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学习累吗?汉朝教育简单粗暴,清朝皇子几乎无休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非常重视教育的国度,即便是放眼现在,无数的家长们本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殷切希望,除了让他们的子女在学校学习文化课程,而且还孩子安排了大量的课外文化补习班。

一个小孩,放学、周末、寒暑假,只要是有一丁点的时间,钢琴班、数学班、口才班、舞蹈班等等,甭管小孩喜欢不喜欢,一股脑地全部给小孩满上。

可以说,现在的小孩是真心累,甚至偶尔都爆出有的小孩累死等新闻,现在的家长美其名曰“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其实,如果学业太多恐怕不是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而是让孩子累死在起跑线上吧?

既然提到了孩子学习太累这个话题,那我们就来聊聊古代小孩上学的情况,看看他们上学到底累不累?

先秦时代,学习是贵族子弟的专属,寻常百姓几乎都是白丁。在影视剧中,经常会看到一幕有趣的镜头:一张官府公告贴在墙上,一个读书人大声读着公告内容,旁边的人都仔细听着。

应该说,这个情景很符合古代的国情,毕竟先秦时代的百姓,由于教育被贵族垄断,平民基本上都是白丁,所以就造成了华夏大地到处都是文盲。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孔子为了打破贵族对教育的垄断,到处游历讲学传播思想,所以孔子就成为了“万世师表”的楷模人物了。

在汉朝,大汉王朝的中央政府设有太学,太学是当时汉朝中央政府设立的最高学府。其教学制度并不严格,没有规定毕业年限,教师没有考勤一说,学生上课和学习比较随意,当然,更不可能出现今天打了鸡血似的补习班。

在汉朝的教育体制之下,更多强调的是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律以及创新晋升,而非做无用功般的“填鸭式教学”。

尽管汉朝的教学体制简单粗暴,但并不意味着对学生纵容。

汉朝太学的考试一年一次,因此也叫“岁试”

在岁试中,考官会根据难易程度分为两科,由学生自主选择。岁试完毕后,依据成绩优劣,成绩好的可以授予官职,成绩不好的勒令退学,成绩一般的继续留校读书。

因此,在汉代,小孩上学累与不累完全取决于个人,而非当时的教育大环境,他们的考试只是为了考入太学,并没有陷入为了考试而考试怪圈。

自唐以降,小孩子们快乐的天性再也找不回来了。

唐朝的中央官学模式大抵与汉朝类似,但考试的频率却大幅度提高。

唐朝的考试有旬考、月考、季考、岁考等,其类似于如今中学生的周考、月考、期中期末考、模拟考等等。

另外,唐朝有着严格的劝退制度,连续三年考试不合格、在校九年未毕业、旷课太多等情况都会被勒令退学。

考试多、规矩多,所以唐朝的孩子那是真心的累。

不过,唐朝的学生还不是最累的,清朝的学子才是累到了怀疑人生,尤其是清朝的皇族子弟,更是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大概也只能用头悬梁、锥刺股之类的典故来形容了吧。

清代史学家赵翼曾大发感慨地说:“本朝家法之严,即皇子读书一事,已迥绝千古。”

从赵翼的话就可以作证出清朝皇族子弟的学习的严酷程度了。

那么,清朝皇族子弟到底有多累呢?

根据相关史料记载,清朝皇子6岁入学,皇子们上课的地点一般是在上书房,由于皇子们的住所普遍距离上书房比较远,所以天不亮皇子们就要早早起床披星戴月赶路上学。

进了教室后,皇子们要首先自习一个小时,一个小时后,等老师来了就开始上第一堂课,此时竟然还只是凌晨5点钟。

这还不算完,5点钟正式上课后,孩子们要一直上到当天下午的5点,细细算来,皇子们一天至少也得整整上12个小时的课程,简直比资本家旗下的血汗工厂还恐怖!

不仅如此,清朝的皇子基本都没啥假期可休,一年当中除了春节、端午、中秋、皇帝生日和自己生日,几乎全年无休,满打满算整年也只有可怜的5天休息时间。

清朝皇族子弟学习都刻苦到了极致,上行下效,自然,民间的读书人也是不甘于人后。

据说,年少时期的曾国藩非常愚笨,为了弥补自己的先天不足,曾国藩读书非常用功,常常挑灯夜读,不知疲倦。

一次,一个小偷潜入了曾国藩的卧室打算偷东西,这时,曾国藩突然进来了,小偷只好躲在了房梁之上,静待曾国藩离开再伺机下手。

可没想到曾国藩资质太过愚钝,连着闹腾了几个时辰都没能背诵下一篇古文,小偷在房梁上一觉醒来,见东方发白,闻鸡啼叫,小男孩还在磕磕巴巴地诵读。终于,小偷再也忍受不了了,他跳下来,很生气地对曾国藩说:“就你这么笨还读什么书?我听几遍就会背了!”于是贼人将那篇文章从头到尾地背诵了一遍,然后扬长而去。

当然,这个故事只是个传闻,但从中我们能也能感受到,古代的小孩读书原来也是很不容易的,他们甚至比当今的小孩更累。

十年寒窗,学子不易,请善待学子,换位思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