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性脱髓鞘假瘤MRI表现及临床特征表现
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假瘤 (DTPs) 以中枢神经系统髓鞘脱失为主要病理特征, 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肿瘤, 因影像表现为脑内占位 (直径大于2cm) , 多伴有病变周围水肿与占位效应, 与脑内原发性肿瘤或转移瘤有很高的相似性, 因此, 容易被误诊为脑内肿瘤, 在治疗方法的选择上也易出现错误。
DTPs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肢体无力、视野缺损、认识功能障碍等, 多为基因免疫异常或病毒感染所致, 是介于多发性硬化与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之间的一种特殊病变[1]。本研究收集15例脑内DTP患者的MRI影像学资料、临床表现等资料, 探讨MRI扫描对脑内DTP的诊断价值和临床特征性表现。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脑内脱髓鞘假瘤15例患者的临床及MR检查资料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10例女性患者, 5例男性患者, 年龄为15~56岁, 平均年龄为35.5岁, 病程10h-7周, 平均病程 (2.16±0.58) 周。所有患者均为急性期或者亚急性期发病, 临床表现5例患者四肢无力, 6例患者头晕头痛,1例患者视物模糊, 3例患者言语不清。
1.2 方法
15例患者均采用头颅MRI进行影像学检查, 采用1.5T超导型MR扫描仪, 头颈部联合线圈, 患者取仰卧位, 屏气。常规平扫设置:TSE序列, 横断面T1WI、T2WI、FLAIR, 矢状面T1WI扫描, 层厚5mm, 层间距2mm,FOV230×230, 矩阵512×512。弥散加权成像扫描(DWI) b值为0与1000s/m2。
MRI增强扫描:采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射Gd-DTPA, 剂量为0.1mmoL/Kg, 注射速率2mL/s, MPTAGE序列, TR12ms、TE5ms, 层厚1mm, 层间距1mm,FOV230×230, 矩阵512×512。6例行MRS扫描, 2例行PWI扫描。
2 结果
2.1 头颅MRI表现
头颅MRI检查显示结果中15例患者的病灶位置分布如表1所示, 分别为:额叶5例, 顶叶3例、颞叶2例、多发2例、侧脑室周围2例、枕叶1例;20个病灶均累及皮层下白质区。(3) 病灶边界:病灶边界显示模糊, 病灶周围均有轻度-中度水肿, 部分水肿造成占位效应, 使相邻组织或结构受压推移, 4例患者出现轻度占位效应, 5例患者为中度占位效应。(4) 平扫病灶信号:病灶呈长T1长T2信号影, T2病灶呈中心极高信号影、周围稍高的晕环式信号影, DWI病灶为中心等低信号影, 边缘略高信号影, 病灶ADC值低于健康侧ADC值。(5) 增强扫描表现:20个病灶均有不同程度的强化, 13例患者病灶为非闭合性环状强化, 且内壁清晰光滑, 其中3例为不典型性开环状强化, 呈多开口状;1例病灶呈不均匀斑片样强化, 2例病灶强化呈闭环状, 1例病灶强化呈线条状。MRS扫描显现13例患者NAA (N-乙酰天门冬氨酸) 峰均有降低, Cho (胆碱) 峰和Cr (肌酸) 峰则有不同程度升高, 且出现明显的Lac(乳酸) 峰。PWI扫描显示, 2例患者病灶均有低灌注现象。2例患者共有5个病灶线条状强化走向与侧脑室垂直, 其中2个病灶有线条状血管影。
2.2 临床表现
15例炎性脱髓鞘假瘤患者共检出20处病灶, 额叶病灶临床表现肢体无力、失语、头疼、头晕;顶叶病灶临床表现为肢体无力;颞叶病灶临床表现为视野缺损, 认识功能障碍;脑内多发病灶临床表现为头晕、肢体无力;侧脑室周围病灶临床表现为肢体无力。临床表现没有出现癫痫症状, 因为病灶不常累及大脑皮层区。
3 讨论
3.1 DTP的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清楚, 可能与遗传因素、病毒性感染、化疗药物治疗及接种免疫等相关。患者一般女多男少, 发病年龄以中年为主, 发病前无明显诱因, 临床表现多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 临床表现主要为头晕、肢体无力、视野缺损、认识功能障碍等, 很少有癫痫发作。而脑肿瘤慢性病程, 常有癫痫发作。本组病例都用药物治疗, 复查病灶明显缩小。
