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愉悦感、良好的饮食,是健康的基本条件
“ 运动有益于健康。但光有运动,不足以构建健康整体。”
“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话是我记忆中最早的两个警句之一。另外一句,是在乡村路边的标语牌上经常可见的“十次事故九次快”——用来警示那些5匹马力的手扶拖拉机不要开得太快。
一、生命在于运动
运动就是生命本身,停滞就意味着死亡。
任何运动的背后,都是以肌肉系统作为动力。肌肉使得血液、淋巴液及各种体液在体内运行,并且支持心脏的运动,所以运动对心脏的锻炼作用,几乎是人人皆知的常识。
运动促进循环。有一个数据:运动着的肌肉,与静止着的肌肉做对比,前者的循环效率是后者的200倍,即在运动时,细胞提供200倍于静止时的原料,以及排除200倍的废料。
人一生下来,整个身体机器就处于“永动”状态,不能停歇,一停歇,人也就彻底“歇菜”了。而外部的运动,也促进了心脏的运动,如上所说形成更高效循环的状态,而人如果不运动,心脏只是以最低限度在运动着。
我自己的跑步发端,是彻头彻尾的因为心脏的原因而引发的。这个故事听起来比较励志,也比较伤感。实际上,这个故事在我大学毕业后,我才跟家人提起。当时承受的压力,和发心通过运动去改善身体状态的努力,父母兄姐都是不知道的。他们甚至以为轻轻松松就考入大学了——尽管那是一个千万学子过独木桥的年代——我因为初中就住校了,所以一辈子养成了凡事靠自己的习惯。
有的人担心,运动导致心率升高,同时,他们又担心心脏的运动次数是固定的。那么运动时心率提高,意味着总的心跳次数,被加速消耗掉了,那不就意味着运动导致生命变短了吗?
我曾经在《运动带来健康,不是为了活得久,而是为了活得好》这篇文章里,做过一个计算。推荐读读这篇文章。
设:(为简便直观期间,假定甲乙双方以下值是长年保持的,即365天均如此。)
甲:平均一天运动1小时,运动平均心率150,日常生活平均心率60。----说明一下,这就是我本人的数据,我的安静心率是50左右,但日常生活包括走动,说话,吃饭等等,平均在60左右。
乙:不爱好运动,心肺功能比甲弱,平均一天的日常心率85,也是正常值。
甲一天的心跳次数:60分钟运动 x 150心率 + 23小时*60分钟*60心率=91,800次
乙一天的心跳次数:24小时*60*85=122,400
一年下来,乙比甲的心跳次数就多出11,169,000,相当于乙的91.25天的心跳总数。
换言之,上述例子中,乙方由于不运动而导致的心跳总次数的浪费,相当于每年要短活91天!
这个不严谨但是很直观的数字,可以给“静息才能保健”的观点做一个终结了。
二、愉悦感
有人说,运动带来多巴胺分泌的效果,仅次于谈恋爱。也就是说,运动应该是很让人感到快乐的一件事。
愉悦感来自自己内心的“不强迫”。
寒假期间,经常见到小区里的几个小学生,大清早在楼下小操场跑步。其中有一个是我们对门的小孩子,以及同住一层的另一家的同龄孩子。每天几乎听到另一家的孩子来敲对面家的门,相约下楼,欢欢笑笑,非常快乐。
在最冷的零下20度的时候,也没有停止。
无论她们是在完成老师布置的寒假体育作业,或者自己兴趣所致,整个精神面貌,非常阳光,非常欢乐,自然也有愉悦感。
我不在运动上强迫自己,因为多次有过这样的体验:只要一强迫自己,勉强去做,就容易发生意外,不是身体伤了,就是器材故障了,或者半道上要闹肚子了。——近一年多,由于时时充满愉悦感,再也没有在运动中出现这样的尴尬事了。
说明身体的物理状态,跟精神状态的确息息相关。
说个简单的例子,就可以了解我有多么不愿意“勉强自己”:通常我都会进行晨练,但是当进入寒冷的冬季,我宁可把锻炼的时间,放在阳光照射下的中午,也不再在苦寒中去“战天斗地”,因为我怕曾经因为藐视严寒而落下“慢支”的悲剧再发生,更怕不小心引发“慢支”的急性发作而咳嗽到彻夜难眠——直到它被修复为止。
事实上,经过两个冬季的调整,现在已经基本康复了。
对自然规律心怀敬畏,使我们行止有度。在有所敬畏时,不强迫自己去攀缘而上,就充满了愉悦感。
基于此,如果当遇到烦心或者状态不好的时候(毕竟是人嘛,难免),我不会选择运动来舒缓,而是通过阅读。
