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人民时评》的这五个比喻,助你破解申论写作的文采“密码”
近期,新晋女“海王”项思醒刷了屏,但是对于申论学习来说,人民时评才是真正的汪洋大海,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宝藏,越是深入研究、反复研究,越觉妙不可言。短小精干的时评,展现了评论界顶端智慧的碰撞。今天就让我们来抽丝剥茧,揭开时评中的比喻句的老底,感受下学习的快感吧。
一、最后一公里
例句:
1.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动新品种、新农艺落地生根,让农民学得会、用得上、真管用,打通科技创新的“最后一公里”。
2.从落实情况看,近年来简政放权、减税降费等政策制定步步深化,但各地执行力参差不齐,有的政策卡在基层“最后一公里”,导致企业获得感不强。
分析:
十八大以后,“最后一公里”迅速成为热门名词,这和其生动形象是分不开的,老百姓最容易接受的就是这种接地气的讲法。原来是针对政策始终“走在路上”,服务始终“停在嘴上”,实惠没有真正“落在身上”的“末梢堵塞”问题,提出“最后一公里”的概念。后来引申出种种“最后一公里”的说法,比如: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社会救助“最后一公里”、办税服务“最后一公里”等等,只要是落实层面的,都可以用这个比喻,可谓是比喻句中的“万金油”。
二、头雁效应
例句:
1.推行林长制,要发挥“头雁效应”,以“关键少数”示范带动“绝大多数”。
2.头雁率先垂范,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就会形成“头雁效应”,这支队伍就会向着目标同心同德、奋勇前行。
分析:
“头雁效应”原指雁群中领头飞的大雁,发挥带头作用,从而激发 “雁群活力”,实现万里迁徙。现在各项工作都讲究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发挥带头作用。“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领导的作用是发挥团队合力的关键。要用好“头雁效应”这个比喻,要注意两个关键词:关键少数和一把手责任制。从这两个层面展开论述,把内容丰满起来。
三、根子
例句:
1.水问题表现在水里,根子在岸上,
2.教师负担重,既有教育系统自身原因,也有治理体系不完善和治理能力不足等深层次原因,问题的根子还是出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上。
分析:
“根子”这个词语与其说是一个比喻,不如说是一个另类的关联词,往往用来揭示深层次原因的,与常规关联词的不同之处在于,能形成一种哲学上的辩证美、体现思维的逻辑性。还能够启发灵感,让我们写作的时候,文思泉涌,让文章更有深度,这是其“隐藏属性”,谁用谁知道,不妨多学学。
四、快进键
例句:
1.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仍然滞后,需要按下加速键。
2.宝兰高铁的开通,为西部发展按下快进键。
3.为医改按下“快进键”。
分析:
“快进键”原指在使用网络电视播放软件的时的快进操作,比喻提高速度。这个比喻最大用处是给文章起标题,比如:为工业减排按下“快进键”、“数字力量”按下复工复产“快进键”、宝兰高铁按下西部发展快进键等,让文章标题显得生动活泼,凸显气势。当然,也可以用在行文中,作为分论点或者是其他地方,那想必都是极好的。
五、套装比喻句
例句:
1.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不仅是发现问题的“显微镜”,还是医治痼疾的“手术刀”。
2.面向未来,工业绿色发展在担纲碳减排“主力军”的同时,也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3.绘好“雄安画卷”,高标准规划设计是“起笔”,高质量建设和发展是“着色”。
分析:
套装比喻句既有比喻的优美典雅,又要排比的磅礴气势,还有逻辑的思辨之美,可谓是比喻的高端玩法,属于“妙手偶得之”,可遇不可求,所以我们重在平时的积累和学习,而不要妄图自己写作时灵感迸发,这里给的三个套装:“显微镜”和“手术刀”、“主力军”和“新引擎”、“起笔”和“着色”,都是具有通用性的,万丈高楼平地起,学问贵精不贵博,与其面面俱到,不如先学会几手“绝招”,就从这三个套装比喻句开始筑基,逐渐打造文采的“琼楼玉宇”。
今天就简单介绍到这里,希望能给大家一点点的启发,不枉我百忙之中抽空写写。
近期文章链接:
2.把师德建设挺在教育之前(申论例文)
5.无领导小组面试技巧来了,个人陈述最强模板奉上(以广东真题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