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3天2万阅读课,回来不会读书,应该怎样读才能收获最大?

有朋友跟我咨询,要不要参加2万块的线下读书训练,我的建议是如果是去认识人,交朋友可以去。

真指望2天能学到什么,这个不好说。有不少花钱参加了所谓倍速读书法,回来还是感觉不会读,不想读。看我做读书会问我怎么办?

而且她的动机是羡慕别人,一天可以读很多本书,这样看就更没有必要了,书是一本本读出来的,读书是增加知识的手段,不是追求数量目的。

至于羡慕别人读书快,我分析有两个原因:

1,自己本身知识面很广,很多书中知识都理解,所以读的特别快。想想为什么你看小说快,读书的时候大脑自动补充画面。就是背景知识足够,你只是在提取信息。

2,有确定的问题目的,要办证,要去旅游,找问题解决方案。学了就是为了解决某个问题,学了马上就用,其他跟问题无关,根本不关心,这样读书自然就快。

如果你是做事的人,最后都可以总结提炼很多技巧,干货,经验,因为这些都是日常行动经验。

弄清楚人是先会做事,之后才开始上学读书。

1

读书最大的误区,

认为“模仿”书中方法才能成功

有个观点:先做成了事,才有经验被整理成书。

事后怎么都对,很多成功人士喜欢分享成功经验。有些朋友喜欢看成功人的书,学习那些有道理的成功经验。

有些人认为能写书分享经验,那一定很厉害。她是用这个方法成功的,那我也要模仿来用。甚至崇拜书,失去了自己的判断,就算自己有道理也不敢相信。

书是一种事先预设型的知识,就是现有个成功的案例结果,然后反推总结成功经验。

马云创办阿里巴巴成功了,市面上出版很多解读成功的秘籍。华为做手机厉害,于是又很多人解读华为管理方法。这些都是成功反推,先有一个成功的人或者事,然后在总结道理把他们联系起来,都是属于首创型道理。

这个根本无法验证有没有强相关,可以看看世界上有那个公司是模仿,之前公司的成功经验做到跟他一样厉害。世界上每一家公司都是独一无二,每个所谓的道理用在它身上才成功。至于后面的模仿者,很少听说靠模仿成功的企业。

在直白一点,这些经验道理都是不可验证的。不可证伪的知识,没有参照实验。里面就有很大的运气成分,或者说一部分原因跟道理有关系。

什么样的知识才厉害,如果你找到20年前的马云,问他怎样才能成功,如果把今天那些成功方法告诉你,那才是厉害的道理。

可惜这样的知识,并不存在。

书的作用不是让你原样模仿,而是借鉴启发自己。

比如在物理学有“场”的概念,把这个知识用在建立环境影响。一个地方的气场会影响个人行为,去书店会不自觉的小声交谈,回到卧室就感觉放松,去到办公室就容易进入工作状态。这些就是把场和势能的概念,用在提高工作状态上面。

还有我的SOP标准流程,这个是公司制程规范,我借用到执行习惯养成,用固定流程培养读书习惯。

如果看了只是用在一样地方,那个模仿不能算学到东西,你得能用到其他领域才属于创造知识。

2

知道如何做的方法还不够,

你得真的有事做才行

知识是告诉你是什么,怎么做的。你要想用到这些方法,首先要真的找一个这样的事才行。

有时候聊天各自的事业,朋友讲的头头是道,各种方法道理知识全熟。问咋没用这些方法把事做起来,尴尬一笑说:这个时代方法太多了。每个人都知道一堆方法,如何做的知识,超过了真的做。知识是可以指导行动的信息,两个不能联合起来,那只能算是娱乐。

很多人抱怨读书记不住,看理解不了,读书不知道有什么用?

这么苦大仇深的还能坚持看书,也是难为诸位看官了。你是看一本解决什么问题的书,你要真的做点什么事,把这些知识用上才能让你快速前进。想做成事就是靠事业+方法,两个结合才能把问题解决。

从这个角度看读书,如果没有事做,知道再多的方法也没用。如果两个人同时练习写作,一个人就是闷头写,另一个天天研究写作方法,我看闷头写的人还又可能写出成绩。起码要解决开始做的问题,才能着手解决好不好的问题。

先有个事业,才谈得上学习方法。

这个事不是日常的鸡毛蒜皮小事,得值得研究知识才能解决。有挑战的事业,方法的作用才够大。整天啥也不干,站在原地问怎么办的人,什么知识都帮不了你。

读书做事不是为了娱乐,只是为了吹牛看电视不是舒服点。

3

总是想学完全部知识,

在安心的去使用

参加过不少社群活动,发现很多人有一个不好的习惯,总是把知识全部学完才开始做事。

之前有人说要学写作,看了3本写作的书,技巧了解的差不多了,说自己可以开始练习写作了。我经常回答的一句话就是,有人盖房子的时候,先把家具装饰都买好才开工吗?

有句话说的好,不要等到牛叉了才开始,而是开始了才能变牛叉。

之前听郭德纲的相声说,自己要参加游泳比赛。于是开始了各种训练,蛙泳,蝶泳,仰泳,练的最开心的时候,受到了园林部门的阻挠,因为它在草地上干练。想学会游泳学多少教程都没用,你得真的下水去试试才行。

很多时候解决问题,不需要从头到尾学一遍才去行动。出门坐公交只要记住哪一站下车就行,不用每个站点都记住。

我经常在读书会分享的一句话,“学一份,用一分”的策略。今天看书某一点很有启发,然后晚上写作就用上了。这个已经足够了,不用等一本书看完,在挖空心思写一篇深度解读。

知识讲究的是合适,自己处于什么阶段,需要什么样的方法,就学需要的知识就好。边学边练一本书有一个启发点,你把它发挥到极致,已经可以超过大部分人了。

读书有任何收获,都会值回票价。

不去使用书中的概念,像隔了一层膜一样,能看懂明白意思,就是无法深入理解。这个时候说明你缺少演练,读书只是学习的一种,在自己经验汇总学习也是重要环节,自己上手操作过了,在回头看书中的方法,你会有更多的新启发。

甚至会感觉行动中出现的想法,和书中的内容居然一样。这个时候你读书从单纯的学习,就变成了用书中知识验证自己。

知识是为了更好的行动,不是为了记住更多知识。

读书是为了掌握知识的手段,不是读多书的目标。

PS.如果本文对你有所启发,转发是最好的支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