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壮·黄氏《易筋经》气功

【易筋经起源及流派】

一、总述

目前对于易筋经的起源有许多考究和争议,一般认为,易筋经是我国古代流传的一种功法,据传起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527年),相传为印度达摩祖师所创,达摩尊者只身东来,一路扬经颂法,后落迹于少林寺。达摩内功深厚,在少面壁禅坐九年,以致石壁上留下了他的身影。达摩留下《洗髓经》、《易筋经》两卷秘经。《洗髓经》为内修之典,洗髓能洗其内,归人慧可,但未传于世。《易筋经》为外修之书,易筋是坚其外,流于少林,流传至今。当时易筋经内容包括静功和动功,但由于静功是历代口口相传,逐渐失真,以后易筋经的传授已属于动功十二势。宋元以前,易筋经仅流传于少林僧众之中,自清明以来才日益流行,且演变为数个流派,较为通行的是清代潘蔚于1858年编整,并收录所撰《卫生要术》中的“易筋经十二图”,该图也为清代王祖源在1881年摹刻其所作《内功图说》中,并在民间广为流传。

二、达摩祖师

菩提达摩,即达摩,南印度人,印度佛教第二十八代祖师,中国禅宗初祖。据北宋景德年间(1004~1007)道原所撰的讲述佛教禅宗传法谱系的《景德传灯录》记载,“(达摩)越九年,欲返天竺,命门人曰'时将至矣,汝等盖言所得乎?’有道副对日'如我所见,不持文字,不离文字,而为道用’,祖日'汝得吾皮’。尼总持日,'我今所解,如庆喜见阿朗佛国,一见更不再见’。祖日'汝得吾肉’。道育日,'四大本空,五阴非有,而我见处,无一法可得’。祖日,'汝得吾骨’。最后,慧可礼拜,依位而立。祖日'汝得吾髓’。”此段文字被认为是达摩传慧可易筋经、洗髓经的文字证明。然而这段文字说明慧可得禅法精髓,不一定是洗髓经。

三、易筋经与导引术

导引术在中国沸源甚古,至春秋战国时期已为养生家所必习,为秦汉方仙道的一种养生方术。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导引图》有40多幅各种姿式的导引动作,经分析这些姿式,健身气功中,认为今传《易筋经》的基本动作可在《导引图》上找到原型,印度没有关于易筋经和洗髓经类似的著作,虽然瑜伽术动作某些地方与易筋经类似,也没有充足的证据说明易筋经源于印度。然而,据考证《导引图》仅有两图与易筋经相似,因此认为在《导引图》上找到易筋经原型和易筋经起源于中国古代导引术,有证据不足之感。易筋经和瑜伽有相似的动作,确实不能说明易筋经源于印度。关于成书年代国家体育总局根据宋以后之导引书,多有禅定、金丹、丹田之说,此书无此类文旬,认为不会晚于北宋,大概形成于北魏或初唐年间。

四、易筋经与佛教

少林寺的僧侣有习武健身传统,禅宗修持,多以静坐为主,坐久则气血瘀滞,必须以武术、导引术活动筋骨。《易筋经》中之“膜论”、《洗髓经》中“四大假合篇”等,多有佛教含义,体现功禅合一,足以证明佛教僧侣在对《易筋经》、《洗髓经》的创编和传播有历史贡献。另据《内功图说》编者王祖源序文以及少林武术大事记载,王祖源到少林寺学习易筋经确有其事,易筋经是少林寺一门重要功夫无可辩驳。此外,《易筋经》虽谈内功,虽用导引法,但和道教功法不甚相同。比如“小腹运气空松”要求,而没有用丹田、金丹等术语,其锻炼方法揉法、运气等非常独到,非道家所有。

五、易筋经与中医

2008年1月份课题组到少林寺考证源流,少林寺认为易筋经和洗髓经为达摩所创。一指禅推拿流派也认为易筋经源自达摩。《辞海》及《中文大辞典》这两本辞书给一指禅推拿下了如下定义“按摩术亦称一指禅。按摩创于岐伯,至达摩大备,于按、摩、推、拿四法之外,复增搓、抄、滚、捻、缠、揉六法,名日一指禅。岐伯之术,施术者无须习内外功;而达摩一指禅,则须先练外功,使两臂及十指骨节,能柔屈如棉,更练内功,调匀气息,贯全身之气力于一指之尖,使直达病源之所在,其功效有过于药石。”这里内外功就是易筋经内外功,这种说法应该是清代一指禅推拿的代表人物李鉴臣的观点。

