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避暑秘技

炎炎夏日,酷热难耐,为了能抵御高温环境的伤害,不同的昆虫都有着自己的一套「避暑」秘技。

自带“风扇”的蜜蜂

来源:www.un.org

蜜蜂是具有社会性行为的昆虫,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因此它们在面对外界温度变化时,往往也需要集体的力量。

来源:www.thecut.com

炎热的天气里,为了避免蜂巢温度过高,多达三分之一到一半的蜜蜂会主动飞出巢穴,从而减少它们自身产生的热量。

如果这样还不足以降低蜂巢的温度,一部分蜜蜂将会飞到巢穴入口处,努力扇动双翅,为巢穴吹进一阵阵微风。

@ The Bush Bee Man/YouTube

就这样,这些小家伙舍小我、为大家,化身成一个个“小风扇”,为其它同伴送去凉爽。

来源:wildflowermeadows.com

不过,如果巢穴外温度太高,蜜蜂们就算再拼命扇风,扇进去的也更多的是热风。这时候,蜜蜂就需要使用另外一个降温妙招。

一部分蜜蜂会去寻找水源,并吸取水分储存在体内带回巢穴。之后,这些取水的蜜蜂将水分排出,由巢内的蜜蜂将水洒在巢穴里,这样就可以通过水分蒸发带走巢穴内的热量。

来源:www.newscientist.com

身穿“防晒衣”的蚂蚁

来源:physicsworld.com

生活在撒哈拉沙漠的银箭蚁Cataglyphis bombycina常常需要面对极端的高温天气,为了抵抗高温和暴晒,银箭蚁身体表面布满密集的茸毛,远远看去就像穿着一身绚丽的银色“外衣”。

来源:www.youtube.com

虞南方等发表在《Science》的研究表明,给银箭蚁脱毛后发现,银箭蚁保持低温的能力显著下降。在相同的环境中,正常银箭蚁比被脱毛的银箭蚁体温低5~10℃。

头部脱毛前(上)后(下)银箭蚁头部散热性对比

2015年诺曼·南史等发表在《Science》的研究表明,银箭蚁每根毛发的横截面是三角形的,横截面和毛发上的波纹表面能够像棱镜一样反射光,进入银箭蚁毛发的光线全部内反射,最后从毛发底部弹出去。

茸毛的反光效果减少了银箭蚁在阳光下的吸热量,防止身体过热,也让银箭蚁具有明亮的银色光泽。

背部茸毛反射了照在银箭蚁身上至少95%的太阳光,让它们能够在炎热的撒哈拉沙漠中生存下来。

这种近乎完美反光特性,在自然世界中也是独一无二的!

来源:Courtesy of Matthias Wittlinge

另外,银箭蚁还进化出了一般蚂蚁没有的“大长腿”,不仅爬行速度变快,也让它们的身体远离热沙。

而且,银箭蚁在全速移动时,甚至可以将两只前足从沙子上抬起,避免热沙烫足。

来源:见水印

不仅如此,它们离巢寻找食物之前,体内能产生热休克蛋白(抗热性),这种蛋白使得银箭蚁的细胞在高温下仍然保持正常。

来源:www.washington.edu

除银箭蚁以外,箭蚁属Cataglyphis 的二色箭蚁Cataglyphis bicolor、Cataglyphis savignyi、壮箭蚁Cataglyphis fortis和毛里塔尼亚箭蚁mauritanicus,它们也都生长在北非的撒哈拉沙漠,能够在烈日下觅食,忍受的最高临界温度可达53℃,被吉尼斯纪录评选为最耐热的昆虫。

来源:www.sciencephoto.com

爱吐泡泡的苍蝇

来源:flyvomit kidsanimalstation.com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见过,苍蝇吐泡泡?它们从嘴里吐出一滴液体,然后又“呲溜呲溜”将它吸进去,再吐出来,再吸进去......

那苍蝇为什么会有如此奇怪的举动?对此,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猜想。

其中,圣保罗大学的Guilherme Gomes等人发现大头金蝇Chrysomya megacephala在吐泡泡时可以降低自身的温度。

Chrysomya megacephala 来源:www.eurekalert.org

当大头金蝇吐出液滴时,蒸发会降低液体温度,然后大头金蝇将冷却的液滴吸入,就会降低它们本身的体温。

苍蝇吐泡泡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研究人员使用红外热成像相机在大头金蝇“冒泡”时观察它们身上的温度变化,结果发现随着凉的液体摄入,大头金蝇首先降低了大脑的温度,此后又很快降低了胸部和腹部的温度。

此外,研究小组的成员还观察到,随着空气温度的升高,大头金蝇会产生更多泡泡,但在潮湿的环境中,空气中的水分会阻碍蒸发,气泡的数量也就减少。

当然,这并不是唯一的答案。

有科学家认为,苍蝇把未消化完全的食物吐出来,通过蒸发消除一些水分,再反复重复操作,这样最后吃进去的就是浓缩的精华。

另外,苍蝇在吐泡泡、吸泡泡的过程中,可以顺便冲洗它们的口器,给自己也漱个嘴。

爱泡温泉的水蝇

对于大多数昆虫来说,美国黄石公园滚烫的温泉水并不是适宜生存的环境。然而,布氏水蝇Ephydra bruesi却聪明地选择生活在由蓝藻细菌与蓝绿水藻丛等组成的特殊微环境里,这样便能在43℃的温泉水中安然生存。

来源:inaturalist.ca

该属的其它成员生命力也是相当顽强,比如可以生活在加利福尼亚的莫诺湖的碱水蝇Ephydra hians,要知道莫诺湖的湖水比海洋水还要咸三倍,碱性更强,这对生活在那里的任何生物都是一项挑战,而对于该碱水蝇来说,却是舒服的享受。

来源:en.wikipedia.org

除了这些特殊的避暑秘技,大部分昆虫降低体温还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比如夏眠、主动寻找遮蔽物(叶背、地穴、树洞等)。人们对昆虫耐热性的了解只是冰山一角,还有许多有趣的的奥秘等待着我们去发现。

但不得不说,昆虫有着如此惊人的避暑本领,实在令人羡慕,而作为人类的我们,emmmm,只能默默打开了空调。

图片来源:Google 来源见水印

Madeleine M. Ostwald et al.The behavioral regulation of thirst, water collection and water storage in honey bee colonies如有侵权 联系删除

本期小编:桃花岛主

来源:人呆手户

由科普中国重新排版编辑
内容来自:人呆手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