说到底,就是一个原则:做喜欢做的事情,让自己做得心无旁骛地快乐,当不快乐的时候,不去强迫自己做起不到舒缓作用的事情。心中有块垒时,做运动不能让我消除这些块垒,但阅读能很快让我忘我,一小时之后,所有的不快就烟消云散了。
眼下,进入春暖花开的季节,早上6点不到,被在楼下过夜的喜鹊准时叫醒。它在愉快地晨练,我也借它的喜气,快乐地去跑个10公里。
三、良好的饮食
1、饮酒肯定不能作乐。我的酒量很好,52度白酒半斤起,绍兴加饭酒两斤。但是,即使小酒微醺带来快乐的交谈,事后,一觉醒来,很少没有负面影响的。所谓“上下通气不咳嗽”,“血脉畅通、神清气爽”那都是戏里说说而已的。所谓适度饮酒有益健康的说法,我深表怀疑。
所以,我才把烟和酒戒得干干净净。
2、喝水。一天八杯水,或者一天2升水。这话不陌生。但是,喝水这么简单的事情,其实都有学问。
(1)首先是集中喝水的习惯,肯定得改。一口气喝2升,然后一天不再喝水,或者只有吃饭时喝汤,其他时间都以“旱龙王”自居,那肯定是不对的。而是要一天当中,尽量每个时间都均匀喝水。——我如果召集开会,一定允许大家都带水杯。
(2)其次喝水的质量,要尽量喝软水。关于这点,有两种不大调和的观点:一种是喝水里有各种矿物质的水,一种是喝纯净水。如果,我们把喝水看成是“推动身体运行”,我个人推荐喝纯净水。至于各种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如果认为非要独立摄入的话,我个人建议运动前后喝合格的运动饮料,有针对性地喝。
很多人家里都安装有净化水龙头。一般厂商都有这样的指引:矿物质水用来洗菜,煮饭。纯净水用来泡茶,喝水。那就照此办理呗。
(3)再者,水分摄入的种类。人一天的水分摄入不仅仅指“清水”这种状态,而是包括蔬菜瓜果里的水分。每天摄入瓜果蔬菜,是基本要求。一个苹果,或者两根香蕉,都是很健康的。
但是要注意,水果也是糖分、热量的主力军。我始终认为,水果的摄入,在热量和糖分的控制上,要跟主食合并计算的,控制在总量里。
3、三餐。“吃饱了才有力气训练”,这句话不是抬杠,是真理。但是“我练了,所以多吃点不怕”,这句话可能有毒。
我在很多关于运动饮食的文章里,提出反对节食的观点。节食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害无益。
也有一些极端爱美人士,甚至以脂肪为敌人,务求全歼。皮下脂肪如果都掏空,人就会显得没有光泽,这倒罢了。如果内脏脂肪也彻底掏空,那五脏六腑随着人的走动,在胸腔里晃来荡去的,瘆不瘆得慌?
(1)碳水。对于运动人士,碳水——简单地理解就是主食——肯定不能缺,无论是跑步还是力量型健身,都是如此。“肚里有食心不慌”,为什么呢?如果肚子里无食,幻想靠燃脂来供应能量,但是如果血糖降低,导致运动事故,怎么算呢?年轻的时候,每天晚上在俱乐部里锻炼,听到有的同事说,还没吃晚饭呢,和我一起练的伙伴就开这位没吃饭的同事的玩笑:当心杠铃片掉下来砸S哦。虽然戏谑,但是真理。
不说供能的作用吧,就说力量练习后的肌肉合成,没有碳水,怕也训练效果大打折扣。
我最喜欢的碳水摄入形式,是早餐杂粮粥,和全麦面包。
午饭和晚饭也可以摄入碳水。一般来说,一天总体控制在1斤干饭之内(粥就酌情放大重量门槛,通常一碗粥就七八两了)。
碳水很重要的一个来源,就是水果。所以,我一直强调,水果的摄入,要和主食一起来控制总量。
2、蛋白质:在办公区域的人们,中午吃个牛肉面,虾面等,午后两三点钟,加个水果,酸奶,都是很好的就餐形式。
往往职场人士,晚上容易暴食。但是晚餐的确要控制。尤其是主食和酒类,一定要控制。否则,既不利健康,也不利减脂。
3、脂肪:在我所遇见的人群中,脂肪基本上都是不缺的,如果能够动用库存脂肪,当然好,但是如何动用,就是我们一直在说的,通过运动养成某种体质。
在身体还没有建立高效地脂肪燃烧的体系——即还没有确立“易瘦体质”之前,纵然脂肪的库存很大,但每天必要的摄入脂肪,还是应该的。个人体会,炒菜少放油,吃肉时主要吃瘦肉(补充蛋白质),吃牛肉,吃鸡蛋。
另外,在保证总体脂肪摄入的前提下,减少菜肴方面的脂肪摄入,把当日脂肪摄入的“配额”调剂给坚果一部分,每天一到两把坚果,好处多多。
不饮酒,可以提高库存脂肪被消耗的可能性。尽管未必一定能达到提高库存脂肪消耗效果这个目的,但喝酒,一定会降低库存脂肪消耗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