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8杜甫五律《野望因过常少仙》读记
杜甫五律《野望因过常少仙》读记
(小河西)
野望因过常少仙
野桥齐度马,秋望转悠哉。竹覆青城合,江从灌口来。
入村樵径引,尝果栗皱开。落尽高天日,幽人未遣回。
杜甫有五律《别常征君》和七律《寄常征君》,人们由此猜测“常少仙”即常征。唐人称县尉为“少府”或“少公”,而西汉曾为县尉的梅福后来得道成仙,人们又推测“少仙”是县尉雅称。诗中有“幽人”二字,人们进一步推测常以前是县尉,现在已幽居。其实,我们能明确的只有两点:一、此人姓常。二、此人居青城。由此大致推测,此诗或作于上元元年(760)秋杜甫游青城间。
野桥齐度马,秋望转悠哉。竹覆青城合,江从灌口来。
悠哉:思念貌;悠闲貌。《关雎》(诗经):“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休上人怨别》(梁-江淹):“西北秋风至,楚客心悠哉。”
青城:蜀州青城县。《元和郡县图志》卷31蜀州:“青城县,望。南至州四十一里。”
灌口:灌口山。《元和郡县图志》卷31彭州:“导江县,望。东至州五十八里。…灌口山,在县西北二十六里。汉蜀文翁穿湔江溉灌,故以灌口名山。”
大意:我们俩一齐骑马度过野桥,举目秋望悠哉游哉。茂盛的竹林把青城遮蔽(参孟浩然“绿树村边合”),滔滔江水从灌口山奔来。
入村樵径引,尝果栗皱开。落尽高天日,幽人未遣回。
樵径:砍柴人走的小道。《仙游寺》(唐-李华):“舍事入樵径,云木深谷口。”《过横山》(唐-刘长卿):“却寻樵径去,惆怅绿溪东。”
栗皱:栗子带刺的外壳。(栗蓬)。《湖头别墅》(唐-贯休):“饥鼠掀菱壳,新蝉避栗皱。”《小园口号》(清-李锴):“栗皱开夜雨,豆荚喜秋风。”【《益部方物赞》(宋-宋祁):“天师栗,生青城山中,他处无有也。似栗,味美。惟独房为异,久食已风挛。”】
幽人:幽隐之人。《命子》(东晋-陶潜):“凤隐于林,幽人在丘。”《苦竹》(杜甫):“幸近幽人屋,霜根结在兹。”
遣:使,让。《送夏侯审参军游江东》(唐-李嘉祐):“袖中多丽句,未遣世人闻。”《寄人》(唐-崔道融):“花上断续雨,江头来去风。相思春欲尽,未遣酒尊空。”
大意:沿着樵人的小路进村,品尝的栗子皮已剥开。太阳已完全下山,主人没让俺这个幽人返归。
诗意串述:首联点题。秋天某日拜访常少仙,少仙陪同骑马过桥野外游玩。田野里转来转去悠闲之至。次联写野望所见。映入眼帘的是漫山遍野的竹子,好像要把青城给“覆”了。有一条江水从灌口山奔流而来。后二联写盛情款待。野望结束后,便沿“樵径”回少仙家。到家后吃的是土特产—已去壳的栗子。天已很晚,按理该告别了。但“幽人未遣回”。是说“幽人未遣俺回”呢还是说“未遣俺这个幽人回”呢?单从诗本身找不出答案。反正常少仙对杜甫挺热情,要杜甫留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