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韵龙城

冬至那天的萧县龙城书院。

我坐在敞着天井的厅堂里,寒气隐隐过来,觉着有些清冷。

书院文化顾问,萧县中学董主任把柴火点起,厅堂内一会儿便暖融融的微温起来。

四省名家古琴雅集还没开始,已经陆陆续续的在上人。

书院院长曹涯无比感慨的跟东篱堂主老沈说:“这是龙城书院的第一盆火,谢谢山长了。”

他内心里真是有点激动。

前几天在一起商量这场文化盛事,被龙城书院聘为山长的老沈,要把书院正式对外开张的第一声响,办成四省琴家的雅集。

曹涯从那时起就开始激动。

到实现了的这一天,看到高朋满座,名家云集,上台致欢迎辞,他说了几句便哽咽了。

实在说不下去。

那年也是冬至,一场小雪过后,他把龙城书院的框架搭起来。

也就仅仅半年时间,人几乎天天泡在这里,我和老沈跑来看两次,书院的框架一次一次变成有模有样,一座故旧的徽州大宅立在了萧城西外环边的小黄山上。

他做事的扎实、勤勉,说到做到的近乎执拗,令我刮目相看。

他做文化不假不装,有不知为不知的坦诚, 不懂便每事问,恭恭敬敬。随身带个小本子,凡是他认为有道理的话,很认真的一笔一笔记上。那话可能你说过就忘记了,他却把它变成具形的样子。

一份厚厚殷殷的诚恳和真实,这个起点,会让他永远不会蹈入伪文化的歧途。

建成不多日的书院已经成为萧城的文化高地。书画家、香道、琴师、中医等文化人爱来这里,茗茶听山风。很短的时间,龙城书院便由草创迅速成就了品牌,山长老沈和院长曹涯功不可没。

花了几十万建个阔大的凉亭,就为春暖花开,让琴韵书香飘在桃花里。

曹涯能看见凉亭下桃花盛开的样子。

我不知该如何描画这场四省琴家雅集的盛事;那一盆红火,一张张灿烂的笑脸,都是动人的故事。

从点燃柴火,到曲终人散,计两个多小时,我一动不动的端坐在观众席,去感知、敬仰这场古琴的盛宴。

听新朋友弹琴,去见识、体会他们琴里的、心里的那一块天地;看老朋友拨弄弦音,在熟悉中又能听出新的点滴。

那盆炉火,带着琴音,至今在心里温暖着。

冬至那天飘着小雨,是个阴冷天。

来自河南、山东、江苏和安徽的琴家,冒雨开车过来;雅集完毕,喝口热茶,吃碗热面条,再摸黑匆匆赶回去。

有的还要开两个多小时车的夜路。

他们都是冲着沈怀远来的。老沈的号召力,全在他对古琴持之不渝的那一份热心、热爱,对所有人的那一份真诚。

他就是一面文化旗帜。

古琴雅集,琴家多是中装,连我们这些听众也是一身中式棉袄、棉裤。唯独徐州来的汤可义老师披一件贴身的皮衣。

他见我眼中又有疑惑,便道:谁规定弹古琴不能穿皮大衣?弹琴人的皮相有那么重要么?

神色中有凛然。

我在徐州“云山在望”小院听过汤老师抚琴。

那是酒后,我听琴已是醉眼朦胧,他比我喝得还多,弦音干净到能听见泉咽和鸟鸣。

他的神态不会随着弦音走,抚琴过程始终安然的样子。

这次雅集听他弹,又让我耳目一新。

曲目是《半山听雨》,用了钢琴的伴奏带衬托。很突兀的配搭,好像拿雷声映照出小溪流出的清音。

汤老师大气,他抚琴气韵足,琴声活生生的将钢琴变成配角。

临窗而立,极目远眺,烟雨蒙蒙,山峦葱茏,若隐若现,耳际余音缭绕,一缕缕情愫随琴音流放。

这一曲,展现出婉约、嫣然、沉静、从容。

演奏时汤老师勾画回旋,旋律十分动人。

我见他在钢琴伴奏过门时端坐,敛收起情绪,寂如空谷之人。

好的琴家,就要枯寂如是,目中唯有琴。

去年和老沈、刘恒炜老师到永城去交流,在郭峰的鸣翰堂里,座中有位年轻人让我感觉甚为有趣。

不言不语,神色木然。

经永城古琴协会郭会长介绍,方晓得年轻人是中国佛学院学生,师从佛界古琴水平很高的几位大师父。

叫释宏耀小师父。

那时我已听了一些现场,对所谓南北琴风的不同略有感知。但佛界的古琴面貌是什么样,还是有些好奇。

好像弹古琴的居士也很多,弹着弹着就悟到了佛理。

那一日在永城鸣翰堂弹古琴,释宏耀小师父一曲未弹完,谱子摸不到了。

此事对琴家寻常,于我却极遗憾。没听全,意犹未尽。

四省雅集会,释宏耀小师父一曲《流水》,让我见识了他的抚琴声色。

旋律甫起,若隐似无,将你带入高山之涧,云雾缭绕。继而转作清澈的泛音,节奏渐明快,旋律开始跌宕起伏、风急浪涌。曲末流水之声反复咏叹,又起跌宕,其后缓缓收势,却有细腻的抒情。

