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运和:读书之困
读 书 之 困
文 / 李运和
近几年来,我搬了两次家。日前到原寓所整理旧物,搬家时的狼藉仍处处可见。多年来的存书,被装成几个大麻袋,孤寂的斜靠在西北墙角。我驻足良久,心生感慨。
遥想1800年前,先主刘备败走新野古城。曹操十余万铁骑在后呐喊追杀,情势可谓危矣、急矣!可仍有十万百姓愿随其同行。有此拖累,行军速度非常缓慢,致使最后惨败,连阿斗也险些丧命。但刘备仍然不弃百姓。我恐此事系罗贯中“演义”,特翻阅史书考证。《三国志.先主传》中真有记载:“…… …… 。比到当阳,众十余万,辎重数千辆。”难怪刘备能够在汉末群雄争斗中,后来居上,分得一杯羹,与魏、吴终成鼎足之势。两代帝王享受国祚四十余年,在历史上占据一席之地。固然,其有皇叔这样的血统威望,但民心所向也是重要因素。
百姓(民心)之于成霸业者,和书籍(文化)之于读书人,又有何异!列宁曾说:“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毛泽东曾说:“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一日不读”。看着被遗弃一隅的书籍散乱不堪,落满厚厚灰尘,还有蛛网相织,我惶恐、惭愧,汗颜无地。
其实,在搬家之前,即使书房整洁,又何曾能够静心学习,何曾有暇翻阅爱书?《水浒传》中宋江居押司之职,相当于现在的县委政府“两办”主任,尚自称“郓城小吏”。我等乡镇教育管理者,既无品又无级,充其量算个办事员,竟也无暇读书。听起来匪夷所思,他人一定视为悖论。但却实实在在发生了,而况目前仍在实实在在地发生着。个中滋味只有自知。
乡村教育管理面大、事杂。一个乡镇大大小小总有至少一二十所学校。上面强调职教、成教和基础教育“三教统筹”,再加上学前教育,责任就更大了。真可谓“上边千根线,下面一根针”。安全、质量、稳定均要面面俱到,稍不注意,就容易出现问题被追究责任。一天到晚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哪有一天能睡上一个好觉?工作协调之累也超常人想象。县教体局是主管部门,里面有一二十个内设机构,均直接对乡镇中心学校开展工作。作为“七所八站”之一,我们要接受乡镇党委政府的属地管理,完成方方面面任务。同时,县(乡)直有关部门也不时到学校检查指导,辖区内各村级组织不能不做协调。我们还要对所辖各公(民)办学校(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和质量管理,进行经常性的督导和检查。每年要接受县乡目标考评,考评中多项工作均是“一票否决”。
教育系统有一个“大而弱”的特点,乡镇尤甚。所有上级部门尤其是一些单位,开展工作更是颐指气使。有一次,有名中心学校校长为协调工作,宴请相关部门领导。席间坐于一隅,殷勤招呼,最后敬酒怕人不给面子,自己猛喝六满杯作罢,被一时传颂。还有一不善饮酒者,被领导灌酒后,当晚紧急送医,差点要命。家长无理取闹乃至越级上访也是令人头疼的问题。
教育系统内部还有颇多棘手之事。评先表优、职称初评、人员的调动和使用这些方面,均不好处理。上面的政策、纪律、红线
限制极严,按说照章办事即可,但总有特权人物说情、施压,有些还非常霸道,不办不行。得罪之后,肯定会给你穿小鞋、使绊子,甚而网织罪名,打击陷害,不一而足。
此等繁杂事务及工作环境,使人整日疲于奔命,劳心伤神,怎一个“累”字了得!哪有心思看书?哪有时间看书?就这样,书籍终于被我慢慢地疏离了。
“久违了,我的朋友,我的爱人。”我心里默默念叨,忏悔着对她的疏远和不敬。据资料记载,宋代名相王曾的父亲,“见字纸遗弃,必拾而以香汤洗之,然后焚化”,成为千百年来敬惜字纸的典范。想到这里,我弯下腰来,认真的一本、一本的进行整理,拭去封面灰尘、蛛网,抻开折叠、发皱的书页,小心翼翼的把它们放置起来。
带着对书籍的虔诚和歉意,我在家里布置了新的书房。居室虽只有十数平米,但通风良好,光源充足,环境雅静。一位朋友的墨宝“心静无尘”悬挂于书柜对面。现在的社会,人们生活压力山大,始终行色匆匆,快餐文化盛行,手机和电脑成了主要阅读工具。我虽不排斥这些,但更钟情于传统书籍。翻看着一张一张的页码,轻嗅着其中淡淡的墨香,心里觉得格外沉稳、踏实。
我之于书报笃厚的感情,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在长期大量阅读的基础上,高一那年开始向报刊投稿。对那种等待时期的痛苦煎熬和发表后的若狂惊喜,体会尤深。参加工作后,一段时间曾痴迷其中。1995年元月,我的散文处女作发表。拿着当天那份报纸,仔细端详,心里颇不平静,就好像怀抱着一个新生婴儿。是啊,未经历写作之苦的人哪里知道,一篇作品的诞生过程何异于一位母亲的十月怀胎与一朝分娩!
可惜我的文学之梦煞是短暂。当年秋期,便开始改做学校管理工作。繁忙、琐碎辛苦的事务,整日缠身,无暇他顾。我曾把当时在半年时间内发表的十余篇作品,编成一个名曰《梦留集》的小册子,作为留念。想来已有二十来年了。
如今,我已告别基层教育管理岗位,可以和书籍再续前缘,重圆文学之梦了。一日,我端坐书房,拿起书本,忽感眼前恍惚,继而发现字迹模糊,闪烁不定,居然看不清楚了!俗语说:花不花,四十八。已近知天命之年的我,变成老眼昏花之人喽!
看来,我又要遭遇读书之困了。
(网络图片,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作者简介】李运和,男,汉族,1969年11月人,新野教育战线一名老兵。兴之所至,也会码码文字。曾在《南阳日报》、《河南日报》、《中国教育报》及河南电台等媒体发表作品数十篇。作品以散文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