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量不要处分学生

「您在教育上有任何问题,欢迎留言」

点上方蓝标即可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

尽量不要处分学生

《中小学校学生违规行为惩戒实施暂行办法》2020年9月10日起施行。这是国家层面的正式条例,为老师们实施惩戒提供了法理保障。尽管如此,我还是极力倡议,可以适度惩戒学生,比如体育,比如背诵,比如写作,但还是尽量不要处分学生。

曾有一件事印象特别深刻。

学生在教室玩手机,按照学校的政策,违规使用手机要吃处分。学生求情说妈妈身体不好,不想让她生气,希望我原谅他不要告诉家长,承诺从今以后绝不再犯,如果再犯任凭处置。

处分作为一种惩戒手段,目的就是希望他改过,不处置也可以改过岂不是更好?我原谅了他,之后,同样的错误他确实没犯过。毕业后的第二天,学生专程返回母校致谢,感谢我当初对他的包容与信任。

学生犯错老师有没有责任?我们强调得充分不充分?我们先前的态度明不明确?我们的教育是不是常态化?我们有没有和家长做好对接工作?我想,不一定经得起深究,老师不一定能完全置身事外。

假如我们老师也有责任,却去处理学生,对学生是不是公平?即便老师确实没有责任,在影响面不是很广,也没给他人造成伤害,是不是一定要处分?宽恕到底行不行?我倒是认为,很多时候信任比处罚更有力量。

有的老师动不动就要给学生吃处分,把处分作为教育学生的灵丹妙药,绝对是教育的下下之策。老师申请处分学生,意味着没招了,学生会小看你,今后工作的推进会遭遇障碍。

能不处分就别处分,能少处分就少处分。今日是学生,未来是校友,学校应该尽量给学生留下美好的记忆。给学生一个机会,也是给自己一个机会。要永远铭记,惩戒只是手段绝不是目的,任何教育行为都要朝向善的激发,聚焦孩子的美好发展。

说实话,在我的有限认知里,从未见过一个孩子,因为吃了处分变边好的。很多时候,他不再犯错不是因为内在的觉悟,很有可能只是外在的恐惧。

当然,这不是说老师要无底线原谅,甚至纵容犯错,尺度分寸还是要有的。确实过分不像话的,该严惩还是要严惩,不见棺材不掉泪的人确实也有。

最近一件刑事案件轰动全国。8月8日,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发生一起重大刑事案件,造成2人死亡1人受伤。

根据裁判文书网显示,曾春亮,1976年4月2日出生,汉族,曾有盗窃前科,坐了8年牢(第一次盗窃被判刑10年,出狱后再犯盗窃被判有期徒刑8年6个月),今年5月12日刚从监狱释放不到3个月。

第一次盗窃,法律给予严厉制裁,他应该从中汲取教训,未曾想到,他再次作恶领八年多的刑期。今年5月刑满释放,总应该改过自新了,未曾想到更变本加厉。

处罚不可谓不严,教训不可谓不深,但他并没有因此变好。这给我们一个深刻的启迪,没有内在善良的激发,再严厉的处罚也于事无补。

谁没有年轻过,谁没有违规过,每次经历都是为成长奠基的。未成年人犯错和成年人犯罪,是有本质区别的,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应该从他的终身发展考虑,给予更多的期待和憧憬。

对于学生犯错,比较好的做法是,尽量增加教育环节,班主任、年级组长、学生处主任、分管校长,逐层推进,一次次沟通,一次次交流,一次次关爱,用实际的行动诠释爱心传递温暖。

我坚定不移地相信,学生一定会感念学校好老师是善意,今天不明白未来一定会懂得。你说呢?

杨春林, 杭州市优秀教师, 语文教学大赛全国一等奖。杭州市优秀班主任、杭州市首批名班主任工作室领衔人, 浙江班主任网络研修团队创始人。浙大等多所高校培训讲师,国培、省培授课教师。《班主任》 《新班主任》  等媒体封面人物, 浙江 2015 年教育新闻人物,著有 《变出品牌班级》等。

█ 交流/约稿/咨询请联系杨春林老师(微信号:zjjsycl)

█ 问题求助,分享感受,请在公众平台(hzycl2016)留言。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