总的来说,易筋经功法是释、道、武、医文化相互融合而产生的健身功法,不能证实和证伪易筋经为达摩所创,紫凝道人非易筋经作者。达摩所创禅宗思想对易筋经创立和锻炼有着尤为重要的影响,少林寺在易筋经整理和流传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易筋经》大概形成于北魏或初唐年间,不会晚于北宋,并在习武僧侣中秘传,明清时期逐渐流入其他门派。

六、易筋经之流

易筋经大概主要在僧侣中秘传,明末形成释、道、武、医各家流传局面,并形成不同的流派。

(一)少林易筋经

少林易筋经体现功禅合一特点。少林易筋经内容丰富,并有所演化。少林寺大事记记载,威丰四年(1854年)王祖源到少林寺学习易筋经,于光绪七年(1881年)编辑《内功图说》,记载易筋经和十二段锦等功法。易筋经在清末有所增演,少林空悟禅师所传,周述官编纂的《增演易筋洗髓内功图说》(1895年),内容最为丰富,堪称集易筋经、洗髓经、内功图说之大成者。近年有少林弟子释延王、释德虔等人编的《易筋经》均由《增演易筋洗髓内功图说》内容演化而来。

(二)推拿功法易筋经

易筋经作为推拿练功较为确切的传承始于清代李鉴臣先生。李鉴臣是河南人,精于一指禅推拿和易筋经等少林功夫。李鉴臣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收丁凤山为入室弟子。后来丁凤山在江浙一带行医,并传授门徒,其弟子有王松山、钱福卿、沈希圣、丁树山等人。1956年,丁风山再传弟子朱春霆创办上海推拿医士学校,即上海中医药大学推拿系前身,易筋经作为学生必修课程,所练易筋经十二式,与清?王祖源编辑的《内功图说》中易筋经十二势基本一致,其目的主要是增强推拿医生体质和功力,其特点是定式训练为主,并根据推拿需要动作有所调整,如摘星换斗上边的手改成钩手、卧虎扑食五指抓地后增加了俯卧前撑动作。近年“推拿功法”一词取代“推拿练功”,推拿功法易筋经包括了医生自练和指导患者主动功能训练。

(三)黄式易筋经

黄式易筋经由道家东派传给黄式先人,黄舆公山人作《易筋经注释》,故后世称它为“黄式易筋经”。后至民国时期黄克刚传给复旦大学张义尚并流传至今。黄式易筋.经是一种内壮气功,又名凹腹气功,是易筋经流派的一个体系。他除了具有各派易筋经和一般气功的刚柔相济、动静兼修、意守丹田、形神合一等特点外,又和各家气功有不同之处,如腹壁收缩、膈式呼吸、鹤式吐纳、肌群缩紧等练法。

(四)熊式易筋经

易筋经广泛流传于武术家,如熊氏易筋经。熊式易筋经为李佩弦(广州中医学院教师)之师岭东梅县熊长卿家嫡传功法。熊式易筋经注重调整内呼吸,有助于保健祛病,也可以提高武术功力。是易筋经流传于武家的重要代表。

(五)健身气功·易筋经

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中心根据以前版本编创的易筋经㈣,动作简练,老少皆宜。“健身气功·易筋经”继承了传统易筋经十二势的精要,融科学性与普及性于一体,其格调古朴,蕴涵新意。各势动作是连贯的有机整体,动作注重伸筋拔骨,舒展连绵,刚柔相济;呼吸要求自然,动息相融;并以形导气,意随形走;易学易练,健身效果明显。近年来健身气功·易筋经应用较多,其运动量较小,适合于中老人练习。

易筋经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仿效舂谷、载运、进仓、收屯和珍惜谷物等各种农活姿势而演化成的一套象形的锻炼动作,在效用上能灵活四肢关节,畅通周身血脉,增加肌肉力量。因为《易筋经注释》的作者是黄舆公山人,故后世学者都称它为“黄氏易筋经”。

黄氏易筋经是一种内壮气功,又名凹腹气功,是易筋经流派的一个体系。它除了具有各派易筋经和一般气功的刚柔相济、动静兼修、意守丹田、神形合一等特点外,又和各家气功有不同之点:腹壁(肌)收缩、膈式呼吸、鹤式吐纳、肌群缩紧。(来自“武宗”公众号)它在呼吸方面又根据独特动作的自然需要而变化较多,这些都是黄氏易筋经独有的特色。

