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渡北归》一本触及灵魂的书,不是大师的挽歌,而是时代的变奏

文/莫自闲

南渡北归

岳南先生的这部《南渡北归》,是一部长达180万字的煌煌大作,全面再现了20世纪中国最后一批大师的命运变迁。

全书分为三部曲:《南渡》、《北归》、《离别》,时间跨度近一个世纪,所涉人物囊括了二十世纪人文科学领域的大部分大师级人物,如蔡元培、王国维、梁启超、梅贻琦、陈寅恪、傅斯年等。全景描绘了抗日战争时期流亡西南的知识分子与民族精英多样的命运和学术追求。

在这里有光环但并不刺眼,而是貌似随意地信手拈来,有褒有贬、有庄有谐、有血有泪、有喜有悲,让读者在大师们巨大的光环底下,仍能瞥见他们最真实的一面,最温暖的一面,最可爱的一面。

一、“庸厨子浪费了好材料”

关于这本书,网络上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认为岳南先生是“庸厨子浪费了好材料”,也有人认为这本书语言粗俗、难登大雅之堂,更有人认为这本书个人主观意愿表露强烈,描述历史事实不够客观准确……在我看来,存在即是合理,即使这本书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是也瑕不掩瑜,无法遮挡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光芒。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

换而言之,如果这本书真像大家形容的那么差,为什么曾经北大、清华等29所中国知名大学校长联名为大家推荐好书,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还要为大家推荐这本书。并且,他在推荐语中写道:“该书是全景再现中国最后一批大师级学者群体命运剧烈变迁的史诗巨著。望年轻人在读过这本书后能被大师们的人格魅力和科学精神所感染,立志求学,勇攀高峰。

书确实是好书。几年前,初读时确实只为了探寻那些大师们的八卦,增加一些闲聊时的谈资。人至中年,再慢慢细品其中真谛,才发现也别有一番风味。

二、大师远去,再无大师

“大师远去,再无大师”,这几个字赫然印在封面最显眼处,貌似绝决的含义透露出特定时代下的万般无奈与凄凉。贯穿全书的,也正是这一个个如椽的背影所留给后世的种子——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

我看到,在纷繁复杂的政治面前,大师们依然葆有傻乎乎的天真烂漫。

朱家骅

当隆隆炮火烧到北平城墙之下的时候,朱家骅、傅斯年等学界精英积极奔走,力争尽量多的“抢救”学人,“投奔”台湾。纵然拼尽全力,朱、傅二人在台湾的境遇却让人唏嘘不已,前者被老蒋故意“找茬”摘掉教育部长的官帽,而后者则是在连一条棉裤都买不起的境况下,贫病离世。这二人的窘境只是迁台学者的一个缩影。

胡适

胡适虽然是著名的学界“大鳄”,过得却同样不甚风光,不仅要忍受台湾同行的明枪暗箭,还要忍受小儿胡思杜的检举揭发,精神上的抑郁可想而知。在胡适迷人微笑的背后,其实是一颗千疮百孔的心。最终,这位古稀老人在一次宴会上溘然离世,总算死后备极哀荣。我想这份哀荣是以胡适为代表的具有独立治学精神的学者应有的。

在胡适死后若干年发动的那场浩劫中,在红卫兵歇斯底里的批斗声中,曾经积极揭发过他的学生、朋友、亲戚,不知道想到的最多的又是什么?是懊悔,是自惭,还是恼恨?上天确实开了个冷玩笑——这一出闹剧明明已有前车之鉴,很多自以为得计的学术精英却依然趋之若骛,唯恐落伍。

政治的翻云覆雨,他们哪里来得及看清。当那一记响亮的巴掌打下来,痛的不止是这些老者的脸,还有时代的心。

“乱则隐,治则现”的大贤处世法则,我想在任何时代都是奏效的。那么意思已经很明显,大师是有,但他们是否愿意出现在聚光灯下,就要取决于他们对这个时代的看法了。

三、大师就是最不普通的普通人

我曾经看到过有一些活跃在各大媒体上的知名学者,自封大师。那时,我跟绝大多数人一样,疑惑“大师”这一大多数情况下属于得道高僧的称谓,怎么会用来给学者冠名。那么看完《南渡北归》,我想我对真正的“大师”有了一个具象的认识。他们学高身正,难道不就是得道之人,不就是“大师”吗?和尚修道在寺庙,大师修道在红尘。他们,其实就是最不普通的普通人。

他们是一群可爱的普通人,分解出来就是可怜、有爱。

身赴台湾的胡适,临死都不知道曾经谩骂他是“美帝国主义走狗”的小儿胡思杜已经自杀,还饶有深情地在遗嘱中提出给小胡分遗产,其状堪怜。

永远的校长梅贻琦

一心维系家国命运的梅贻琦,虽然在台湾新竹完成了重建清华的夙愿,但直到生命弥留之际再也没有见过爱子梅祖彦。

考古界的巨擘李济,因为海峡两岸的政治对垒,因故旧凋零、思亲情重,最后也郁郁而终。台湾之于中国,是领土的割裂;而大陆之于台岛上的异乡人,则是整个思念的寄托。这份家国情怀,可能是大师们都有的一种普世情怀吧。

