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玩恐怖游戏,又不敢玩丨触乐夜话
图/小罗
我自知自己的层次算不上恐怖题材“爱好者”,但也还是挺喜欢各种媒介的恐怖作品的。从以前常看的各种恐怖文学,到后来一度有些热衷的砍杀片,带点鬼怪或是血肉的片子我都是可以接受的。
但是恐怖游戏的坎儿,我多少还是没能迈过去。对恐怖游戏的“兴趣”终究也就停留在了兴趣,没能真正地喜欢起来——综合来看,还是恐怖游戏相比于其他媒介形式而言,实在是太吓人了。当操作的权力真正交给玩家时,一切惊悚桥段的吓人程度就都倍增了。
最近把我搞得够呛的就是独立游戏开发组Chilla's Art的“精神日式恐怖游戏”系列。这个系列的游戏通常都有着怪异而粗糙的人物建模和贴图,配合VHS录像带滤镜,通过诡异的日式恐怖气氛和上世纪末PS时期的3D电子游戏风格,塑造出了一种独特的氛围。这个月,系列推出了新作《例外配送》(例外配達),我便想着把几部前作都玩玩试试,就一口气把这个开发组的作品都买了下来,打算好好玩个遍。
实际上对于这些游戏,我还是多少有一点点认知的。经常看VTuber直播切片,多多少少还是见过一些主播玩Chilla's Art的游戏的反应的,只是没有完整看过全程,对全貌没有实际的把握。这让我轻视了这个系列游戏的威力。真正开始玩的时候,我才意识到这几款游戏比我想象的要吓人多了。比如围绕着夜间营业的便利店展开的《夜勤事件》,我看过虚拟主播月之美兔的一些吐槽片段,起初以为是一个很有趣的梗游戏。结果等到自己上手玩了,半个小时就把我吓得魂飞魄散。比方说前辈从柜子里出来把主角吓一跳的桥段,在主播反应集锦里看起来不过就是个乐子,但是自己玩真的非常吓人——前面铺垫了好久的情绪一下子就爆发了,一个单独看起来滑稽的片段成了真实的恐怖体验。
看月之美兔玩的时候很欢乐,自己玩的时候吓哭了
《夜勤事件》比起同一系列其他新一点的作品来说,最要命的是没有存档系统。比如以列车为主题的《幽灵列车》,我就可以在内心逐渐承受不住、快要到达崩塌边缘时安心地退出游戏喘一口气,游戏系统会帮我保存进度。《夜勤事件》里面没有这个喘气的空间,必须一口气玩完一个多小时的流程——这对我的心理承受能力来说难度太高了。
我倒不是害怕恐怖游戏的一大法宝Jump Scare,毕竟全篇充满了各种Jump Scare的《层层恐惧》我可是在宿舍里和舍友们乐呵呵地玩完了。我真正害怕的是Jump Scare还没有到来的那段时间。在黑暗和寂静的空间里,等待着必然到来却迟迟不来的那个瞬间,这个过程其实是最让人难受的。
这或许也是“精神日式恐怖游戏”系列的特色所在吧。一个人走在漆黑的小镇上,没有路灯,但也没有鬼怪,这段路程就变得十分漫长,没有月光光却也心慌慌。我一个人也不敢走夜路,小时候在微弱的灯光下不敢一个人回家,只好大喊大叫一些奇怪的词语好给自己壮胆。可惜游戏作者正好抓准了这个要点,卖力地把游戏做得更加恐怖,我即使和朋友们语音聊着天也会被那种让人抓狂的气氛搞得心神不宁。
一个昏暗的仓库就能通过联想让我背后发凉
或许最后留给我的一条路就是看着自己喜爱的虚拟主播们玩完这些游戏吧。看着安洁和阿床一起快快乐乐地玩,我觉得也不是一个太坏的选择。
我个人是很抗拒“云”自己没有玩过的游戏的。一般我只会在自己通关过游戏之后再去看主播玩游戏的反应,试图从中间找到一些认同或是新的看法。比如我一直没通关的《只狼》,后面的流程我可一点都没看过。毕竟自己玩游戏的体验和看别人玩还是差了不少的。只是像《夜勤事件》这样的游戏,我真的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鼓起勇气把它打通——或许要请一个朋友坐到我旁边一起玩?或许要一边播放欢快的音乐对抗一下?我不知道,但是我希望我能克服这个难关,早点玩完这个系列游戏——以前的作品和新作《例外配送》我都要试一试。然后,没准我就有胆量回去玩《七日死》了——令人毛骨悚然的音效和真正一流的恐怖桥段设计,那或许才是我在恐怖游戏道路上真正需要面对的“Boss”吧。
实在不行我就放弃自己玩,去看虚拟主播玩恐怖游戏了
上篇夜话:生活比游戏难多了
实习编辑丨冯昕旸
做个怪人挺好