它的动作各其独立性,不同的学者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需要来选练。它能治疗多种慢性疾病,如神经衰弱、慢性肠胃炎、消化不良、内脏下垂、风湿麻木、腰酸背疼、早泄阴痿、月经不调、防治骨质增生、矫正不良体型等。它不但适合中老年人延年益寿治病强身之用,而武术爱好者、专业运动员又可根据练功原理作为锻炼体质、提高技术的基本功。青年人又可把它作为美姿运动,使自己的体态匀称、曲线优美、关节灵活、柔韧结实、肌肉丰满有力、皮肤细腻红润、延缓衰老、永葆青春。若能坚持不懈,常练此功,即使到了老年亦能头不昏、眼不花、耳不聋、腰不弯、背不驼、肌肉不痿缩、皮肤不生皱纹或少生皱纹,可谓老而不衰。

此功不需要宽敞的场地、复杂的工具,只要有一席之地皆可练功(女性因生理不同,练此功不可收腹,练功后勇健如男人)。

预备功

1.并立式:两脚并拢,脚趾抓地,脚心拱起。两膝后挺,两腿后裹,伸脊直颈,头顶喉松,腹肌收缩,胸肩下压提肛缩肾,两手握拳,两臂扭紧如螺旋形下插于两腿外侧。两眼微眯。不可大张。二目内视,不可乱看。(来自“武宗”公众号)耳听呼吸,不可杂闻。吸气时舌尖轮抵上腭。暗示气息循督脉而上升,至人中穴接任脉而下降。呼气时舌尖平放,内沉外括、力贯命门。气沉元海后停息(不呼不吸);默念:炼我体魄,保卫祖国;气壮河山,反抗压迫(图1)。(以下各式导引姿式,除上下肢有变化外,均应按此要领行功。)

2.左弓箭式:左腿为弓,右腿为箭。左脚尖向右摆,上体向左扭,两手握拳握紧下插(注:左张右抗)。(图2)

3.右弓箭式:同左弓箭式,只是两脚交换,方向相反。

4.外八字骑马式:两脚向左右各开半步,两手叉腰,拇指在后,其余四指在前,上体下坐成外八字骑式。(图3)

5.内八字倒斜式:两脚分开各半步,上体略向后仰,头和上体至膝关节成一倾斜直线,两手握拳抵压腰眼(气堂)。(图4)

6.鹤立式:左脚独立,右脚膝关节弯曲,以右脚脚背贴紧左脚弯(委中穴)、屈肘,屈腕,手指撮拢向下,两肘贴紧两肋,每十息两脚交换一次。(图5)

以上各式,呼吸十息,吞咽一次。吞咽时头要偏左,如吞硬物状,意送脐中。各式至少反复练两次,半个月后再加鹤式吐纳法。

第一式:压腹式

屈膝,二字桩,两掌踏于膝盖上,二指四指分别扣膝眼,上体略向前倾,头往上顶。调息以后,猛吸一口气,全身即行下落,臀部距地面约寸半,往返一起一落(图6、7),

至不能忍受时,停止起落,口猛吐一口气,调息以后又如前行动,至少反应二次以上。

此式功能:压迫五脏蓄血入大循环。

第二式:哼哈功

1.两脚向左右分开,距离约二尺,成人字桩。两手叉腰,鼻吸不呼。(图8)

2.上体尽力下俯三次,两臂分别向背后,十指同时伸直,手心向后,上体下俯后手心实际是向前。(图9)

3.两臂随上体后仰,手掌相对,头往后扬。(图10)

4.两臂随上体前俯下弯,十指相对,向下按三至五次。(图11)

5.两臂随上体后仰于头上相交。(图12)

6.上体略向前倾,两臂随着下落,两手叉腰,由鼻中吐出哼字音。(图13)

7.鼻又吸不呼,上体后仰向左侧弯,两手十指相对,向东侧下方按三至五次。(图14、15)

8.身手齐起、上体后仰向右侧弯,两手十指相对,向右侧下方按三至五次。(图16、17)

9.以下动作同5、6,图同12、13,不同之点是:两手叉腰时由口中吐出哈字音,如此反复行之。

第三式:俯仰开合式

1.弓箭桩:两手握拳扭紧下插,一动一吸,一静一呼,(一呼吸)。(图18)

