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的世界,无非“势利”二字
成人的世界无非“势利”二字
《红楼梦》十七回之后,大观园是主场景,孩童的世界是全书的主体。十七回之前,大观园未建成,成人的世界是叙述的主体。曹公笔下的成人世界是怎样一番景象?无非“势利”二字。此二字尤以第六回刘姥姥进大观园写得最穷形尽相。这一回何以平白地出了这个村妪,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贾府太大,用曹公的话说,三四百人丁,一日的事情少说也有一二十件,乱麻一般,无从说起,于是借了这么个导游,带我们从外到内走一趟,也就大概有个头绪了。
△刘姥姥,电视剧《红楼梦》剧照
这刘姥姥按说不是贾府的亲戚,是王夫人王家的亲戚,也不是正儿八经的亲戚,只是祖上“因贪王家的势利,便连了宗,认作侄儿”。此回开篇就出“势利”二字,祖上屈尊做了有钱人家的侄子,想是料到了后人日子会艰难,过不下去。于是这刘姥姥就带着孙子板儿来贾府寻王夫人打抽丰。
先到了贾府的大门口,看到了几个“挺胸叠肚、指手画脚的人,坐在大凳上说东谈西呢”,几个叠词勾描出豪门刁奴之气息。刘姥姥算是个敢闯敢为的了,看到这几个人,心里也不免发了怯,又鼓起勇气,“蹭”过去,说出自己要找谁。那几个人先盘问了她一番,然后“不瞅睬”,“半日”,又才让她在墙脚下等着,说一会儿那周瑞家里就有人出来了。你看曹雪芹的叙述能力,一个“蹭”字便写尽了刘姥姥的情态;而写豪奴之骄横,用了“半日”二字,只是一个长的停顿,哪用得着具体描写,哪用得着形容词,节奏便是戏剧,便是人物。
那刘姥姥正要去等着,内中又有一老者说,何苦误她的事,让她去后门打听。若不是这个好心的老者,刘姥姥便是等到太阳落山,也未必能等来要找的人。这个场景,这样的嘴脸熟不熟悉,今天还是有这样的势利小人,还是这副德行,古今如此。
刘姥姥便去后门打听,后门口二三十个孩子在玩耍,可见大族气象,人丁之旺。这才找到了太太的陪房周瑞家的,那周瑞家的便替她引荐了王熙凤。一路逶迤而入,见尽奢华排场不讲,王熙凤的登场,貌似不经意的几句话,虽说云山雾罩,却玩味无穷。
△电视剧《红楼梦》截图
周瑞家的带刘姥姥和板儿进了王熙凤的屋子,站在了凤姐面前。姥姥看见了凤姐,那凤姐可没看见姥姥,只是端端正正坐在那里,手内拿着个小铜火箸儿。平儿端着一杯茶站在旁边。那凤姐也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拨手炉内的灰,慢慢地拨,慢慢地问:“怎么还不请进来?”你看这个派头。然后呢,她一面说,一面抬身要茶时,这才看见周瑞家的带着两个人站在面前,忙欲起身,犹未起身,满面春风地问好,又嗔着周瑞家的不早说。
最爱看曹公的这种白描,笔墨虽简,魂魄尽出。这一小段文字,有多少玄机:三个大活人站在面前,凤姐到底是看见还是没看见?不看凤姐,视其左右,她问完,周瑞家的和平儿竟然都没回答,以凤姐之威,她们怎敢如此?可见是训练有素的,早就熟悉这个套路,所以一个都不做声,安安静静地把空间留给凤姐做戏,此所谓于无声处听惊雷,曹公总能在这样的不写之处,写尽人间情态。这也是中国旧小说最妙的地方,你得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心去体察。这样的小说难写,但读起来有嚼头。现在的小说太好写了,作者连人物心理都说完了,一说了事,全程充当全知全能的解说员。
△电视剧《红楼梦》截图
凤姐为什么要演这么一出,不累吗?这就是为穷亲戚量身定制的节目,不能明着摆谱,那就暗着给你摆个谱,既摆了谱,又叫你挑不出理来。说得更直白点,她心里已经明白刘姥姥所为何来,是要破点财,但又不想破太多,要让对方觉察到没那么容易——我又拙劣了,在这里主观解说,曹公不用,漫不经心的几笔白描就好了。