民国才女林徽因

1946年,林徽因结束了九个年头的颠沛流离,跟家人回到了一直以来念兹在兹的北平,满怀深情地重访每一处故地。抗战结束之时,虽然已受尽病痛折磨,但她依然选择了放弃赴美治疗的机会,选择了“和祖国一起受苦”。在生命的最后九年,她把所有的精力都奉献给了祖国的建设事业。这位“智慧女神”的化身,就像一位勇士一样与病魔作着斗争,紧紧守护在祖国的身旁。我想:她的一生,是对得起金岳霖对她“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的哀挽,以及终生未娶的痴情的。

当下,有人不乏嘲讽地说,现在的生活事故多了,故事却少了,而大师的故事却是少之又少了。我真诚地期待:《南渡北归》不会是一曲挽歌,而是大师故事的一个变奏,是开启大师时代的一把小小的钥匙。

(0)

相关推荐

  • 蔡元培先生的北大往事

    点击进入"文艺星青年">> 蔡元培先生 那年冬天,他与北大的不解深情 1917年1月4日.时为国立北京大学的校门口,所有校工毕恭毕敬,迎接新校长的到来. 一位风度翩翩的 ...

  • 【悦读】国学大师钱穆论读书

    国学大师钱穆论读书 ◆ ◆ ◆ 作者:许平 ▼ 钱穆(1895年7月30日-1990年8月30日),字宾四,江苏无锡人,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中国学术界尊之为"一代宗师&qu ...

  • 看大师是如何读书的

    [摘要] 胡适:博学正所以"大其心使开阔".我曾把这番意思编成两句粗浅的口号,现在拿出来贡献给诸位朋友,作为读书的目标:为学要如金字塔,要能广大要能高. 曾国藩在道光二十二年(18 ...

  • 来自一名高中生的见解

    这套书读了一年有多,今晚,终于结束了.期末考前一个月时,我就打算着要写点什么,纪念一下这个时刻.<南渡北归>对我意义之重大.影响之深刻,是任何一本我读过的书都比不上的. 这一年读书时光,有 ...

  • 胡洪侠|后视镜里的挽歌

    本文所配后视镜图片均采自网络. 文学批评家一般而言都有一颗敏感的心灵.三十年前美国的一位著名批评家,斯文·伯克茨,一捕捉到印刷书籍正受到电子通信手段与信息处理技术的冲击,即预感"我们的文化正 ...

  • 史海钩沉:民国神人黄侃(上)

    有段时间,我非常不喜欢民国时期的东西,因为那个时代给我的印象是混乱的.昏暗的和灰色的. 大清王朝灭亡后,一边厢军阀混战,一边厢辫子军复辟:带兵的都是大帅,大帅如蝗虫一般,所过之地寸草不生.六畜不旺. ...

  • 2018年周年庆版简谱书,一本有灵魂的竹笛简谱!

    hello,我是小笛子君 很高兴在这里遇见你~ 这已经是竹笛吧的第二本简谱书籍啦,一本有声音的简谱书,也是2018年竹笛吧交给大家的另外一份作业.相较于第一本书籍的音频.视频教学.原创古风故事等.我们 ...

  • 清代一本珍贵的科书

    清代一本珍贵的科书

  • 豆瓣8.4,一本关于改变的书,帮助你走出人生困境!

    <谁动了我的奶酪2> [美]斯宾塞·约翰逊  著 出版年: 2020-7 页数: 112 定价: 45.00元 装帧: 精装 ISBN: 9787521711400 · 你不懂的东西不会毁 ...

  • 蚌埠压缩机:让变革触及灵魂、深入骨髓

    企业和员工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这一点 ,中集安瑞科(蚌埠)压缩机有限公司(后简称"蚌压")的员工们深有体会.与新中国同龄的蚌压,有过国企时代的高光时刻,也有过市场经济冲击下的迷 ...

  • 这些语录胜似一本透彻入骨的书(2801~3000)

    2801.要得人不知,除非已莫为. 2802.遍地有财,但取财必须有道! 2803.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2804. 健康是最好的天赋,知足是最大的财富,信任是最佳的品德. 2805. 大多数人花了接 ...

  • 光绪18年的一本手抄命理书

    光绪18年的一本手抄命理书

  • 我国历史上3本“奇书”,流传上千年,其中一本被称“诅咒之书”

    古人生活的时代虽然距今非常久远,但是他们的思想却一点都不陈旧.因为现代人研读的诸多古籍,都是古人的智慧结晶. 纵观五千载华夏历史,曾涌现出过数不清的思想家和文化学者,他们创造出的极具中国魅力的名篇佳作 ...

  • 触及灵魂的66个名句,值得反复品读!

    读经典文字,听世界名著 纪伯伦 1.记忆是一种相见的形式,忘却是一种解脱的方式. 2.不要因为走得太远,忘了我们为什么出发. 3.我曾经7次鄙视自己的灵魂:它本可以进取却故作谦卑:它在空虚时用爱欲填充 ...

  • 一曲《琵琶语》触及灵魂,悟透人生

    学<道德经>的人生智慧,做大格局.高情商的人 学<道德经>的人生智慧,做大格局.高情商的人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