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家训】立身先须谨重,文章且须放荡
“谨重”与“放荡”,截然相反的两个词出现在同一则家训中,但却都是对儿子萧仁恕的要求。这样的表达,出自南北朝时期的梁太宗萧纲。
众所周知,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分裂与融合并存的时期:东晋十六国余波未平,隋唐盛世即将到来,这其中的朝代更迭更是不计其数,梁朝便是其中之一。至于今天家训的主角萧纲,在《梁书》中对其多有评价。
其一,聪敏通达,博览群书。
《梁书》记载,萧纲过目成诵,提笔成文,才思敏捷。但他对文学的影响,主要是“宫体诗”的形成;这恰被后世很多文人诟病:伤于浮夸轻艳。
其二,心怀仁孝,至情至性。
《梁书》记载,萧纲母亲去世后,他形销骨立,昼夜哀号,泣不成声。立身行道的做事风格,也随着家训一起传递给了儿子。
或许萧纲文学造诣的深厚与否,在这篇家训中即可窥见一斑了。
萧纲今天教导的对象,是他的第二子萧大心,字仁恕;后萧大心被封为当阳县公。故此,这篇家训的题目就是:《戒子当阳公大心》。
开篇,萧纲指出儿子的不足以及学习的重要性。
“汝年时尚幼,所缺者学。可久可大,其唯学欤!”
萧大心年纪尚幼,最缺少的就是学习;况且可以长期有大用处的,只有学习。
我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也说“学无止境”,正是此理。更别说知识更新如此迅捷的当下。
继而,萧纲引用孔子的言论,并加以论证,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对“学习”的立场。
其实,从萧大心“仁恕”这个名字,我们就不难看出萧纲对儒家的推崇。如此,以孔子言论教导儿子也是信手拈来。
萧纲指出,夫子曾经说过,我曾经整天不吃不喝不睡,冥思苦想,希望能想出点儿什么。但坦白说“不如学也”。——不如踏踏实实去学习。
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若不学习则会如何?萧纲用两句话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其一,“若使墙面而立”。
若不学习,就如同面对墙壁站立——一无所见,一无所成。
其二,“沐猴而冠”。
人之所以为人,在于“学习”;若不学习,就如同猴子带着帽子——徒有其表,只是看起来像人罢了。
最后,萧纲向儿子指明了立身行道与行文作赋的核心。
“立身先须谨重,文章且须放荡。”
做人做事要谨言慎行,作文作赋却要活泼流畅。
为人父母,尤当如此。不然坑害的不仅是自己,更是孩子的未来。
2019年5月10日,上饶公安局发布了一起警情通报:
就在当天,上饶市第五小学内发生持刀伤人案件,警察赶往现场弄清楚了情况:原来嫌疑人是该校学生家长,因为自己的孩子与同学发生纠纷,就持刀将同学刺伤;不幸的是,小朋友在送往医院后抢救无效死亡……
姑且不论事情的真相究竟如何:有人说或许是校园暴力,或许是家长精神有问题,情绪失控;但有一点却千真万确:持刀伤人。
面对孩子的求助,谨言慎行去助力孩子解决问题才是正确之道;他这种扩大事态的做法,无疑会让孩子一生都活在阴影之中。
为人父母者,无不希望为儿女提供最好的成长环境,规划最好的未来;但有时,恰会因为冲动,亲手毁了这一切。虽然我们并不会将人分为三六九等,但毫无疑问:那些能控制情绪、理性解决问题的父母,更容易赋予孩子解决问题的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