就人物塑造而言,曹公是我读过最高明的,因为他写人物已不仅仅在文学的维度上了,怎么讲,以凤姐的外貌为例,说“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丹凤眼好说,怎么还带三角形状呢?好看吗?总之是个很奇怪的描写。此处须懂点相法才能明白。丹凤眼是主贵的,以凤姐之出身,贵自不待言;三角眼主管理和执法,所以她二十来岁便当了荣国府的管家奶奶;弯弯眉的女子本是多子的,但眉梢一往上吊就不好了,不旺子息还克夫。从王熙凤后面的人生轨迹看,好容易怀上了,结果流产了,还是个男胎,只育有一个女儿,丈夫贾琏后来获罪流放。
写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所谓“罥烟眉”其实就是眉毛淡薄,应当颜色还偏黄,《麻衣神相》上说,黄薄眉主破败客死,又说眼睛要“神不欲困”,“光不欲流”,黛玉眉眼之间这叫鬼幽之相,再加上身形如弱柳扶风,她的结局果然是早夭,客死他乡。
△林黛玉,电视剧《红楼梦》剧照
写贾母的大丫头鸳鸯,“蜂腰削背,鸭蛋脸面”,“两边腮上微微的几点雀斑”,这是典型的木形人,身形细长,脸也容长,这样的人敏感操心,容易得抑郁症。腮上雀斑,妇科也有问题。鸳鸯性格正是这样,比较偏激,不愿意嫁男人,后来自杀殉主了。
就这么几处小细节,就能看出曹公所通达的学问之多,这就是一个传统中国小说家的素养,随设一笔,微妙玄通。
又写如何周济刘姥姥,也是曲折顿挫,笔若游龙。那凤姐明知刘姥姥的来意,自己不先开口,让那刘姥姥忍耻求她,话刚出口一半,她又借故打断,说不必说了。到给银子的时候,说是给丫头做衣服的二十两银子先给刘姥姥,听起来似乎很有情义,没有现钱,挪借了也要周济你,却又是给丫头的银子,听来总觉得不是那么舒服。穷亲戚登门了,理应让她舒服,却又不能真的让她舒服。所以你看,成人的世界累不累?再看那些什么周瑞家的女婿打官司求到贾府,来攀亲戚的,来求利益的,各种趋炎附势,连一桌牌打的都是人际关系。为什么还是孩童的世界好,至少玩耍是真的玩耍,说笑是真的说笑。
二十两银子,相当于当时一个普通人差不多一两年的工资了,刘姥姥拿着这些个钱回去,很过得去一阵子了。王熙凤这个人,她这辈子做过不少恶事,数不胜数,总之一个有背景的官太太该干的坏事她都干过,所以她的命运也非常惨,但是她的女儿巧姐在大难临头时却意外得救。根据脂批和判词,是刘姥姥救了她。太虚幻境巧姐判词说的“偶因济刘氏,巧遇得恩人”。那王熙凤如此虚伪地行了点善,上天却如此厚报她。我们哪怕种下一点点福报资粮,都能开出无尽的繁花,这是上天的慈悲。
第七回批语里有几句总评,说“周妇之谈,执利之害真凶”,“作者具菩提心,于世人说法”。你看《红楼梦》所为何来?
“脂批”是什么?就是和曹雪芹同时存在的一个批注此书的人,署名“脂砚斋”。或是他(或她)和曹公一起完成的这部著作,兴许原本就是曹公本人。也就是说,这本书从一诞生起就是既有原文又有批注的,而且从署名看,批注者还不止一人,只是绝大多数批语出自脂砚斋而已。
△《红楼梦》(脂砚斋批评本),岳麓书社出版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有很多据此做索隐和探佚的,我这次讲《红楼梦》原则上不讲索隐和探佚,因为被讲得太多了。《红楼梦》的作者是要借此书让人觉悟的,他的家庭隐私和我们生命的关系其实不大。有人指月亮给你看,你偏去研究指月亮的手指,而忽略了月亮,那就有些可惜了。
END
《石头问道:刘希彦解读红楼梦》
作 者:刘希彦 著
一本打开中国传统文化窗口的《红楼梦》入门书。同样的《红楼梦》,与众不同的解读。
《石头问道:刘希彦解读红楼梦》一书是对不朽名著《红楼梦》通俗化解读的全新尝试,作者对《红楼梦》中人物的解读、主题的探讨,都是立足文本,结合自己的思考,从具体故事情节中分析人物性格及命运、揭示主题,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全书形散而神不散,这种似断而连的多层解读模式,恰恰展示了全书结构的多样而统一,形成了由相对独立篇章解读红楼与整体探讨红楼艺术魅力浑然相成的鲜活解读体征,从宏观到微观,从故事脉络到人物特征,无不探赜索隐,发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