3.2影像表现与分析平扫病灶信号:病灶呈长T1长T2信号, T2病灶呈中心极高信号影、周围稍高的晕环式信号, DWI病灶信号则为中心等低信号影、边缘略高信号影, 病灶ADC值低于健侧ADC值。(5) 增强扫描表现:20个病灶均有不同程度的强化, 13例患者病灶为非闭合性环状强化, 且内壁清晰光滑, 其中3例为不典型性开环状强化, 呈多开口状;1例病灶呈不均匀斑片样强化, 2例病灶强化呈闭环状, 1例病灶强化呈线条状。MRS扫描显现13例患者NAA (N-乙酰天门冬氨酸) 峰均有降低, Cho (胆碱) 峰和Cr (肌酸) 峰则有不同程度升高, 且出现明显的Lac (乳酸) 峰。PWI扫描显示, 2例患者病灶均有低灌注现象。2例患者共有5个病灶线条状强化走向与侧脑室垂直, 其中2个病灶有线条状血管影。
综上分析, 脑内DTP患者容易被误诊为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本文从患者的年龄、病灶分布的部位、临床表现、影像特征及激素冲击治疗后影像对比等多方面分析, 可提高脑内DTP的诊断准确率, 提高治疗的准确性, 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张伟, 刘勇, 薛鹏, 等.脑内脱髓鞘性假瘤MRI表现[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6, 32 (7) :1026-1030.
[2]方金洲, 杨大为, 姚晶晶, 等.MRI增强扫描对脑内脱髓鞘假瘤的诊断价值[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2012, 19 (3) :225-227.
[3]付峰, 陈振东, 董海波, 等.脑内脱髓鞘假瘤M R I及病理学特征[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1, 22 (12) :871-873.
[4]王照阁.MRI对脑脱髓鞘假瘤诊断和疗效评价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7, 23 (10) :1-3.
[5]蒋代彬, 张连山, 王建, 等.脑内假瘤样脱髓鞘的MRI表现特点[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 3, 28 (1) :60-63.
[6] 范伊哲, 任翠萍, 石晓莹, 等.脱髓鞘假瘤2 0例临床特征及MRI诊断[J].实用医学杂志, 2015 (6) :984-986.
[7]朱熙, 莫友发.脊髓多发性硬化的MRI诊断及临床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 2010, 8(6) :6-8.
[8]张文洛, 戚晓昆, 刘建国, 等.瘤样炎性脱髓鞘病MR I的临床意义[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0, 18 (4) :253-256.
[9]罗晓, 陈少琼, 康庄, 等.4种罕见脱髓鞘疾病的MRI表现[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1, 27 (2) :281-285.
[10]苗延巍, 蔡兆诚, 张清, 等.多发性硬化白质脱髓鞘斑块的磁敏感加权成像及动态磁敏感增强灌注成像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 201 1, 45 (5) :426-431.
[11]刘建国, 乔文颖, 郑奎宏, 等.瘤样脱髓鞘病与胶质瘤的临床、影像对比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 2014, 94:3047-3051.
[12] 龚辛春, 李慧芳, 王维娜, 等.脱髓鞘假瘤的临床病理观察[J].常州实用医学, 201 0, 26 (5) :283-286.
[13]邹光成, 刘玉博, 刘永辉, 等.脑脱髓鞘性假瘤磁共振成像表现[J].实用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 13:219-222.
[14]范伊哲, 任翠萍, 石小莹, 等.脱髓鞘病假瘤2 0例临床特征及MR I诊断[J].实用影像学杂志, 2015, 31:984-986.
[15]孙长录.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假瘤的MRI特征与诊断价值的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 2 017, 15 (12) :8-10.
[16]张福康, 冯仕庭, 陈境弟, 等.肺结核球和炎性假瘤C T动态增强扫描的表现[J].中国CT和MRI杂志, 2011, 9 (2) :32-34.
文献出处:赵文,钱伟军.炎性脱髓鞘假瘤MRI表现及临床特征表现[J].中国CT和MRI杂志,2019,17(02):125-126+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