2.两拳放开,十指伸直,手心后向(一呼吸)。(图19)

3.两掌向外绕圆翻转,手心向前,(一呼吸)。(图20)

4.两掌向前摊平,宽高与肩齐,手心向上(一呼吸)。(图21)

5.两掌十指竭力张开成鹰爪式,再变虎爪式,握拳收回乳旁,随吐纳一次。(图22、23)

6.两臂上举,指伸,腕向下屈,鼻吸停息,是为一仰,四壁显胀后,身向前伏,拱背摺胸,两手向后,向上前方翻,头向下钩是为一俯。(图24、25)

7.停息至不能忍受时,两手握拳扭紧下插(同图18),随着吐呬字音。

8.以下动作同1、2、3、4、5。同图18、19、20、21、22、23。

9.鼻吸停息,四臂显胀时,两拳变掌平肩伸直成一字形,手心向前。前胸外挺是为一开。(图26)

10.两手十指伸直,手腕内屈,指背相靠。指尖抵两乳中,拱背摺胸是为一合。(图27)

11.停息至极点,不能再忍受时,两手握拳扭紧下插(图18),口液随吞,口吐呬字音。

【注意事项】

1.功前必须排空大小便。

2.过饱过饥不可练功。

3.练功时间以早晚为宜,也可以在子、午、卯、酉四时练。

4.练功后不可立即行房,若要晚上行房,早上可以练功,行房后第二天可以练功。

5.练功必须由浅入深;练的次数可灵活掌握。

6.功前简单活动一下腰肢后,排除杂念,思想入靜,身体自然。

7.收功时动作应缓缓结束,不可突然收功。练功中有人呼喊,亦不可慌忙答应。

8.一旦内热能(内气)发动起来,收功时要暗示内热能归于元海,周身有清凉之感后再收功。

鹰爪式、虎爪式在练功中经常用。

按:道家的导引、佛密的金刚拳,都是着眼于形气的锻炼,在个高级功法的整个过程中,动静各有其宜。是依功法本身的需要而决定的。故动功不比静功,一股都是依师而修;何时当修了要臬修?都要靠师傅指示。不发修而修或修而不得法,都易出故障;若当修而不修,则功夫难以进步。,需知动功的重要性,根据密产经典和上师传授以及历代祖师传记,有专修金刚拳而即于座上解脱,夯身虹化而入涅槃,在内家武术中,也有技近乎道的说法。也有由武入道以致成道的传说(如金道人)。不过静功是无为心法,多赖自语,动功是有为法门,专赖师传。若不遇明师,怎么办呢?个人看法;除本功外,太极拳(以杨吴两式为优)可当首选,若图精简扼要,金家功夫的开合功法,是大可值得利用的。但也都离不了得有明师的言传身教。故紫阳真人曰:“始于有作无人见(看似简单平常,多不注意),及至无为众始知(功能出现,方感神奇),但见'无为’为要妙,孰知'有作’是根基。

【静功修练法】

动功与静功,一阳一阴,犹如太极之两仪,阳之与阴,各有妙用,各有所宜,可以专修动功或静功,也可以二者合修,以一功为主,另一功为辅或一者平衡。大抵动静合修者,早起宜先静后动,夜功宜先动后静,都是直接相连,在前者先修前行预备法,动、静都是正行,龙行修车,方接修善后除障法殿后,这是一般的配合次序。但也有例外,当因应取舍之。

易筋经静功正行,是以本身阴阳为主,凝神调息,性命双修,以启迪先天之法,入手须明后天的幻身,来自母体,而在母体与母相连之处,唯是脐带,乃先后天阴阳二气交会之所,故古仙云:'前对脐轮后对肾,中间有个真金鼎。”是乃修道者探求玄关、建立法基比较适宜之所在。故收心入静后,即当凝神于斯。亦即两目寂照于是,两耳返听于是,全神内守于是也。

静功是入定之前行,由静入定,功深者,行往坐卧,皆是修持,甚至亦无入出之可言’,但初学静功入门,一般都用坐式,尤多强调七支坐(双跏跌坐法)。但上于生理、年龄、习惯之不同,亦不应过分勉强,故单跌坐、仙人坐、天王坐等,亦可随宜。易筋经静功入口除坐式外,尤重站桩式,其法与动功窘一段清金中之死极桩无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