莴笋,栽培病害防治

开头

文中的莴笋是在昆明呈贡遇见的,莴笋和前面写过的生菜一样,都是莴苣的变种,是经常栽培的蔬菜。

不过文中的莴笋长得很好,可能是露天的缘故,查莴笋文献的时候,多提到莴笋栽培中出现的病害,我们来了解一下防治方法。

莴笋病害
01
莴笋灰霉病

莴笋灰霉病病菌以菌核或分生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年菌核萌发产出菌丝体,其上着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蔓延。

遇有适温及叶面有水滴条件,孢子萌发产出芽管,从植株伤口或衰弱的组织上侵入,扩展速度快。病部产出大量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后期逐渐形成菌核越冬。

02
莴莴笋软腐病

带菌病残体,及未腐熟的农家肥,土壤中越冬的病原菌,是下一茬作物发病的初侵染菌源。

在生长季节,残留在土壤中的病原菌可从幼芽和根毛进行多次再侵染。

此外,病原菌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如昆虫、灌溉水、雨水、土壤、肥料等由自然裂口或伤口侵入,引起软腐。

带菌植株在采收后可继续发病,并传染健株,引起贮藏期腐烂。

流行规律

病菌属弱寄生菌,容易侵染生长衰弱或受低温侵袭的部位。连年种植或种植其他寄主作物,会使灰霉病菌基数较高,气候条件一旦适宜,易发病。

病菌喜高温、高湿的条件。多雨高湿、叶面结露、叶缘吐水,均利于发病。施用未腐熟的带菌粪肥,发病亦重。

病原细菌繁衍的良好环境为雨水多、土壤湿度大。当雨点撞击寄主发病部位时,就会形成向外飞溅的小雨点,可直接将软腐病的病原细菌向外传播。

农事操作不当和昆虫取食造成大量伤口,成为软腐细菌侵入的重要通道。地势低洼、田间易积水的,发病重。

前茬为十字花科、茄科、葫芦科作物的发病亦重;病田连作,发病逐年加重。

农业防治

因地制宜选用较抗病的品种;培育适龄壮苗,苗龄以具6~8片真叶为宜。

收获后期彻底清除病株残体,土壤深翻20cm以上,将土表遗留的病残体翻入底层。

浇水宜在上午进行,严禁大水漫灌,每次浇水后,及时通风排湿,防止叶片结露。

合理轮作,与葱蒜类、禾本科作物实行2~3年轮作;采用深沟高畦栽培,合理密植,严禁大水漫灌。

合理施肥,生长中后期避免偏施氮肥,应增施磷、钾肥,施用充分腐熟的堆肥。

发病后及时拔除病株,带出田外烧毁,并对病穴喷施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结尾

莴笋的介绍就到这里啦,是个蛮好吃的蔬菜,在种植过程中多注意防护,可以避免病虫害的产生,也能减少农药的使用。

参考文献

(1)莴笋根茎部病害的病状特征及防治措施 鲁广宇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