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湘云往来荣国府,细思极恐,隐含着史家的布局和自身的悲剧

小说《红楼梦》,在开头的时候就提到了四大家族。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彼此联络有亲,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贾府作为小说中的主线情节,所以作者对这个家族描写的非常清晰。王家和薛家也因为时常同贾府往来,使得这两个家族的人际脉络,也清晰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而作者对史家的描写完全不同,读者对史家的了解,大部分都是通过史湘云这个姑娘。

在史湘云不断地往来荣国府的过程中,勾勒出一个清晰的史家状态……

一.作者的安排,史湘云不断地往来荣国府,让读者渐进式地看清史家的状态

在小说的行文中,无论是林黛玉还是薛宝钗初进荣国府,都是懵懵懂懂地第一次走进这个豪门公府。

而史湘云完全不同。

当读者第一次看到史湘云这个人物形象的时候,她的背景,就已经是一个时常往来于史家和荣国府之间的小客人。

史湘云的首次出场,与荣国府的众人之间就是熟人:

忽见人说:“史大姑娘来了。”宝玉听了,抬身就走。宝钗笑道:“等着,咱们两个一齐走,瞧瞧他去。”说着,下了炕,同宝玉一齐来至贾母这边。只见史湘云大笑大说的,见他两个来,忙问好厮见。

①作者对史湘云的描写,直接就是对荣国府极为熟悉。这足以说明,这个姑娘从小就经常在荣国府之间往来。

②如果仔细去读史湘云的故事,一定能找出细思极恐的地方。

史湘云同荣国府关系如此密切,这种关系,绝不是她一个小孩子能做到的。

帮助史湘云奠定这个人脉的,必然是她的父母。

也就是说,史湘云的父母,才是和荣国府往来最亲近的史家人。

③读者都是站在上帝视角,所以知道那一刻的史湘云没了父母,是由叔叔婶婶来抚养。

史湘云年幼,喜欢在亲戚家玩耍,多住几日也是平常事。

按国人正常的人情往来,史湘云的婶婶,原该适时地带着史湘云拜见贾母才对。

这样亲戚们的相处,才显得周到;人情往来,才更显得圆融。

但史湘云经常往来荣国府,可是她的叔叔婶婶却极少来。

这就是一件极不合人情、规矩的事情。

此事更细思极恐,从这件事上可以说明,史家对于人情上的布局,可能早就发生了变化。

对于荣国府,史家早就不放在心上。但毕竟还是亲戚,所以要借助史湘云这个小孩子,去维系已经开始淡漠的亲情。

那时候年幼的史湘云,便已经成为家族的棋子。

史湘云第二次往来荣国府,史家的布局会变得更加清晰:

袭人斟了茶来与史湘云吃,一面笑道:“大姑娘听见前儿你大喜了。”史湘云红了脸,吃茶不答。袭人道:“这会子又害臊了。

①当时史湘云父母还活着,当这个姑娘还很小的时候,史家同荣国府,一直保持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服侍史湘云的是袭人,便可以为佐证。袭人可是贾母身边的大丫头。

什么样的人,可以使唤贾母身边的大丫鬟?

除了凤凰贾宝玉之外,就只有史湘云了。

就连贾母的宝贝亲外孙女林黛玉,贾母也只给了她身边的二等丫鬟。

②很明显史湘云的叔叔,和史湘云的父母对史家的布局完全不同。

史湘云的叔叔,最快地嗅到了危险的气息,他主动开始同其他的三大家族割裂。

在史湘云的同辈中,贾琏娶了王熙凤,这是继贾政取了王夫人之后,贾家同王家的又一次结盟;

王夫人和薛姨妈这对儿姐妹,更是在进行着金玉良缘的计划。她们期望贾家和薛家进行一次结盟。

③而这时史湘云的叔叔呢?

早已经将结亲的眼光,放到了其他家族。

那时史湘云的叔叔眼中,完全没有所谓的凤凰贾宝玉。

史湘云在十二岁左右,还是一个懵懵懂懂的小女孩时,就已经为她定下亲事。

虽然小说中没有直接描写,史湘云的未婚夫婿究竟是谁?

但大多数红迷都认可,史湘云订婚的对象是卫若兰。

之后,史家在同其他三大家族割裂的路上越走越远。

当史湘云第三次进荣国府时,荣国府已经明显的衰落了:

当下安插既定,谁知保龄侯史鼐又迁委了外省大员,不日要带家眷去上任。贾母因舍不得湘云,便留下他了……

①这时读者可以更清晰的看清整个史家的人物关系,忠靖侯史鼎和保龄侯史鼐二人之间,史鼐才是史湘云口中的二叔叔,是史湘云真正的监护人。

②当时史鼐去外地上任,就算不带史湘云过去,正常情况下,史鼎也会成为史湘云的监护人。

但是没有。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史鼎和史鼐,是亲兄弟的可能性不大,他们之间更大的可能性,是像宁国府和荣国府之间,是堂族。

③也许可怜的史湘云自己都不知道,她走进荣国府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荣国府已经衰落到了要主动把她留下,来换取同史鼐一家的联系;

