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告白》:终其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成为真正的自己

“莉迪亚死了,可是他们还不知道。”

本以为是一部逻辑缜密的推理小说,结果读到最后才发现,这是一本关于家庭教育、关于个人成就的故事。

整部作品想要传递出的思想非常直接,就如小说开篇那句话——“莉迪亚死了,可他们还不知道。”

如果看完这个故事,就会发现这句话蕴含了意味深长的告白。

听说爱如潮水,其实爱也能一点一滴汇聚成一个湖泊,但是有多深呢?

他们并不知道。

2014年,华裔女作家伍绮诗的处女作《无声告白》横空出世,构思到出版整整用了六年时间。

一经出版便横扫众国畅销榜单,力压压斯蒂芬·金、村上春树、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大卫·尼克斯等99位文坛名家的作品,并且获得亚马逊最佳图书第一名。

《无声告白》讲述:16岁的女孩莉迪亚因父母的重度期待之下,不堪重负的她选择死亡。

悲伤的父母误以为是谋杀,就开始追寻凶手,最终发现自己才是把女儿推向死亡的凶手。

带给读者直面思考,是家庭期待下、自我成长的矛盾关系。

小说一开头就说明了女孩莉迪亚已死亡的事实,在第二章就开始追忆起父母詹姆斯和玛丽琳相识、相恋再到婚姻。

2014美国亚马逊年度最佳图书第一名——《无声告白》探索了身份危机、人生成就、种族、性别、家庭以及个人道路。

并且,这本小说没有任何一处落笔是粗疏的。我唯一担心的是,我对《无声告白》的刻骨崇拜,会导致读者对这本书抱有太高的期待。

但这本书就是好得这么极致!深情力透纸背,刺痛你心,用词精准而克制,文风温婉而细腻。

——《纽约时报书评》

《无声告白》通过16岁女孩莉迪亚的死亡,为我们慢慢揭开隐藏在一个家庭中,甚至连父母都从未了解过的真相,而这个真相甚至乎振聋发聩。

一个中国男人与一个白人女孩组成了一个家庭,相继生下大儿子内斯,二女儿莉迪亚,小女儿汉娜。

二女儿莉迪亚遗传了母亲的蓝眼睛和父亲的黑头发,被视为掌上明珠,父母皆把自己的梦想寄托于这个小女孩身上,为此花费了巨大的精力。

迪莉娅死了。

她的父亲内疚不已,母亲一心想找出凶手,莉迪亚的哥哥则认为隔壁的杰克与妹妹的死有关。

只有莉迪亚的妹妹看得一清二楚,而且,她很可能是唯一知道真相的人……

16岁的莉迪亚在湖里溺水身亡。

警察调查迪莉娅是否存在家庭暴力、是否存在家庭关系不和睦,莉迪亚在学校人际关系一系列问题,迪莉娅的父母一再否认。

他们没有说谎,莉迪亚是父母心中的“完美女孩”,是父母的全部期望。然而,莉迪亚的所有光环其实都是伪装的。

从她五岁那年,被迫学会了迎合和违心。

莉迪亚被父母赋予了最大的希望,父母不懂女儿,只是一味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女儿,女儿顺应着父母的无形压力。

她的内心有道年幼时失去母亲的阴影,她害怕母亲的再一次消失,她单纯的以为只有让母亲高兴了,母亲才不会再一次消失。

可是这小小的年纪承载了她无力承受的痛苦,最终她想要结束这一切,回归最初。

压死骆驼的不是最后一根稻草,而是骆驼无力承受的无尽绝望。

梦想可以继承吗,很多父母觉得可以,但他们身处其中而不自知,并且在无限循坏着这样的故事。

也许只有当置身事外时,我们才能看得明白——一个人,永远无法修补他人的遗憾,也无法圆满他人残缺的人生。

梦想,无法完美的继承。

相信绝大多数父母,都是希望能通过指引,让自己的孩子少走弯路,过“正确”的人生。

但什么又一定是正确的呢?这衡量的标准,是金钱、地位,还是孩子的快乐?

生命的真谛,不应该只是结果,而是经历。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他们承载着父母的期待,却不该成为父母思想的“奴隶”。

希望父母能对孩子多些理解和尊重,引导他们成长,但别干涉他们的人生。

我们的人生是自己的,我们终其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

按照自己的意愿活着,这样我们才算是真正拥有自己的人生,才算是成为真正的自己。

你不要一个人独自在那里安静
你可以跟我们一起
学习快乐
忘记烦恼
共同进步
美好人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