其抚琴之风朴实低缓,想要追寻沉静旷远的音声的心迹显明。

和我听过的诸家不一样的面目。

释宏耀小师父和汤可义老师抚琴,小城琴家郜北华听得分外仔细。

琴家无高低,大家在一起切磋,更像是相互欣赏技法、节点的处理,互为借鉴、学习。这也是正是古琴的美丽性情:只接纳,不评判;向内伸展,表达各自的心情、心境。

这个世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和我心的关系缔结,都毁在比较和评判上。

与郜老师极熟悉,他做人、抚琴的端庄,近乎苛刻。

今日听他的《洞庭秋思》,却又是一番心貌。

洞庭之烟波浩渺,秋意涵于其碧波之影,弹来古朴凝练,稳健淡雅。其雅正旷达,稳居古风。

最难得的是,在其雅正中听到了隽永,感受到他的平和与温婉。

古琴亦为修身之物。

从行为状貌的修正,到性情的涵养,是第一层境界;而到“入耳澹无味,惬心潜有情”,则是高古自况。

那种不拘表现手法的自由,近似绘画里的泼墨大写意,只要将心情送达到那个点。

阿束是徐州的古琴老师,我听她弹过《神人畅》。

姓“束”本来就少,将姓前缀个“阿”字,就更稀罕了。

从她身上看见琴人之间的亲和、随性。她待人有一种温婉。

我拍山东梁老师试琴,她要躲闪,我喝住她,要她一起。

她问:要不要我露出崇拜的表情?

《神人畅》为中国古琴最老的曲目,整曲仅用到一至五弦。

此曲表达了昔日部落领袖"尧"祭祀之时弹琴,奇妙琴声感动上天,使天神降临,与人们欢乐歌舞,共庆盛典。

我上次听她弹,粗犷、铿锵,淳朴、自然的原始舞蹈表达很到位。这一次苍古雄健之风更猛烈,表现力大增。

表情变得肃穆,那条花格子披风舒展开给力,让她多一份古朴。

萧县龙城书院的这场雅集,考虑到古琴一弹到底,听众可能会出现的接受难度,设计了相连的文化样式上的点,以寻求观众更多的呼应和共鸣。

来自淮北的古琴师赵雪、汉服爱好者顾东方两位小姑娘,表演汉族的历史传统场景:琴里花红美。

赵雪学古琴十年,亦在修行香道;而东方对汉人的传统民族服饰的迷恋,近乎于痴。年轻人对本民族文化的回溯、仰望与追寻,展现了多元化社会形态中一代新人寻根的情愫和高度。

这就是一种文化自觉。

同样来自淮北的茶道和琴艺的合欢,亦是引人入胜。

茶艺师张露晨指尖的细腻,神情的端庄,一招一式的优美,堪称画卷。

与之配合的琴师叫梅厚磊,淮北新当选的古琴协会副会长。他的琴音低调、沉稳,非常注重细节处理。

我是今年夏天在市文化馆举办的古琴雅集会上才结识的他。

那天上台的大多是长裙长发飘逸的女生,唯见他长衫在身,一介书生的模样。

让人眼睛一亮。

梅老师在淮北一中斜对面开家琴行,以售琴、教琴为生。闲来和上门的朋友喝喝茶,安安静静的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不仅在台上,风雅、风骨更闪亮于日常。

河南永城市古琴协会副会长刘海燕和书家郑老师的琴书合璧,真是别具一格。

全场皆惊艳于郑老师,站着写、蹲着写,行草依旧峻拔、流畅。

古琴妙音,让书法自由飞翔。

被粉丝奉为“男神”的山东济宁古琴协会会长刘琪,试琴都有粉丝追。

古琴雅集由他压轴。

但他新奇,偏不碰古琴。箫吹一段换陶笛,陶笛一段来古埙,最后索性引吭高歌。

端持几种传统乐器的清清雅雅的面目,却又显出出神入化、活色生香。

这个冬至的龙城书院,就这样成为美丽而鲜活的记忆。

作者相关文章

济人刘琪——《东篱故事》选登

听琴记

初识古琴声色

关注马尔的视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