同时也意味着,她的叔叔婶婶,已经把她游离在家族的布局之外。

从家族的大局角度说,史湘云这个可怜的孩子,已经彻底成为了弃子。

而从小女孩的角度来说,史湘云往来荣国府,也突出了这个姑娘的悲剧……

二.悲情的史湘云

史湘云这个姑娘第一次在小说中出现时,真的就是一个懵懂、娇憨的小女孩。那时候这位史大姑娘根本不知道什么叫人情冷暖,也不会看眉眼高低:

凤姐笑道:“这个孩子扮上活象一个人,你们再看不出来。”宝钗心里也知道,便只一笑,不肯说。宝玉也猜着了,亦不敢说。史湘云接着笑道:“倒象林妹妹的模样儿……众人却都听了这话,留神细看,都笑起来了,说果然不错。一时散了。

①宝钗的生日宴上出现的小戏子,扮相颇似林黛玉,这一点众人都看出来了。但是包括凤姐在内,都懂得留白,有时候看破不说破,才是幽默的本质。

②而史湘云却大咧咧地,直接把这件事说了出来。

这件事情一旦说出口,性质就变了。用林黛玉这样的世家大小姐去比戏子,本就是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的事情。

而当时的史湘云却理解不了!

由于不是讨论这件事情的对错,所以我只说,当时的贾宝玉大不了她几岁;探春与她年纪相仿;而惜春只会比她的年纪更小。

当这些人都开始懂得人情世故时,史湘云却还是一味得娇憨,这说明这个姑娘一定是在娇养下长大的,只有这样才能无所顾忌地一味天真。

时光留给她可以这样天真的日子真的不多了,而这就是她悲情地开始。

第二次进荣国府的史湘云就懂得了什么叫踌躇、什么叫进退两难:

其实在那个时候,是史湘云身上的悲剧意味便已经凸显。

大观园的群芳结诗社,开始的时候史湘云这个姑娘,被所有人有意无意地遗忘了……

请注意,是所有人。

当宝玉想起史湘云,请贾母派人将她接来时,这个时候史湘云在贾母心中的地位,已经直线下降。

当史湘云进大观园后,主动提出要做一个东道。这时薛宝钗,又将这个傻乎乎的姑娘算计了。

薛宝钗主动提钱,直接将史湘云这个姑娘弄懵。

是呀,如果做东道钱从哪里出,这时的史湘云不得不踌躇起来?

史湘云不敢回家去取,因为她婶婶会骂她;

史湘云也不敢像贾母要,因为那不合规矩。

那时的史湘云进退两难!

所以薛宝钗就得逞了,她以史湘云的名义邀请了贾母等众人,花了二十几两银子办了一场螃蟹宴。

而事后没有人记得史湘云,所有人都知道这场螃蟹宴是薛宝钗办的。

就算在事后,史湘云也不知道自己被薛宝钗算计。其实小姑娘们结诗社,准备一些纸笔、点心就可以了,根本花不了几个钱!

那时候的史湘云,全心全意的信任薛宝钗,不知道这个姑娘如果知道了真相,心会不会痛。

那个时候的史湘云,身上的悲情基调已经奠定。

像林黛玉一样,活得清醒而自苦的人是悲剧;

那么换一种活法,

像史湘云一样明艳娇憨,那就意味着永远会被算计,结果还是悲剧。

史湘云第三次进荣国府,她自己的所作所为,就已经被家族和贾母同时抛弃:

其实史湘云可以选择不来荣国府,那样她就会离她的家族和家人近一些、再近一些。

因为那样,她将有一个依靠。

史湘云的叔叔婶婶,要远比荣国府的任何一个人都要靠谱得多。

他们是拿史湘云当棋子,可在史湘云的人生大事上却并未亏待过她:

……霁月光风耀玉堂,厮配得才貌仙郎,……

史湘云的叔叔婶婶,真正地为她找了一个好伴侣。

可当时的史湘云看不清楚,她只是迷恋贾母给她的那种虚幻地疼爱。

于是她的叔叔婶婶也只能不再重视她,等大了,嫁人就算了。

而当史鼐决定与贾家切割的时候,贾母对史湘云的这种虚幻的疼爱还能剩多少呢?

也许只剩下,贾母对史湘云父母往日的情分。

可就是这些情分,也快被史湘云作没了!

荣国府有实实在在与史湘云有血缘亲的表姐妹,可她统统不在乎,就傻乎乎地喜欢对她没有丝毫真情的宝姐姐。

进了大观园的史湘云,把宝钗当成了亲姐姐,选择了与薛宝钗同住蘅芜苑。

而贾母最不喜的,恰恰正是金玉良缘。

那么贾母也只能无奈地放弃这个侄孙女,在贾母的眼里,史湘云实在是太不靠谱了。

后来的史湘云同亲叔叔家渐行渐远,而在荣国府呢?她又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

当时的史湘云,已经是史鼐家同荣国府唯一牵连的纽带。而很显然,她完不成使两个家族靠拢的这个任务。

那么被两个家族同时抛弃,就是必然的事情。这就是史湘云的悲情人生。什么是悲剧?当亲情这种最纯洁的东西,同利益捆绑在一起时,悲剧就已经发生。

那个时候,谁还会在乎一个曾经醉眠芍药裀的小女孩?

这是《红楼梦》中,任何一个人物都无法逃脱的命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