的局面。好比你双脚离地,被人卡住脖子,你即使掰开了他的手,他也很容易再卡住你其他地方,因为你没有脚踏实地。而基础理论离不开数学,数学落后,基础理论你连研究都研究不过人家,何来掌握和创新?

所以,中国要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在全民族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建立以前,只是一句空话;在数学水平不能领先世界以前,更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

以上是纯原创手打,无任何复制黏贴,累得手指抽筋。先后校对了三遍,应该没有错别字了,说明我这人做事还是很认真的,但是不知道怎么配图,干巴巴一大段文字,请各位看官谅解。至于说伤害了民族自尊心,我也只能抱歉地说:“事实也许大概可能大抵如此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